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勵志哲理故事

  勵志的事蹟有很多,但是光看是沒有用的,期中道理只有我們自己瞭解後並去付諸實踐後才能完全瞭解,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金字塔頂上的蝸牛

  一支考古隊,到胡夫金字塔考察。他們憑藉直升機的力量,用吊繩攀上了金字塔的頂部。不遠處,幾隻雄鷹受了驚嚇,落荒而逃。

  在人們的意識中,似乎只有雄鷹才能登上巍峨的金字塔。雄鷹有強勁的翅膀,這也不足為奇。但接下來,考古隊員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那就是,在胡夫金字塔的頂部,他們居然發現有不少蝸牛的軀殼。究竟,這些蝸牛是如何從地面來到海拔136。5米,相當於40層樓房之高的金字塔的?有人猜測,或許,是雄鷹從地面叼上來的美味佳餚,但在每一個軀殼裡,蝸牛的身體都毫髮無損。這確實很難解釋。那麼,是粘附在飛機的表面,最終墜落下來的?也不是。因為,按照常理,飛機發動後,那股強大的氣流,足以把蝸牛吹得無影無蹤。後來,陸續有了更多的發現,那就是,在金字塔的中上部不斷髮現有蝸牛爬過的痕跡,還有許多粘附在塔體已經乾枯掉的蝸牛。原來,這些號稱爬行速度最慢的蝸牛,經過無數次的墜落,一個月、兩個月,最終,竟是自己從塔基,一步一步,爬上了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石頭建築,也攀上了自己生命的最高峰。

  蝸牛,向來是爬行緩慢、效率低下的反面教材。但正是這種看似懶散懈怠的小蟲子,做出了連人類不依靠外力都無法達到的壯舉。那一刻,幾乎所有的考古隊員都有了一種深深的感觸與震撼。

  蝸牛之所以能夠攀上金字塔,就是源於堅持。而且,即使在這堅持中,也只有為數不多的蝸牛,能夠巧遇陰雨,蘊蓄充足的水分,才能成功登上塔的頂端。再長的路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走也無法到達。在蝸牛的簡單思維中,只有前進,沒有後退。即使摔得頭破血流,也永不退縮。

  很多時候,號稱貴為萬物之靈,並且統治整個地球的人類,倘若單從攀巖的角度和高度來看,其實和蝸牛一樣微不足道。自從能夠製造工具,人類就具有了超級的思維,並且懂得了迂迴與退讓。從某種意義而言,這是人的幸運,也是人的不幸。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期待做一隻凌空飛翔的雄鷹。但一種叫做生活的東西,卻往往就是那麼殘酷。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像蝸牛一樣,揹負著沉重的行囊。沒有雄鷹的天賦,就必須具有蝸牛般的毅力。不要問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只要拼搏奮鬥、永不停息,終究可以留下一絲令自己感動的痕跡。

  不能像雄鷹那樣振翅高飛,那麼,就做一隻蝸牛吧。但,即使是做一隻蝸牛,也要揹著沉重的殼,一步一個積累,在生命的長河,留下奮鬥的足跡,爬向成功的彼岸。

  :被嘲笑過的夢想,總有一天會讓你閃閃發光

  1978年,有個男孩參加高考,英語只考了33分,總分也慘不忍睹。他的目標院校叫做常熟師專,從當時的情況看,似乎相當的遙不可及。他回到農村老家,一邊幹農活,一邊在光線微弱的煤油燈下繼續複習,又參加了下一年的高考。這次的成績有所提升,距離常熟師專的錄取線,卻仍有不小的差距。再次回到老家,村裡人開始嘲笑他不自量力,當面喊他“大學生”。同齡的孩子都已經開始幹農活,為父母分憂,而他,卻像個廢人一樣,整天只知道讀書。

  在縣裡的培訓班苦讀了一年後,男孩第三次挑戰高考,鄉親們取笑的聲音猶在耳邊迴盪,一張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翩然而至。男孩以總分387,英語95分的成績,被錄取到了北京大學西語系。

  他的農村口音和“啞巴英語”在未名湖畔受盡了同學的嘲笑和心愛女孩的冷眼,但他卻在畢業多年後創辦了一所英語培訓學校,名字叫做新東方。這個男孩的名字,你一定已經猜到了,他就是俞敏洪。

  也許你要說,這樣的故事離我們太過遙遠,根本不像是會發生在我們身邊。那麼,下面這個故事,則來自我的一個朋友,我完整地見證了她命運翻轉的過程。

  她是一位38歲的農村婦女,居住在湖北荊門石牌鎮橫店村,高中畢業後,賦閒在家已經多年。她每天讀書、上網、寫詩,一應的農活和生計全靠父母操持,就連洗衣服這麼簡單的事,對她來說也是難如登天——因為出生時倒產,腦缺氧而造成腦癱,她的一舉一動,都顯得姿勢怪異,且有心無力。包括寫詩這件事,也需要用最大的力氣保持身體平衡,用最大的力氣左手壓右腕,才能艱難寫出一個字。

  她從沒受過系統的文學訓練,甚至認識的字都有限,但自從2003年開始,寫詩,已經成為她的生活重心和精神支撐。鄉鄰們並不能理解這個整天鑽在紙堆裡的農婦,網上的詩人們也高高在上地俯視並嘲笑著她從靈魂深處掏出來的那些文字。這一切,都不影響她以每年數百首的速度瘋狂寫詩。

  終於,2014年的一天,她的詩登上了全國最權威的詩歌雜誌《詩刊》的重點欄目,兩個月後,又以《搖搖晃晃的人間——一位腦癱患者的詩》為名,在詩刊社微信平臺上風靡一時,火遍全國。大批媒體蜂擁而來,在那一個月時間裡,她的名字傳遍大江南北,還傳到了大洋彼岸。許多專業的詩人和批評家都對她的詩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一位美國的大學教授甚至把她和美國曆史上一位極其重要的女詩人相提並論。這個農婦的名字,叫餘秀華。

  我們的時代盛產勵志故事,它們總是顯得面目雷同,總有一個平淡的開頭和傳奇的結尾,總有一個一開始被嘲笑,最後閃閃發光的夢想。我也曾和你一樣,對這樣的故事不以為然,不肯相信它會發生在現實生活裡,不肯相信它會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曾愛做夢,但絕大多數人輸在醒得太早。我們常常在心裡先就認定了自己不可能做成某些事,於是“明智”地選擇了激流勇退,轉戰到另一個似乎更加切實可行的目標。而其實,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是由普通人一步步做出來的。

  所謂才華,不過是長久的努力。所謂才華撐不起夢想,不過是堅持的時間太短。我們和夢想之間,所缺的只是時間而已。

  那些閃閃發光的傳奇,真的離我們很遠嗎?它其實就潛伏在我們身邊,潛伏在每天拼老命擠地鐵的人群中,在大學圖書館寂寥卻堅忍的燈光下。

  前面提到的餘秀華,就是在我眼皮底下一夜成名。她爆紅網路的那條微信,甚至還是我親手編輯的。當我在那篇微信文章的標題處,敲上“一位腦癱患者的詩”這句話時,我的確設想過文章的閱讀量會因此而有所提升。但我萬萬沒想到,公眾對她詩歌的熱情,會達到那樣盛極一時的地步。

  從2003到2014,餘秀華努力了十一年。在十年時間裡,她的詩都被別人嗤之以鼻,不屑一顧。而2014年那個普通的冬天,誰能想到,一個腦癱農婦,會在全中國颳起一陣詩歌的龍捲風!看到她的夢想與堅持,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來解釋自己的懈怠和動搖?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其實不在於出身、相貌、學歷,而在於他所面朝的方向。是不同的夢想,對未來不同的規劃和堅持,把一個人變得安常處順,而另一個人逐漸閃閃發光。在荊天棘地的人生道路上你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路上,你懷揣的那個夢想。悠哉遊哉,翱翔蓬蒿之間是一生;海運乘風,扶搖直上九萬里,也是一生。

  那些看起來遙不可及的神話,常常有一個平淡無奇乃至於舉步維艱的開頭。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也曾像我們一樣,在狹窄破舊的出租屋裡過灰頭土臉的日子。你憑什麼覺得,自己不會站在世界之巔指點江山?你憑什麼覺得,無論你付出多少努力,終究要落成一個普通的人生?誰允許你這樣想的?

  年輕,最重要的品質,便是要善於創造並堅持夢想。不要看輕了自己,不要總去懷疑,你是否配得上自己的夢想。為什麼不反過來看看呢,你的夢想,它配得上你嗎?

  如果時光倒退三十年,那個叫劉德華的年輕人只想當個出色的理髮師,而那個叫李宗盛的小夥子滿足於多送了幾罐煤氣,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劉德華和李宗盛。

  當週星馳為了一個一秒鐘被打死的龍套鏡頭和導演爭得面紅耳赤,當身高僅有一米八三的艾弗森出現在NBA的賽場上,可以想象,會有多少嘲笑的目光。

  事到如今,這些目光的主人們,又在哪裡呢?

  其實,一個有夢想的人,一定不會去嘲笑另一個人的夢想。只有碌碌無為的人,才會害怕別人因夢想脫穎而出,被夢想帶離他們平庸的行列。嘲笑的背後,其實暗含著恐懼。

  在這世上,那麼多人駑馬戀棧豆,那麼多人鼠目寸光,而你,是否下定決心,和他們一樣?或者,你敢不敢,為自己人生的戲劇,寫下天馬行空的大綱?

  年輕,那麼短暫,那麼迷茫。如果你不能給自己一張耀眼的文憑、一段蕩氣迴腸的愛情,那麼,你還可以給自己一個九成九會遭到嘲笑的夢想。因為,總有一天,它會讓你閃閃發光。

  :有一種努力,叫做知“恥”而後勇

  表哥說,叫囂著的夢想永遠都體會不到現實是多麼艱難。

  大學期間,表哥也曾一度過著睡覺、遊戲、外賣的消遣日子。同寢室的幾個哥們總是感嘆著學習無用論。在醉生夢死、無拘無束的大學生活中,他們除了遊戲的級數和體重逐漸增長外,其他各項指標都是有退無進。

  年終歲尾,表哥向家裡通報了三門考試掛科的訊息。看著從小學習一直名列前茅的兒子日趨墮落,大姨開始苦口婆心,可表哥總是拿一句“能拿到學位證就行了”來敷衍應對;後來,大姨聲淚俱下,可沉浸在遊戲虛擬世界中的表哥仍舊難以自拔、滿不在乎。

  母子間的大戰終於在那年的大年初六一觸即發。

  “學習又不是唯一出路,就算不學我也能混出個樣。”表哥提上行李,摔門而去,決定到“北上廣”去闖蕩自己的天下。大姨也一狠心,不再阻攔,並且斷了表哥開學的學費。

  那一年起表哥輟學了,而他隨身的幾張信用卡里也僅僅只有1000多元。

  一個人飄飄蕩蕩,表哥來到了魔都,據說這個可以幫年輕人實現夢想的地方,似乎繾綣著他的美好未來。但在不足十平方米的滲著水的地下室裡,幾天的壓抑就讓表哥感到崩潰。像所有初來乍到的年輕人一樣,表哥每天白天投遞著簡歷,晚上就把一份泡麵掰成兩份。可他連本科學歷都沒有,連像點樣的餐館都拒絕他。

  那時表哥才感覺到深深的無助與絕望,用他自己的話說,偌大的繁華中卻容不下他一個人的立足之地。

  那是一個月沒有洗澡、沒有吃飽、滿懷挫敗感的黑暗時光。他最終回家的車票都是一個在北京上學的同學暗自裡幫他買的。

  二

  回到家後,表哥並沒有選擇復讀,而是報了日語學習班,申請出國上大學。

  因為有了之前的經歷,表哥不再渾渾噩噩,而是經過了近一年的苦學,高分通過了日語測試,並如願拿到了日本一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出國的日子也並不輕鬆,他那時經常打電話給我講著異國他鄉的故事:每天除了上課時間外,他打了兩份零工“勤工儉學”,早上四點鐘準時起床,然後挨家挨戶的送報紙,倘若風和日麗還好,要是趕上颳風下雨,常常自己被淋得溼透也要把報紙保管“安全”;一個人在異鄉的夜晚,常常累得連飯都不想吃就昏昏睡去,但有時也會餓的在半夜突然醒來,麵包蘸“老乾媽”算是他最常見的宵夜,在靜的可怕的夜晚呆呆地看著窗外的星空與田野,瞬時便會淚流滿面;語言上雖然大體可以聽懂,但畢竟不像國語般這樣嫻熟,與周圍的外國小夥伴長篇大論的交流常常力不從心,偶爾也會受到同學的嫌棄……

  但是表哥還說,這一次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外面,不能再給家裡丟臉。北京的那段生活讓他刻骨銘心,雖然留學的日子同樣艱難,但畢竟這裡有可以預見的美好未來。

  就這樣,五年後的今天,表哥終於能夠驕傲的站在東京30層的高樓上俯瞰夜景,也終於可以西裝革履,在日本和中國的總公司和分公司之間來回穿梭。

  當然,他最感激的仍然是那段在北京顛沛流離的一個月,那段時間,他找準了自己的定位,或許更確切的說,現實送給他的一記響亮的耳光成為了他的成人禮。

  三

  同樣勵志的,還有表姐。

  印象裡,表姐永遠是精緻的妝容,幹練的作風。本科畢業後,表姐被一家不錯的私企錄用,單位的門檻其實不低,工作待遇也還算優厚,她是那一年唯一被錄取的本科生。

  工作上,表姐不可謂不拼命:她曾經在春節的小長假時,在沒有公司任何通知的情況下,提前兩天返回,進行相關專案預算;某次加班到深夜,她曾在小雨淅瀝的路燈下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了近2個小時,到家時已是凌晨兩點半;還有幾次,由於上級主管交代的事情七零八碎,她為了省去上下班的時間,竟將自己的“摺疊床”搬到了辦公室,包裡順帶著各類瓶瓶罐罐的洗漱用品和化妝品……??

  即使是這樣,在工作了一年半後,面臨調職時,原本屬於她的職位仍然讓人給“頂”了。上司拋下了這樣一段解釋:“你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也正是因為你身上的閃光點,公司才會破例將本科學歷的你留下。但倘若此時再給你升職,恐怕會引來其他同事的非議。下一次再有機會,一定是你的。”

  表姐笑著轉身出了門,她再也沒有下一次了,不是公司未來沒有她的升職空間,表姐只是不想讓自己的學歷授人以柄,她自己對上司說了拜拜。

  四

  辭去了工作的表姐並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援,就連最好的閨蜜對於她的選擇也大惑不解:事業雖然平淡,但卻也如同碌碌的眾人般,有一個為之拼搏的理由;薪酬尚且可觀,不但可以自給自足,說不定以後一個人就能養家餬口;至於學歷,社會上的本科畢業生一抓一大把,未必真的需要通過提高學歷而抬升身價……

  但是,鐵了心的表姐,還是選擇了讀研。

  第二天,她就將自己辛苦攢了幾年的披肩長髮剪去,理成了平頭,除去在家複習以外,少有的幾次外出全部帶著帽子;將自己的ipad、筆記本統統鎖進了保險櫃,而保險櫃的鑰匙則郵給了遠在天邊的同學;自己銀行卡里的資金一半給了姑姑,一半存了死期……這一年的閉關,她誓要全力以赴、破釜沉舟。

  每日,表姐仍然保持著嚴格的作息,依然妝容精緻,只是變得足不出戶,連我那時偶爾的幾次拜訪,她也只是稍作寒暄便立即將自己鎖進書房,頗有一種準備高考的態勢。

  期間,表姐也曾有一次打電話向我哭訴,那是臨考前的前幾天,她說,自己一年來揹負了太多別人的期許與內在的壓力,倘若失敗,這一年的時間不但打了水漂,未來也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好在,生活沒有辜負她的努力,考研成績揭曉的那一天,表姐更新了一年來的唯一一次朋友圈:“400分,換羽新生!”

  五

  表哥與表姐的經歷更像是兩碗雞湯,但卻是我們這一代,在我身邊真實上演的“逆襲”故事。

  故事的盡頭不外乎幾近理想的戲碼,但他們認識到差距,知“恥”而後勇的奮鬥、努力卻真正存在於他們生命中的每一個細節。如今,我的母親總是把他與她的故事說與剛剛畢業的我,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上進與努力,複製他與她的“傳奇”。

  也許每個人的結果未必會像表哥與表姐那樣圓滿,但只有真正看到差距、感到恐慌之後,這樣的努力才會更有韌勁。不安於現狀的動力,正是來自於生活和他人的比較、亦或是自己心中的不滿足,有了這種“恥辱感”,就會真正試圖努力去扭轉自己的世界,力爭讓自己達到理想的高度。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在無數個月明星稀的深夜,有無數個諸如你我的年輕人仍伏案疾筆。倘若甘於生活的平淡,讓瑣事消磨了打拼的激情,那些所謂的未來與夢想終會如同美麗的泡沫,華麗破碎。

  每個人都會有或自卑、或墮落、或沮喪、或沉淪的時光,這樣的“時光黑洞”只能自己去填補,唯有知恥而後勇,才能把無垠的黑色轉化為身後的陰影,永遠踩在腳下。

  畢竟,每一段咬緊牙關的旅程,都是一段生命的沉澱,而所謂的成熟與老練,就是不停的嘗試、經歷然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