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節氣如何養生

  霜降養生不僅可以預防秋季常見疾病的發生,還能為寒冬的到來儲備足夠的能量。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霜降節氣養生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霜降節氣養生1:經絡養生

  八段錦裡的 “調理脾胃須單舉”通過手臂的上舉、下按,都可以牽拉腹腔及兩肋的肝經和膽經,核心在於調理肝膽。肝膽與脾胃同居中位,肝膽“主一身之氣”,協調脾胃升降。因而鍛鍊好肝膽,讓肝膽宣開,經絡“內屬臟腑,外絡肢節,溝通表裡,貫穿上下”, 從而達到養護脾胃的功效。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兩腿屈膝,兩手掌做抱球狀,捧在腹前;然後,左手抬起來,往上撐,右手往下按。動作稍停片刻,左手自然下落,右手收起來,兩手放於腹前。然後右掌向上抬起,上舉,頂天,左手往下按。相反方向把這個動作重複一遍。

  在中醫方面對脾胃的防治可選擇的方式很多,我科常根據個人的體質,結合中醫辨證論治及紅外成像檢測的報告,採取個體化的中藥膏方干預和調臟腑;針對節氣的變化,選用合適的五行藏象文化治療技術調理氣血;因天之序養生機,應氣之變和陰陽,更好地防治疾病,促進健康。

  霜降節氣養生2:心靜平和 遠離悲秋

  從藏象說來看,肺與秋氣相應,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特別敏感。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常會讓人在心中引起悲秋、淒涼之感,易產生抑鬱情緒,所以還應注重調攝精神養生。應有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以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

  霜降節氣養生3:注意保暖 預防疾病

  霜降處於《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中的四、五之氣階段,五之氣客氣、主氣皆為陽明燥金,意味著金秋“燥”且“肅殺”之力甚。秋“燥”之力,導致呼吸系統疾病頻發,常見如過敏性哮喘、慢性支氣管炎、上感等。此時節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對呼吸道的刺激。霜降後要減少秋凍,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腹部、下肢關節的保暖。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專案,如慢跑、散步、登山、太極拳等。兒童肺臟多嬌易受邪,易發生咳嗽、呼吸道感染、腸道不適、面板幹癢斑疹等。成人肝腎精血虧虛,陰津不足體質者更易發生煩燥失眠、頭痛、眼乾澀、騷癢皮疹等症。

  霜降節氣養生4:飲食養生強脾胃

  李東垣《脾胃論》中說:“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迴圈無端,唯脾無正形於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以生四髒,四季者辰戌醜未是也”。每個節氣後18天都是調補脾胃的最佳時期。霜降節氣為脾臟功能處於旺盛的時期,但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此時需要調護脾胃之土,相當於秋季收割後對土壤進行翻作疏鬆,以便來春農作物更好吸收肥料,如此才能順應自然天地,符合深秋補脾胃而冬季補腎“啟而承之,再承而啟之”的規律,調和人體五臟以生肝心肺腎之神機。

  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的生化之源。冬季進補能不能達到高效,關鍵在於脾胃是否“受補”,如果不先把脾胃養好,進補後承受不了,就會發生腹脹、不能消化甚至腹瀉等現象。

  霜降時食物宜選性味溫潤的,宜多食富含抗氧化及清除機體自由基和清除胃腸道有害物質的食品,如山藥薏米粥、小米、牛肉、扁豆、甘薯、大棗、豆腐、白菜,健脾和胃;蘋果、柚 子、葡萄、橘子、風梨,防脂肪積聚,補心益氣生津止渴;海帶、紫菜、黑豆、黃豆、綠豆、赤豆、栗子,防血管硬化及美容;核桃、榛子、松子、桂圓、花生等堅果食品可及時補給微量元素,有利於骨質健康。

  芡實可健脾補腎、止瀉。藥膳如蝦仁炒芡實、冰糖桂花煮芡實、芡實粥。不過,吃芡實時要用慢火燉煮至爛熟,細嚼慢嚥,方能起到補養身體的作用。一次不能食用太多,以50克為宜。由於芡實有較強的收澀作用,便祕、尿赤者皆不宜食。

  霜降節氣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由於寒冷的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功能發生紊亂,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被擾亂;人體新陳代謝增強,耗熱量增多,胃液及各種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慾改善,食量增加,必然會加重胃腸功能負擔。對付霜降時節高發的胃痛,溫胃散寒是最有效的辦法。如果這時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暖胃食物,如南瓜、胡蘿蔔、甘藍、紅薯、花生等,便可以達到養胃暖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