大學畢業生生創業典型事蹟材料

  創業者,眼睛要看得清目標,腦海要想得到策略,鼻子要嗅得出危險,嘴巴要說得清方案,耳朵要聽得進意見,雙手要抓得住機遇,腳下要展。只有具備充分的條件,才會成為人生的贏家。以下就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你可以喜歡哦。

  一

  侯雲洪:大學生創業賣猴賽雷小面,月銷量過萬份

  大一暑假工地打工42天

  侯雲洪,濟南大學2015屆畢業生,所學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是學校最有特色的專業之一。在同班同學的眼中,從一入校開始,他就是個愛折騰的人。

  作為班長,他的學習成績一直穩居前列,課餘時間總有忙不完的事情:組織成立日照老鄉會,組織籃球賽、英雄聯盟比賽,擔任騰訊TG精英社負責人,擔任學校跑步協會負責人……對他自己而言,上學期間最難忘的一次經歷,發生在大一那年暑假。

  侯雲洪的老家在日照莒縣,而他學的專業與建材水泥行業相關。在他看來,要想全面瞭解這個專業,必須去工地。大一那年暑假,通過親戚介紹,侯雲洪赴北京打工,從事最髒最累的水泥工。

  “一共42天,我和那些工友們同吃同住,幹著同樣又髒又累的重活兒。”侯雲洪說,上大學之前,他基本沒出過遠門,也沒到工地上打過工。那年夏天,北京酷暑難耐,吃的是沒啥味道的大鍋菜,住的是髒亂不堪的板房;一天高強度的工作下來,他累得倒頭就睡。

  “想過提前退出,想過放棄算了。”他說,“但是,既然出來了,退縮多不像話呀,還不被人笑話?”最終,一共50天的暑假,他在北京的工地咬牙堅持了42天。

  站上山頂的人,不會再覺得山高。之後的暑假,侯雲洪都會去外地打工,北京、青島的建築工地都去過。“晒黑了,結實了,抗壓能力也更強了。”小侯笑了,臉上寫著得意。

  找到好職位卻決心去創業

  大學四年級時,各種網際網路外賣平臺開始興起,侯雲洪在學校附近的後龍美食街做兼職,給一些商家送外賣。

  新興行業缺乏監管,一些黑作坊混跡其中,導致食品安全隱患;再加上很多店鋪都是夫妻店,整體素質也不太高。

  注意到這些問題,侯雲洪心中萌生起創業的念頭,他打算依託濟南大學3萬多名在校生,打造一個與高校、網際網路、餐飲、外賣相關的品牌。

  畢業季,同學們忙著東奔西走找工作,侯雲洪也不例外。南京一家水泥行業的上市公司來招聘,侯雲洪和系學生會主席等幾個人經過層層篩選,走到了最後的面試環節。幾番比拼過後,他成為最終被錄取的唯一人選。

  就在大家都在羨慕他找了一份專業對口、收入穩定的工作時,侯雲洪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放棄工作,自主創業!

  經過前期的考察、選址,2015年3月,他在濟南大學西南門附近開了一家名為“壹品居”的餐飲店面,準備給學校及周邊的居民送外賣。

  對此,身邊很多同學都不理解,甚至有些懷疑,倒是父母給予了肯定。“父親是一個很懂我的人,他說只要你自己覺得對的,我們就支援你。”侯雲洪說,創業這一關,在父母那邊基本上沒有阻力。

  為改良配方當學徒“臥底”

  跑開店手續、進行店面裝修、招聘內廚和送餐人員……創業初期,事無鉅細,都需要自己來張羅。“現在回頭想想***

  2015年開始風靡濟南的重慶小面,給了他極大的啟發。他到濟南的幾家店面取經,對方都說加盟費需要3萬元,否則不能洩露配方。“創業初期,資金肯定是大問題,3萬塊可不是個小數目。”侯雲洪說,大不了自己跑趟重慶唄。

  說走就走。他獨自一人跑到重慶,在當地最有名的一家小麵店裡幹起了學徒工。半個多月下來,他就對原材料、配方以及各種工藝瞭然於胸了。

  回到濟南後,侯雲洪又專門向學校的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的專家,請教如何解決麵條易糗的問題。“我的態度很誠懇,加上又是本校的學生,這些食品學方面的大腕們絲毫沒有架子,給我做了詳細的解答。”

  通過反覆試驗證明沒有問題後,2015年9月4日,一款“猴賽雷小面”正式上市了!

  店裡煮麵的鍋越換越大

  產品沒問題了,但如何賣出去卻成了難題。“在美團外賣平臺上,一開始我們的店面排名很靠後,很難爭取到顧客。”侯雲洪說,那段時間他經常失眠,甚至整宿睡不著覺,腦袋裡想的全是如何把店面的排名提上去。

  一天,他發現學生當中的口碑營銷非常關鍵,於是把目光投向了校園。

  “上學的時候,認識不少各個學院學生會的人,還有很多各類校園明星、校園達人。”侯雲洪說,他邀請了各個學院各個專業的學生來試吃,根據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改良口味、調整價位,再通過他們把“猴賽雷小面”宣傳出去。

  “營銷,有時候感覺和戀愛差不多,就是‘認識你、瞭解你、愛上你、娶回家’這樣的四部曲,線上線下的各種優惠活動開展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的產品。”侯雲洪說,第一批顧客很關鍵,我們對每個客戶每個訂單進行了電話回訪,根據大家的意見不斷改進產品和服務。

  慢慢地,銷量上來了。從幾百份到幾千份,店裡的鍋也從普通的小鍋越換越大。直到有一天,月銷量達到了一萬三千份,創造了美團外賣濟南地區的新紀錄,並且至今無人打破。目前,每個月的銷量穩定在一萬份左右,排名穩居餐飲行業榜首。

  二

  4個大學生學蓋茨退學創業,13個月公司估值做到1300萬

  從去年9月開始,一款名叫Wigo的應用開始在大學校園裡流行開來。鮮為人知的是,它的創始人本·卡普蘭***BenKaplan***只有23歲,曾經是一名大學輟學生。

  Wigo可以幫助大學生組織朋友一起聚會,一起學習,或者一起做任何事情。

  但真正讓使用者為之狂熱的是,這款應用並非唾手可得。想要下載並使用它,必須表現出足夠的誠意:首先要讓數以萬計的同校同學都註冊到等待名單上,才能等待Wigo為自己的學校“解鎖”這款應用。

  “有人說Wigo與YikYak類似,但實際上,受到大學生的喜愛是我們與YikYak唯一相似的地方。我們把它視作大學的LinkedIn,它具備網路效應。”卡普蘭說。

  Wigo甚至還擁有很多所謂的“駐校大使”,也就是吸引他人註冊這款應用的大學生。任何一所學校的註冊使用者都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大約佔在校學生總數的5%***,才能最終為該校解鎖這款應用。

  讓大學生苦苦等待真是一個天才的的想法。這款應用直到去年9月才開始廣受追捧,目前已經有1200多所學校下載和申請了該應用,解鎖的學校數量達到73所,活躍使用者超過10萬人。

  更令人興奮的是,卡普蘭表示,Wigo團隊剛剛展開了第一輪大規模融資,以1400萬美元的估值融資140萬美元。

  該公司的支持者和顧問包含很多名人,例如Kayak創始人保羅·英格麗什***Paul English***、Facebook首位銷售員凱文·考來蘭***KevinColleran***、Tinder聯合創始人肖恩·拉德***Sean Rad***和賈斯汀·馬汀***JustinMateen***以及新英格蘭愛國者橄欖球隊防守截鋒文思·維爾福克***Vince Wilfork***。

  從創意到創業

  卡普蘭兩年前萌生了這個創意,他當時還在波士頓郊外的Holy Cross讀大一。他發現自己的朋友在制定聚會計劃時總要花費很多時間。

  “每到週四、週五、週六的晚上,我的朋友們都會問同一個問題:誰來參加聚會?我們在哪裡見面?每次都要傳送大量簡訊,有時還會用到FacebookEvents,為的就是知道誰有空參加聚會?但這些工具用起來都很蹩腳。”

  於是,他決定為自己的學校開發一款名叫Who Is GoingOut***Wigo***的應用。唯一的問題在於,他不會程式設計。不過,他還是花了一個夏天的時間設計了這款應用,然後從父母那裡借了些錢,又僱了一個程式設計師。

  “我在自己學校內推出了這款應用,不到3周,半個學校都在使用它。”他說。那時是2014年1月,距離現在只有13個月。

  當地報紙對這款服務進行了報道,隨後又很多科技行業的業內人士與卡普蘭取得聯絡,向他提供建議。其中之一任職於Kayak,他隨後將卡普蘭引薦給保羅·英格麗什,後者當時剛剛推出了一個新的加速器專案。

  “我必須做個決定。要麼把此事當做我簡歷上的一段有趣經歷,要麼把它推到全新的高度。包括已經把Kayak打造成了估值20億美元的公司,他對我說,‘我從你做的事情中看到了巨大的潛力。’”卡普蘭回憶說。

  這給了他足夠的信心和勇氣,於是,他決定退學創業,加入英格麗什的加速器。

  英格麗什隨後把他引薦給基裡阿諾·加卡及利亞***GiulianoGiacaglia***,於是,這兩個年輕人成了創業夥伴。21歲的加卡及利亞當時已經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擁有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兩個碩士學位,他曾經在Facebook和微軟實習,但拒絕了這兩家公司的工作邀請。

  進入該專案後,Wigo很快拿到了大約50萬美元的種子投資。隨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大學生們紛紛致電Wigo,要求這款應用支援自己的學校。

  其中之一是19歲的馬里蘭大學大一新生泰勒·斯沃茨***Tyler Swartz***,他在AppStore上看到了Wigo,隨後聯絡到卡普蘭,而卡普蘭則向他解釋了其中的網路效應。

  於是,斯沃茨成了Wigo的“大使”,他讓自己的哥們兒和朋友們都下載了這款應用。不到24小時,他們的下載量就達到數百次,並順利解鎖了自己的學校。

  斯沃茨說,“他們管我叫Wigo小子,”因為他總是說起這款應用。

  卡普蘭為斯沃茨提供了到Wigo實習機會,親眼看到他在7個星期又吸引了1500名使用者,並幫助他們在其他學校找到了大使。當得到Wigo的工作邀請後,斯沃茨選擇了退學,成為該公司的業務開發總監。

  克萊爾·尤哈***Claire Uhar***也有著類似的經歷,她同樣從馬里蘭大學退學,來到Wigo推銷這款應用。

  Wigo目前共有5名員工,年齡都在20歲左右,其中4人都是大學輟學生。他們的“大使網路”也在不斷壯大,福特漢姆大學加貝利商學院的大一新生安德魯·納爾遜***AndrewNelson***便是其中之一。

  納爾遜說:“我是從一個Facebook好友那裡聽說這款應用的。”他隨後給Wigo打了電話,希望成為他們的大使。卡普蘭給他回了電話,與他溝通了自己的創業想法。

  “很高興知道又有一個擁有巨集大志向、想要改變世界的大學生,這給了我很多信心和希望。”納爾遜說。

  三

  窮大學生到千萬富翁的成功例子當空瓶子有了夢想,就有了創業的動力

  上世紀80年代初,吳立傑出生於浙江溫州泰順縣。他的家在大山深處,到城裡要翻越好多座高山,外地司機根本不敢開車走那條懸崖邊的險路。小時候的他從未走出過大山,家裡特別窮,可他偏偏愛上了畫畫。由於沉溺於自己的興趣之中,他的文化成績不是很好。2000年,他沒能考上中央美院,最後進了浙江理工大學學設計。吳立傑本質上最感興趣的是畫素描、油畫等美術作品,可學的專業卻是服裝設計,日常的功課也都只是畫服裝圖、設計面料和服裝款式等。

  剛開始,吳立傑在學校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學生,唯一不同的是他在心裡沒有紙上談兵,一直在琢磨著:自己每天就這樣學畫服裝圖,能產生經濟效益嗎?一次,他聯想到許多畫家靠賣畫生存,那麼自己能否靠賣服裝設計圖賺錢呢?杭州是一個時尚而休閒的城市,時裝店琳琅滿目,服裝公司比比皆是,所有圍繞服裝而生存的職業,競爭都特別激烈,所以吳立傑想僅憑几張服裝圖去賺錢談何容易!他上大學的第一個暑假,幾乎天天都是在杭州街頭度過的:他頂著炎熱的太陽,帶著一包畫好的服裝圖,跑了數百個廠家,逢人就說自己可以設計服裝、想利用節假日打工掙學費……然而,沒人可憐他,兩個月下來他毫無所獲!由於心存夢想而又一事無成,所以很多的時候,日記裡的自我鼓勵成為吳立傑創業的最大動力。每個學期,學校都要把學生設計的優秀作品張貼出來。憑藉自己的努力,大二第一學期,他的作品就在第二屆腦白金盃CCTV服裝設計大賽中獲獎。不久,他又多次在中華杯國際服裝設計大賽等國家級大賽中獲獎。從那以後,學校的櫥窗裡經常可以看到他的優秀作品,他漸漸成了校園名人。

  讓鼓勵成為習慣,就會壯大拼搏的膽量

  作品獲獎後,吳立傑改變了策略,由過去的四處推銷自我變成主攻一家。2001年11月,他選擇了一家在杭州比較有影響的服裝公司。老闆從他帶的30多張畫好的服裝樣圖中左挑右選了8張,50元一張圖,總共付了400元給他。區區四張百元人民幣,卻讓當時的吳立傑感覺自己的口袋一下子好像裝了好幾萬元錢一樣,沉甸甸的!那天晚上他美滋滋地睡了個好覺。但就在吳立傑興奮不已的同時,那家服裝公司的老闆也覺得花400元買了8張圖是揀了個大便宜。因為那老闆回去仔細一看後,覺得吳立傑畫的服裝圖還真不錯,越看越有創意,甚至能與公司裡的設計師媲美,而當時在杭州請一個服裝設計師,一年少說也得五六十萬元的酬勞!所以那家公司很快就答應了吳立傑月工資600元的打工要求。這之後,吳立傑又用同樣的笨辦法,在另外3家公司做起了兼職。至此,他在讀大二時月收入就達到了2000多元!

  當然,學生打工賺錢並不容易。2002年1月,吳立傑去杭州一家國外品牌服裝代理公司打工時,第一次見面老闆就給他出了一道難題:吳同學,你雖然是搞設計的,但我希望你更能懂營銷,因為你如果對營銷一竅不通的話,又如何能設計出真正適合市場的產品?所以,請問,我們這個法國服裝品牌在國內市場該怎樣開拓?這道題當時的確難住了吳立傑,幸好那位老闆還很人性化,鼓勵他說:我給你一週時間思考,你做出個方案來,相信你能完成任務!

  手足無措的吳立傑只好返回學校,他決定與同學一起商量對策,並向幾位老師請教。在學校,他雖然是一個家境貧窮的學生,但他的才華和勤奮感動了同學和老師們,所以都很支援、鼓勵他勤工儉學。一週以後,他胸有成竹地再次來到那家公司:老闆,我的第一個建議是,歐式服裝在中國賣,要根據中國人的體型適度縮小,比如這款剛進口的法國西裝,其板型純粹是歐板,衣服後面都是開衩的,但我們不妨將這些衩全部做成平版的,把這個腰再收一點,您看,現在我穿的這件西裝就是比較合身的;我的第二個建議,找專業模特給改版後的服裝照相,製成形象畫冊,向消費者發放……

  老闆聽完吳立傑的具體方案後十分高興:不錯,你的建議很細緻!老闆欣然同意,並委託吳立傑全權操作。接下來,吳立傑就開始為那家公司做服裝畫冊。由於這是他的第一單生意,所以他做得很認真,他也想靠此把自己做畫冊的牌子給立起來。很快,他的這種想法如願以償了。當他拿著做好的畫冊去其它公司攬生意時,效果立竿見影。他兼職的第一家公司也願意做一本,並開出了4萬元的價格!這個價格對於市場來說很低,因為市場價至少要8萬,但對於吳立傑來說,卻已經夠高了。那麼,吳立傑為什麼能做呢?

  因為吳立傑是自己親自去找的大學生女模特,這樣可以省掉成本一半;另外,設計本身他自己會做,這一塊等於他淨賺了。所以,他用低價做出了客戶滿意的畫冊,而且還從中賺了整整兩萬元!拿到沉甸甸的兩疊鈔票那一刻,吳立傑第一件事情就是高興地給姐姐打電話:姐,我賺錢了!我馬上到銀行把1萬元錢打給你! 另外,你去轉告一下爸媽,說下學期的學費我自己能夠解決了,不用他們擔心!姐姐聽到這個好訊息後,開心地誇讚他說:弟,你真行啊!

  就這樣,吳立傑一邊上學一邊賺錢,生活過得很忙碌卻十分有激情。但有一天,一位關係很好的朋友慫恿他說:兄弟,現在杭州的服裝企業最起碼有 4000家,可真正為服裝品牌服務的設計公司實在太少了,你不覺得這裡面有著很大的商機嗎?你老是這樣跑來跑去,這家兼職那家也兼職,倒不如自己成立一個品牌公司,專門為他們服務呢!吳立傑聽後恍然大悟,他決定採納朋友的建議!自己、同學、老師、家人、朋友等各種各樣的鼓勵,讓吳立傑創業的勇氣和膽識越來越大。2002年暑假,剛讀完大二的他就在校外租了一間工作室,然後勇敢地與另外兩名學生一起用20萬元資金,註冊了杭州華泰服裝品牌策劃公司,其中他擁有75%的份額。公司核心工作就是設計服裝、佈置店面、為服裝公司做形象畫冊。接下來,課堂上的知識和打工得來的經驗讓他幹得如魚得水。進入大三後,他半年內就為50多家服裝企業做了形象畫冊,每單業務他至少能賺幾千甚至上萬元!

  越專業越出色,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源源不斷的生意讓吳立傑很快就身價百萬!2004年7月大學畢業時,創業僅兩年的他已經服務了200多個客戶,賺了將近300萬元!不過,這段時間也讓他深刻體會到了為他人做嫁衣的滋味。因為他設計的一個服裝款式如果賣得好,廠家可以賺幾十上百萬元,但是他只能拿到幾千萬把元。所以他覺得,不能總是這樣吃虧。

  於是,就在許多大學同學畢業發愁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吳立傑卻通過朋友關係,在法國成功註冊了法國豪雯服飾有限公司,然後他野心勃勃地開始大量招工,他覺得搞設計做畫冊只不過是小打小鬧,何況當時他手頭已經有了那麼多的現金,所以他決定直接辦廠生產服裝和皮具!幾天內他就招聘了100多個人,其中有不少是他的大學同學。

  不久,吳立傑就把搞設計賺來的300萬元全部投入辦廠。然而,始料未及的是,搞設計輕車熟路的他辦起廠來卻一頭霧水!2004年底,距離開廠只有短短三個月時間,他的工廠就因為管理不當而嚴重虧損!

  因為吳立傑是自己親自去找的大學生女模特,這樣可以省掉成本一半;另外,設計本身他自己會做,這一塊等於他淨賺了。所以,他用低價做出了客戶滿意的畫冊,而且還從中賺了整整兩萬元!拿到沉甸甸的兩疊鈔票那一刻,吳立傑第一件事情就是高興地給姐姐打電話:姐,我賺錢了!我馬上到銀行把1萬元錢打給你!另外,你去轉告一下爸媽,說下學期的學費我自己能夠解決了,不用他們擔心!姐姐聽到這個好訊息後,開心地誇讚他說:弟,你真行啊!

  就這樣,吳立傑一邊上學一邊賺錢,生活過得很忙碌卻十分有激情。但有一天,一位關係很好的朋友慫恿他說:兄弟,現在杭州的服裝企業最起碼有 4000家,可真正為服裝品牌服務的設計公司實在太少了,你不覺得這裡面有著很大的商機嗎?你老是這樣跑來跑去,這家兼職那家也兼職,倒不如自己成立一個品牌公司,專門為他們服務呢!吳立傑聽後恍然大悟,他決定採納朋友的建議!

  自己、同學、老師、家人、朋友等各種各樣的鼓勵,讓吳立傑創業的勇氣和膽識越來越大。2002年暑假,剛讀完大二的他就在校外租了一間工作室,然後勇敢地與另外兩名學生一起用20萬元資金,註冊了杭州華泰服裝品牌策劃公司,其中他擁有75%的份額。

  公司核心工作就是設計服裝、佈置店面、為服裝公司做形象畫冊。接下來,課堂上的知識和打工得來的經驗讓他幹得如魚得水。

  進入大三後,他半年內就為50多家服裝企業做了形象畫冊,每單業務他至少能賺幾千甚至上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