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質量的一條重要途徑,隨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與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陷入了“瓶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

  摘 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質量的一條重要途徑,隨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與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陷入了“瓶頸”。本文探討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現狀及改革路徑,並就改革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解決對策與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課程改革 問題分析 解決對策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基於大學生自我健康成長和潛能開發而設計和展開的,它的課程目標並非“預成”的,而是不斷生成、自主構建的,它的課程內容則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需要學生參與課程內容的商定、建構和運作,其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可以從自己的需要、興趣、動機出發,在開放的一系列課程中,自主選擇、構建“適需”、“適用”的課程內容,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實到學生主體上來。它不僅僅是一套方法和技術,更重要的是體現一種先進的和科學的教育觀念。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受大學生廣泛關注的課程,它使學生了解心理學的一般理論,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標準,學習並掌握心理調節的有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自己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並能發掘自己的潛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也對大學生認識自身、瞭解自己,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自覺地開發潛能,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自覺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隨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就課程現狀、改革路徑,以及改革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解決方案。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現狀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自從90年代在高校中開設以來,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大多數高校已經形成了完備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育體系。隨著2001年教育部《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的頒佈,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和內容已經逐漸被垂青。該課程在取得一系列成就之前,也存在著諸多問題。一項調查發現[1],大學生認為最受歡迎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而同時最不滿意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近幾年,大一新生選修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數呈遞增趨勢。然而,很多高校中,這門課程傳授的內容卻令大學生大失所望,很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不能滿足學生的現實需求,更談不上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這與《意見》中要求的在高校中開展正規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悖。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路徑

  1.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高校應該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髮展的優勢,營造良好的學校環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以課堂為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同時將心理教育與德育,社會實踐相結合。

  2.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內容應該著重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真正站在他們的立場想問題,其課程的設計要遵循“以學生為中心、以情境為中介、以經驗為起點、以活動為核心、以過程為重心、以合作為主線”的原則,並在遵循原則的基礎上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發展[2]。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與表現

  在一項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滿意度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1.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枯燥單一。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一成不變,老師教授內容枯燥乏味,有的老師甚至多年使用同樣的教案。與現實問題嚴重脫節的理論灌輸激發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健康教育變成學生修學分的一個手段。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能採取有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單一的教學模式反而引起學生對學習的厭惡感。這一問題急需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有效改革。

  2.社會方面的因素。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衝突對大學生心理都會有影響。隨著我國對外開放與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思想潮流和生活方式日益多樣化,大學生心理也呈現了多元化的發展態勢,而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相對陳舊,沒能出反映出時代特點,更跟不上大學生心理特點的變化。

  3.高校心理諮詢工作力度欠缺。學校教育在一個人格的形成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學生身心發展趨於成熟,但尚沒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從現在大學生的心理困惑看,許多都是由於人格障礙而導致的。然而,據報道,北大校醫院心理諮詢中心每週一至週五下午應診,預約就診的患者已經排到了兩個月以後,許多高校尚沒有專門的心理諮詢機構,亦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諮詢教師,學生的許多心理問題被混同於一般的思想問題施以不科學的教導。

  四、解決的對策和措施

  1.確立合理的課程教學目標。該課程不僅對大學生當前的生活發揮作用,而且對大學生的未來也產生影響。因此,該課程教學目標應該是,既要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大學生認識各種心理問題的能力,又要提高大學生應對各種心理衝突和問題的實踐技能,即理論與技能相結合的目標。

  2.針對性地開設課程。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開設相關的課程,同時,通過校刊、校廣播站、校園網等載體,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大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

  3.採用多元化的互動教學形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的綜合性,對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出了多樣化的要求。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應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採用多元化的互動教學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師生互動和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在教學過程中,要把課程教學和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結合在一起,除了教師講授外,圍繞有關主題,嘗試設計不同的教學形式[3]。

  4.重視學生社團建設,推行朋輩輔導。學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有效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多受心理困擾的學生更需要來自同輩或朋友的幫助。

  心理素質是其他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高校教育者要以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形成為己任,在進行學科教學和日常管理的同時適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組織氛圍。高校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力度,把心理教育課程作為一門重要課程以引導大學生的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萬書玉.關於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態度調查[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南京市行政學院學報,2003,6:74-78.

  [2]廖壯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探索[J].梧州學院學報,2008,10:97-100.

  [3]張斌,郭倩,林大熙.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化與創新[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2:56-58.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