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會計本科畢業論文
金融監管不到位是金融危機發生的根源之一,要克服金融危機,有必要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能力,提高金融監管的有效性。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金融危機對會計理論的干擾
一、引言
源於美國2007年次貸危機的金融危機引發了一場金融、會計等各界人士關於公允價值會計的論爭,不僅威脅到公允價值會計的存亡發展,而且促使以IASB和FASB為代表的準則制定機構採取措施不斷修訂完善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在修訂完善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的同時,必然涉及到一系列會計基本理論問題,這需要我們對會計基本理論問題進行反思。任世馳、李繼陽***2010***認為,公允價值會計的核心是按照各個報告時點上的現行市價調整賬面記錄,通過動態反映使賬面價值與真實價值始終保持一致,目標是追求真正意義上的真實反映,是“會計的重心是計量”的迴歸。並指出其與按“目標導向”路徑構建的當代會計理論在會計本質***資訊系統***、會計目標***決策有用***、會計資訊質量特徵***相關和可靠***等各個方面產生衝突、矛盾,因此公允價值會計的出現是對傳統會計理論的顛覆,必須系統反思和重構當代會計理論。
葛家澍、竇家春、陳朝琳***2010***認為,歷史成本計量***含攤餘成本計量***和公允價值計量是歷史和時代的必然選擇,雙重計量模式將有利於報告使用者評估主體的未來現金流量,IASB制定的IFRS9為公允價值會計改進提供了曙光。筆者認為,金融危機引發了對公允價值會計的論爭,這對公允價值會計是一把雙刃劍,既對公允價值會計的生存提出了威脅,同時也為公允價值會計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對公允價值會計進行改進必然會涉及到相關會計基本理論問題,但這並不是對傳統會計理論的徹底顛覆,而是傳統會計理論的不斷髮展和完善。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在於以下方面:金融危機對會計本質提出了新要求,會計應是一項管理活動,其基本職能是反映和參與控制;會計目標具有狀態依存特徵,在金融危機時期,會計不應單純追求“受託責任”和“決策有用”,還應關注巨集觀金融系統的穩定;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並存的彩色計量模式將是發展趨勢;金融監管的改進和公允價值會計的發展要求在順週期效應中加入逆週期因素,這將賦予謹慎性原則新的涵義,即區別經濟發展的不同週期來理解和運用謹慎性原則。
二、會計基本理論的新思考
***一***會計本質的新認識
筆者認為會計是一項管理活動,但其基本職能不是反映和監督,而是反映和參與控制。首先,從會計的產生來看,會計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生產或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出於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的需要而產生的。發展到現在,會計已具備一套嚴格的程式: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含表內列報和表外披露***,並須遵循相關法規制度的規定。雖然會計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程式提供了大量的財務資訊和非財務資訊,但光靠提供資訊,並不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提供資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正如楊紀琬和閻達五教授所說,提供資訊只是手段,而實現對經濟業務或事項的控制才是真正目的。其次,根據馬克思對簿記***會計***演進的論述:“過程越是按照社會的規模進行,越是失去純粹個人的性質,作為對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總結的簿記就越是必要;因此,簿記對資本主義生產,比對手工業和農民的分散生產更為必要,對公有生產,比對資本主義生產更為必要。”在這裡,“過程的控制”即指“控制”、“觀念的總結”即指“反映”。
馬克思的論述說明,會計的基本職能是反映和控制,其將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反映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程式提供的大量財務資訊和非財務資訊,而控制則是根據所掌握的資訊,通過約束、支配、調整等手段使經濟業務事項符合計劃或預算的要求。由此也可以看出,控制是目的,而反映只是實現控制這一目的的橋樑。再次,從此次金融危機來看,雖然表象上是因為銀行未能披露合理的公允價值會計資訊,未能如實反映金融產品內在的風險和價值,造成了市場的恐慌情緒,並與不完善、不及時的金融監管相結合而形成一種流動性不斷惡化、價格不斷下跌的惡性迴圈,導致了金融危機的不斷深化。
但經過深入分析和論證,G20認為危機的源頭實質上在於以下三個方面:銀行的內部管理失控造成信貸標準的降低、金融產品的日趨複雜和不透明以及槓桿比率的不斷提高,監管當局的監管未能與時俱進和市場參與者的風險意識不足。筆者認為,銀行的內部管理失控是根源中的根源,監管不利和市場參與者風險意識不足為銀行內部管理失控提供了進一步發展的外部環境。造成銀行內部管理失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會計而言,主要在於其定位是為外部資訊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資訊,而忽視了會計對經濟活動的管理控制職能。如果會計能有效發揮其內部控制和財務預警職能,在銀行過度創新衍生金融產品之前,通過為內部管理者提供風險預警資訊,並採取措施有效控制風險,或許能從源頭上控制風險,減少損失。最後,“控制”與“監督”有著質的區別:“控制”是指通過一定的方法或手段使企業經濟業務的發生和反映符合計劃和規定;“監督”本意是從一旁察看、督促,這會導致本屬於企業內部的會計“另立中央”。“監督”會導致會計本身內在的、積極的職能異化為一種外在的、被動的職能,不利於會計職能的發揮。現代社會是資訊社會,資訊瞬息萬變,“控制”這種內在的、積極的職能有助於企業適時掌握資訊、做出決策,而“監督”這種外在的、被動的職能會造成資訊的延誤,不利於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管理。同時,雖然會計具有“控制”的功能,但這種“控制”只能是“參與控制”。因為在實際的經營活動中,決策並不一定完全由“會計”做出,或者說結果並不一定完全由“會計”控制,正如此次金融危機一樣,導致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會計”的因素,也有“非會計”的因素,所以會計的“控制”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控制,而是“參與控制”。
***二***會計目標的新認識會計目標具有狀態依存特徵。
***1***會計目標的代表性觀點。
對於會計的目標,代表性的觀點有“受託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受託責任觀是在公司制和委託代理理論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主要指會計的目標是通過財務報告如實向委託者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反映經營者的受託責任履行情況。隨著經濟不斷髮展,企業的組織形式日趨多樣化和複雜化,現代股份公司的出現使得委託方變得越來越模糊。同時,由於企業經營活動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逐漸加深,企業會計資訊使用者逐漸增多。與此相對應,財務會計目標的“決策有用觀”逐步形成。決策有用觀認為,會計的目標是提供有助於資訊使用者決策的資訊,這些資訊不僅包括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資訊,而且包括企業未來的資訊;不僅包括定量資訊,而且包括定性資訊。受託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是有關會計目標的兩種不同的觀點,其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使用物件不同:受託責任觀下,會計資訊的使用物件主要是企業現有的投資者和債權人,而決策有用觀下會計資訊的使用物件主要是各相關的決策者,特別是證券市場的投資者。其次,報告的內容不同:前者主要是有關企業經營者的受託經營管理責任的歷史資訊,後者要求提供與投資者決策相關的資訊,尤其是企業未來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量的預測資訊。再次,會計資訊的形成基礎不同:受託責任觀下會計資訊的形成基礎是“歷史成本”和“實現原則”,而決策有用觀下則是“公允價值”和“相關性原則”。最後,報告的形式也有所差別:通常在受託責任觀下采用的主要是會計報表的形式,而在決策有用觀下,除了會計報表外,還有表外附註。雖然“受託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是兩種不同的觀點,各有重點,但兩者具有內在一致性:在滿足資訊使用者需求的同時,經營管理者也向委託人報告了其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委託人通過財務報告評價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目的在於做出是否繼續維持或終止委託責任的決策。從動態的角度來看,“決策有用觀”是“受託責任觀”的發展和完善。正如Solomos所說:“可以把會計確定受託責任的作用看作從屬於決策有用,它構成決策作用的一部分。”
***2***對會計目標的新認識。
在“決策有用觀”會計目標下,由於報告的內容更強調有關未來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量方面的資訊,資訊的形成基礎更強調“公允價值”和“相關性原則”,使得會計資訊使用者進行決策時所要求的資訊的相關性成為在既定環境下支配會計資訊披露的因素。但在此次金融危機中,按市價反映的“公允價值”並未做到真正的“決策有用”,投資者根據按市價反映的“公允價值”資訊做出決策,卻使市價陷入一輪又一輪不斷下跌的惡性迴圈中,不僅造成市場的極度恐慌、金融系統的劇烈動盪,而且危及到實體經濟。公允價值會計也因此陷入了論爭的漩渦,被指責為導致此次金融危機的根源、應該停止或暫停使用公允價值會計,直接威脅到了公允價值會計的存亡。真理總是越辯越明,雖然主流觀點認為公允價值會計不是導致金融危機的根源,但這次危機告訴我們:在公允價值計價技術並非完善、監管模式存在缺陷、外部經濟金融市場並非完美的情況下,會計不應單純追求表面上的“如實反映”和“公允”,而應關注巨集觀經濟金融系統的穩定情況。以IASB和FASB為代表的準則制定機構在金融危機之後採取的關於調整公允價值計價的緊急措施也說明了關注巨集觀金融系統穩定的重要性。從這種意義上來理解,會計目標不應為“決策有用”而單純追求表面上的“如實反映”和“公允”,而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會計的目標應該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具有狀態依存的特徵。
篇2
略論內部審計對金融危機的啟迪
企業在金融危機中面臨著逐步增多且不可避免的風險,而內部審計中包含的風險管理職能則可以為企業應對風險提供有效的幫助,內部審計人員以規範化、系統化的方法,通過對企業經營與管理的各項潛在風險進行全域性、客觀的分析、考證、防範、控制,可以使企業達到對於風險的有效揭示及對負面風險的積極應變,以幫助其實現其預期的利益目標。再者,優化企業組織以及執行。內部審計人員在為企業發展提供監督及風險管理等職能的基礎上,可以達到對於企業發展各個環節中所有要素的有效管理,進而使企業的領導層以及管理層能夠針對各項管理需求、管理問題提出有效的工作策略,從而使企業的當前組織以及企業執行方式不斷地得到優化,幫助企業在金融危機環境中實現靈活的變動與發展,繼而實現對於金融危機不良影響的有效規避。
內部審計工作在當前時期的確為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不良影響發揮了眾多的作用,但它並非消解危機的根本策略,也無法真正全面地達到對於各種影響的徹底消除,企業針對這種狀況所能做的便是逐步地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完善,使內部審計工作儘可能多地為企業應對金融危機提供幫助。具體來講,其完善內部審計的策略如下:
1.全面落實事前審計工作企業要藉助內部審計的作用,實現對於金融危機各種不良影響的有效應對,就必須首先對事前審計工作體制加以完善,利用事前審計活動達到對於企業發展中各方面問題的有效預防。內部審計人員在開展事前審計工作時,必須要以優化企業各項決策、計劃、方案以及預算等作為工作目的,主要針對企業的生產活動規劃、財務收支特點及狀況、經濟合同、專案投資方案等實施審計,著重對各個方面工作的合理性、精準性、可行性等進行揭示,並針對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為企業開展各項工作提供有效的事前指引。
2.優化完善後期審計工作企業發展中諸多重大的專案在完成之後,還會潛存著對於企業的後續影響,內部審計人員必須針對這些影響展開有效的後期審計,才能夠保證企業其他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具體來講,內部審計人員在開展後期審計工作中,應當以事前審計的具體審計工作狀況作為基礎,結合專案實施以及完成的具體狀況,主動地與專案負責部門展開溝通交流,針對專案實施中的缺陷以及專案風險,提出科學合理的審計決定,並在其他部門與人員的配合下,積極地展開後期審計工作,為企業在金融危機中的發展消除後顧之憂。
3.強化內部審計相關工作企業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必須以相關的法律法規作為前提來開展,將各項工作限定在法律法規的允許範圍內,繼而為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合法性保護,也為企業的經營與管理活動指明符合國家政策法規的健康道路。同時,企業還應當著重對內部審計人員展開知識以及技能的培訓與考核,使內審人員在新時期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能夠達到對於金融危機的高效應對。知識的培養要涵蓋內審基礎知識以及專業知識、金融危機知識、財務工作知識、風險管理知識等,而技能則主要是計算機操作以及靈活應用等,保證內審人員可以在工作中充分地調動各個方面的知識,藉助計算機這一高科技輔助手段,及時精準地推動內審工作的各項作用的有效實現。
21世紀,世界上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絡日益趨於緊密,一個或者是幾個國家及地區發生經濟問題則必將影響到其他國家的發展,金融危機對於我國企業的不利影響短期內無法徹底消除。企業必須積極地應對金融危機,做好對於內部審計這一手段的逐步完善以及有效利用,儘可能地使自身在金融危機中獲得有利的發展。
> >- 金融危機會計本科畢業論文
- 保育員的人生格言
- 筆記本鍵盤膜有哪些型號
- 影響人際關係的原因
- 個人工作體會範文
- 幼兒園故事小紅帽教案
- 致經銷商的感謝信
- 使用海飛絲洗髮水會不會致癌
- 守望先鋒小美武器射程範圍傷害全攻略
- 初中進步之星主要事蹟材料
- 冷門但好聽的歡快歌曲排行榜
- 初中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手抄報的圖片素材資料
- 電腦開機突然藍屏宕機怎麼辦
- 炒香辣螃蟹的做法滋補又美味
- 老年痴呆症的預防及常見症狀
- 記憶體故障有什麼狀況
- 備孕吃什麼生女孩
- 中考語文常考古詩詞考點複習
- 七年級生物下冊複習資料人教版
- 大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感悟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