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相關論文
心理健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師整體素質提高和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基礎與保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實施策略》
摘要:隨著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各種各樣的負面因素導致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影響,出現心理健康水平向下的傾向,這直接影響他們的生活、工作,更將給學生的成長帶來巨大的危害。關注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關心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是當前十分緊迫的任務。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3文獻標誌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2-0251-02
有關教師心理健康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關關係。關注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關心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是當前十分緊迫的任務。
一、心理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了這樣一個定義:“身體無疾病不虛弱,心理無障礙,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社會適應能力,只有這三個方面的狀態都達到良好時,才是完全意義上的健康。”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不過人的心理健康的標準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標準具體與客觀。關於心理健康的標準,學術界針對不同的研究側面和角度,有不同的定義。
英格里士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作良好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展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積極的豐富情況。不僅是免於心理疾病而已。麥靈格爾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於環境及相互間具有最高效率及快樂的適應情況。不僅是要有效率,也不僅是要能有滿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規範,而是需要三者具備。心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慧,適於社會環境的行為和愉快的氣質。筆者認為,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和普通人群有類似之處,但由於其職業的特殊性,與普通大眾也有不同之處,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第一,對教師角色的認同。第二,有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第三,正確地瞭解自我、體驗自我和控制自我。第四,具有教育獨創性。第五,在教育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實地感受情緒並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緒。
二、實施策略
心理健康對教師的諸多方面都會產生直接影響,要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就要採取有效的策略,創造心理健康的條件。
1.社會環境支援策略。營造良好的社會支援環境。從社會的角度形成尊師重道的良好風尚,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這是解決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根本途徑。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全社會的努力,這是一種社會支援系統,也是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根本途徑。國家和社會應通過各種政策的制定、法令的頒佈來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福利待遇,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形成尊師重教的風氣,建立教師心理健康的社會支援系統;對教師的角色期待要合理,從而消除教師的心理失衡感,讓教師體驗到被尊重、被關愛,工作有價值,從而建立職業自豪感。這可以從根本上有效防止教師心理問題的產生。
2.學校心理環境支援策略。學校內部要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學校的物質條件、規章制度、管理措施、工作職責、人際關係等應多從心理這一層面加以考慮,使教師有獲得社會支援的切實的心理感受。學校管理者既應幫助教師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住房、工資、福利待遇等,更應為教師提供一定的教學及管理的自主權,提供更多晉升的機會,建立客觀公正、正面激勵的教師評價制度以滿足教師的成就動機。同時注意教師角色的專業性,嚴格限制時空上存在分離性的教師兼職,恰當分配教師角色任務,以最大限度地緩解和消除教師的角色衝突。學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長的支援與關心能有效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防止教師心理問題的產生。
3.家庭支援策略。教師應努力營建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美滿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進個體健康人格的形成與發展,能在個體遇到困難時給予鼓勵和幫助,緩解個體的心理壓力。這一點對中小學教師尤為重要。在工作中遇到困擾、受到壓力的教師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家庭的溫馨,在工作中本應體驗到的滿足感就能夠在家庭得到彌補。而沒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援的教師則很難在工作之外獲得情感上的舒緩和心理上的安慰,由此很容易產生孤獨、憂鬱等消極情緒,不利於心理健康。
4.自我認知策略。自我認知包括對自己身體、能力、性格、態度、思想等方面的認識,是一系列態度、信念和價值標準所組成的有組織的認知結構,把一個人的各種習慣、能力、觀念、思想和情感組織聯結在一起,貫穿於經驗和行為的一切方面。正確的自我概念的形成與知識的積累是分不開的,也有研究表明,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受教育的程度呈正相關。所以教師應多學習,多接受新知識,以加強自身修養。教師也可以堅持收集有關自己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情況的資料。這些資料不僅能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而且能使教師更清楚地知道是否達到了自己預定的目標。教師對自己教學方法的利弊瞭解越深,越瞭解學生是否接受這些方法,就對自己瞭解越深,自我認識就越客觀,自我概念就越堅定,評價工作就做得越全面,對自己也就更自信。
5.自我維護策略。教師應強化自我維護意識,掌握自我調節方法。首先教師應當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心理平衡。教師情緒控制的方法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從認識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緒的原因,看自己的反應是否合理、是否適度;二是控制可能發生的衝動行為,採用合理或間接手段適當疏導情緒。其次,進行合理宣洩。如果不良情緒積蓄過多,得不到適當的宣洩,容易造成身心的緊張狀態。這種緊張持續時間過長或強度過高,還可能造成身心疾病。因此,教師也應該選擇合適的時候、合理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情緒的宣洩可以從“身”和“心”兩個方面著手。“心”方面如在適當的環境下放聲大哭或大笑,對親近和信任的朋友或親人傾訴衷腸,給自己寫信等。“身”方面如劇烈的體力勞動、縱情高歌、逛逛街、外出旅遊等。再次,教師可從其他地方尋求滿足感。如果教師覺得在學校中無法獲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可以試著在教室以外尋求成就感,例如培養一項有創造性的愛好。最後,教師要培養健康樂觀的性格。教師的性格特徵不僅會影響自己的職業適應水平,而且還影響自己個人的長遠發展和身心健康。由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教師應具備如下良好的性格特徵:善於交際、樂於助人、責任心強、情緒穩定、熱情、健談、誠實可信等。在教育工作中,尤其要注意防止形成狹隘、嫉妒、無主見、無責任心、抑鬱孤僻等不良性格,注意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自己良好的性格。
6.健康體魄策略。教師應加強身體鍛鍊,促進體魄健康。人的身體健康與人的情緒有著密切的關係。身體健康是情緒愉悅和穩定的基礎。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往往表現為精力充沛、心情開朗。若一個人長期身體虛弱、多病,則容易引起抑鬱的心情。教師的工作十分繁忙,他們的大部分時間是圍繞學生度過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妥善安排時間,加強身體鍛鍊,合理分配精力,科學安排工作、學習和生活,避免身心經常處於疲憊狀態,建立有序的、有張有弛的工作秩序,切實提高工作效率。
總之,為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水平,教師應當有自知自明,瞭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能經常用心理健康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行為並作出調整。
參考文獻:
[1]楊睿娟.不同職業類別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橫斷歷史研究***1995-2011***[J].教師教育研究.2013***04***.
[2]葉一舵.做一個快樂的教師——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心理調適***之一***[J].新教師.2013.
[3]公雪,聶樹波.落後地區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學校解決策略[J].華章.2013.
篇二
《關注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
摘要:現如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卻忽略了與學生髮展息息相關的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只有維護好中小學教師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更多地造就人格健全的學生,促進社會進步。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減壓;維護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卻被人們所忽視。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十分令人擔憂,至少50%以上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強迫症、人際敏感、憂鬱、焦慮、自卑等。儘管各地對教師心理健康的調查結果不盡相同,但均說明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形勢十分嚴峻,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許多事實表明,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所以,對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應當給予高度重視。
一、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欠佳的主要原因
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就業競爭更趨激烈,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然會感受到巨大壓力的存在,並受其影響。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學任務繁重。許多教師同時兼任幾個班的教學任務,甚至跨年級組,備幾套教案。他們除了白天緊張繁忙的工作以外,晚上還要加班加點備課、改作業、整理考試題,等等,都是滿負荷或超負荷工作;二是社會對教師高要求。我們一貫用“春蠶、蠟燭”“為人師表”等標準對教師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提出要求。因為是老師,所以要奉獻,要默守清貧,要高強度工作。現在總在為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而呼籲,可是在尊師重教的口號下,教師的社會地位卻不高。社會上對老師百般挑剔,老師稍有不慎就可能招致全社會的指責和批評。在各種媒體上,我們時常看到教師遭到毆打,自殺等觸目驚心的場面,試問教師的權利又有誰來維護。以上兩點是形成教師心理問題的社會應激源。
從教師自身而言,其心理問題的產生,有以下因素的影響:一是教師也有家庭,既要贍養老人,又擔心孩子的升學和就業問題;還要操心像柴米油鹽這樣的瑣碎家務,因此,他們也會感受到來自生活方面的壓力。二是教師自身身體狀況不佳,年復一年的單調枯燥的工作和生活,特殊的年齡階段等因素,也是造成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欠佳的重要原因。三是我國的中小學教師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常常把社會對自己的高期待自覺轉化為自己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但是,教師的個體綜合素質有相當大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當教師認為有些事情是自己必須做到的,而在生活中卻發現自己不能做到或者根本不願做的時候,這個矛盾就會很容易引發各種心理問題。
二、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
***一***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切實減輕教師負擔。
首先,不按學生成績的優劣給教師排隊,評獎金;成績在教師的評職、評先工作中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不能只重結果,而忽略過程,畢竟影響學生成績的因素很多。只有從根本上改變教師負擔過重、壓力過大的局面,才能有效地減少或消除教師的心理問題。
其次,學校應制定相應措施,重視提高教師素質和教學效率,避免隨意延長教師工作時間,杜絕節假日加班加點補課、開會等。
再次,學校領導還應多關心教師,使他們時時體驗到被尊重、被關心,從而保持舒暢平和的心情,輕鬆愉快地投人工作。要讓他們有休閒的時間調節身心,消除疲勞。
***二***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援。
社會對教師的高標準嚴要求,給予教師不小的壓力。其實,在學生的教育問題上,學生、家長、老師、學校、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哪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教育的徹底失敗。如今,有許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不再問津,把教育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老師。一旦出現問題就對老師大加指責,社會輿論也紛紛攻擊。試問有何公允?教育的成功,不僅需要教師的悉心指導,還需要學生的努力、家長的合作、社會的支援。對老師多一分理解與支援,就是對他們最大的鼓舞與安慰。
***三***注重自我調節,積極面對。
教師心理問題的解決離不開社會客觀條件的改善,但是教師自身積極的自我心理調適,對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只有擁有了正確的人生態度,才能有積極樂觀的情緒。當你把正確人生觀作為強有力的精神支柱時,你的情緒就會服從於事業,並且能在挫折面前不低頭,在困難面前不消極,真正做到“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2.努力工作,學會休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努力工作,做出成績,也有助於教師樹立自信心和增強成就感,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老師要學會勞逸結合,工作之餘,合理安排業餘時間,培養各種興趣,在參與追求中沖淡和忘卻心中的煩惱,從而感到生活的美好。還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是緊張生活中的調節劑。只有這樣,工作才會舒心。
3.宣洩調節。
找信任的特別是性格開朗的知心朋友傾吐自己的壓力、煩惱等,聽聽他們的建議,調節自己的心理失衡,獲得感情上的慰藉,有利於擺脫沉重而消極的情緒。
教師的心理健康既有利於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又有利於學生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教師必須擁有健康的心理,這是不容忽視的。
參考文獻:
[1]李百珍,王凱,李煥穩.中小學教師心理狀況的調查研究.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1***.
[2]方方.教師心理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