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學習貫徹周恩來精神心得體會3篇

  周恩來同志兩袖清風,一塵不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高風亮節,全世界景仰。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黨員幹部學習貫徹周恩來精神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黨員幹部學習貫徹周恩來精神心得體會範文1:

  周恩來同志兩袖清風,一塵不染,其高風亮節,全世界景仰。其制定的十條家規:晚輩不準丟下工作專程來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順路時去看看;來者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有工作的自己買飯菜票,沒工作的由代付伙食費;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不得用招待券;不許請客送禮;不許動用公家的汽車;凡個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別人代辦;生活要艱苦樸素;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的關係,不要炫耀自己;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是周恩來高尚人格的寫照,也展示了共產黨人處理家國關係的崇高境界。它不僅是周恩來的家規,也是加強幹部作風建設的一面鏡子。

  周恩來同志的家規不僅定的嚴,而且身體力行,嚴格遵守,絲毫不鬆動。他曾說過:“只要我當一天,鄧穎超就不能到政府裡任職。”1974年籌組四屆人大領導班子時,毛澤東曾批准提名鄧穎超任全國人大會副委員長,被周恩來壓下來。直到他去世後,鄧穎超在1977年被選舉為全國人大會副委員長時,才得知此事。1968年,周恩來的侄兒周秉和與侄女周秉建先後赴延安和內蒙古插隊,由於表現好,經當地群眾推薦,二人按照正常手續,分別應徵參軍。當週秉建穿著軍裝到北京看望伯父伯母時,周恩來說:“你參軍雖然符合手續,但內蒙古那麼多人,專挑上了你,還不是看在我們的面子上?我們不能搞特殊化,一點也不能搞。”周恩來還專門向總政和有關軍區的負責同志提出:“你們再不把孩子退回去,我就下命令了。”周秉建最終脫下軍裝,返回內蒙古草原插隊勞動。臨行時,周恩來說:“我沒有孩子,但要教育侄子、侄女走這條路。”在延安插隊的周秉和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後來他也辦了離隊手續,從新疆回到延安插隊勞動。

  周恩來以身作責,對自己、親屬嚴格要求的事例不勝列舉。不讓親屬沾自己的光,即使親屬們符合條件應該享受的待遇,也執意不許,無不展現出他寬闊的胸懷、崇高的境界、無私的奉獻精神。周恩來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正如他所說“假如是對人民,我們要像孺子牛一樣誠誠懇懇、老老實實為人民服務。我們要有所恨,有所怒,有所愛,有所為”,“我們國家的幹部是人民的公僕,應該和群眾同甘苦,共命運。”

  周恩來是國家的,管理著一個“大家”,他始終把自己當作人民的勤務員,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從自己家事做起,決不讓親屬之事影響“大家”,決不讓親屬沾自己的光。古人說:“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撫今追昔,周恩來的十條家規,不僅是對親屬的嚴格要求,更是現階段加強幹部作風建設的極好教材。它像一面鏡子,告誡領導幹部怎樣掌好權、用好權,怎樣過好權力關、親情關、金錢關。

  黨員幹部學習貫徹周恩來精神心得體會範文2:

  學習周恩來甘當公僕的精神,踐行執政為民理念。黨的報告指出“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我們黨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周恩來是為人民服務的典範、楷模,是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永遠學習的榜樣。作為一名領導幹部應當經常問問自己,是否像周恩來那樣,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命運,對群眾的疾苦關懷備至、體貼入微。在新的歷史時期,作為組織部長擔負著建設和管理黨員幹部隊伍的神聖使命,要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的理念,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放到第一位。要拜人民為師,學習人民群眾的優良品質,將維護人民的利益放到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幸福不幸福作為指引和檢驗工作開展情況的標準,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不斷了解民情、收集民意、溫暖民心,拉近黨群幹群距離。要指導基層黨組織把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作為核心任務來抓,使其充分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戰鬥堡壘作用。要知人善用,聽取民意,同時加大基層幹部和群眾的評分比重,將群眾是否滿意作為選拔和考核黨員幹部的重要標準。要注重民生,將改善民生作為建設黨員幹部隊伍的重要目標,為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提高人民幸福指數作出應有的貢獻。

  學習周恩來求真務實的精神,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法寶。黨的以後,經常、反覆告誡全黨,要始終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並部署在全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我們正經歷著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思想觀念上的深刻變革,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更要學習周恩來求真務實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好以為民務實清廉為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以實際行動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風”問題。作為組織部門,一定要站穩群眾立場謀劃組織工作。要深入到改革發展的主戰場、維護穩定的第一線、服務群眾的最前沿,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情贏得民心。要真正把群眾擁護和支援作為謀劃組織工作的出發點,把群眾的呼聲和需求作為創新組織工作的著力點,把群眾的滿意和讚揚作為檢驗組織工作的落腳點,使組織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對接、深度融合、深度滲透,以務實的工作舉措促進全區組織工作整體水平實現新提升。

  學習周恩來無私無我的精神,踐行公道正派要求。指出“組工幹部特別是組織部長要把公道正派作為立身之本,以實際行動讓幹部群眾感受到組織上的公道、公平、公正”。周恩來待人寬厚真誠,正派公道,廣泛團結各方面的同志、朋友,虛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努力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他所體現的無私無畏、公道正派的品格值得我們認真學習。作為組織部長一定要堅持新時期好乾部“20字”標準,把公道正派作為“第一操守”,內化於心、外用於行,在為人處事上體現公道正派,在選人用人上彰顯公道正派。要堅持公道正派的黨性原則。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不斷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堅定政治立場,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要著眼於黨的事業發展需要選人用人,公道對待幹部,公平評價幹部,公正使用幹部。要提高公道正派的能力素質。

  堅持識辨幹部看主流、看發展、看潛力,堅持多層次、多側面、多角度看幹部,全面掌握幹部的德、能、勤、績、廉情況,防止偏聽偏信,看人失真;堅持實事求是,用好的作風選人,選作風好的人,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鑽營者得利;不斷完善幹部選拔任用的制度機制,使想幹事的有機會、能幹事的有崗位、幹成事的有地位。要展現公道正派的決心勇氣。鄧小平說:“管幹部的幹部,要很公道,很正派,不信邪,不怕得罪人。”作為組織部長,要弘揚正氣,敢抓善管,要挺起腰桿,硬起手腕,敢為事業用人才,敢為幹部說公道話,不做“老好人”,不當“和事佬”。

  學習周恩來嚴於律己的精神,踐行廉潔自律準則。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黨的幹部必須敬畏權力、管好權力、慎用權力,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蝕、永不沾的政治本色”。作為組工幹部一定要學習周恩來嚴於律己、廉潔奉公的精神,做清正廉潔的好乾部。要強黨性,永葆思想純潔。作為組織部長肩負著黨和人民的重託,自身必須有最純潔的黨性,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把黨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不動搖,不斷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洞察力。

  要守規矩,永葆工作純潔。組織部長處在選人用人的關鍵崗位,要把公道正派作為立身之本,嚴格遵守組織工作紀律,牢固樹立嚴格按程式辦事的意識,做到堅持原則不動搖、執行標準不走樣、履行程式不變通、遵守紀律不放鬆。把為黨的事業選賢任能作為最高追求,不斷提高知人善任水平,讓想幹事的人有機會、能幹事的人有舞臺、幹成事的人有發展。要正人品,永葆作風純潔。“公生廉,廉生威”,要嚴以律已,守住做人為官的底線,管住自己的小節,近君子,遠小人,以善而交,擇賢而處。自覺接受黨紀政紀和國家法律法規的約束,認真執行中央、省市關於作風轉變和廉政建設方面的各項規定。堅持“工作高標準,生活低要求”,凡是要求別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不為名所縛,不為利所惑,不為譽所喜,不為利所驅”,自覺把自己置於黨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潔身自好,一身正氣,樹立組織部長堅持原則、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

  黨員幹部學習貫徹周恩來精神心得體會範文3:

  周恩來一向注意修身齊家,為了堵住後門,他為親屬制定了“十條家規”,詳盡又細緻,即:晚輩不準丟下工作專程來看望他;來者一律住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不得用招待券;不許請客送禮;不許動用公家的汽車;凡個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別人代辦;生活要艱苦樸素;不要說出與的關係,不要炫耀自己;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十條家規”既是周恩來對親屬的具體要求,更是嚴格自律的真實寫照。

  周恩來雖無子女,卻有不少視如己出的侄子、侄女,而他從不利用職權為這些晚輩謀取私利,有時甚至合理的照顧也不接受。他的一個侄子在北京鋼鐵學院任教員,因兩地分居,組織將其愛人從淮安調到北京。周恩來知道後,耐心地勸他們說:“我是負責城市人口精簡工作的,這個政策不能帶頭違反,為什麼不調回淮安,而要調到北京呢?”經過一番開導,侄子和侄媳收回已辦好的手續,又一起調回了淮安。

  1968年,周最疼愛的侄女周秉建到內蒙古插隊。臨走時,周親切地握著侄女的手說:“你到內蒙古牧區去,一定要和蒙古族的同志搞好團結,虛心向他們學習,做貧下中牧的好兒女。”到草原後,秉建牢記伯伯的教導,吃苦耐勞,很快得到了群眾的信任。1970年冬天,她報名應徵入伍,得到了批准。1971年元旦那天,秉建穿著軍裝高高興興地去見伯伯和伯母。不料,一進門,周恩來就衝著她說:“你能不能脫下軍裝回到內蒙古草原上去,你不是說內蒙古天地廣闊嗎?”他見孩子有些想不通,又親切而嚴肅地說:“你參軍雖然符合手續,但內蒙古這麼多人裡面挑上了你,還不是看在我的面子上?我們不能搞特殊……”秉建想通後,經部隊領導同意,重新回到了草原。後來她又被推薦上了大學,周恩來堅持讓她學蒙文,畢業後繼續回草原為牧民服務,長期在那裡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