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的來歷是什麼
穀雨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你知道穀雨的由來是什麼嗎?穀雨有什麼樣的風俗?下面跟小編來了解一下穀雨的來歷吧。
穀雨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每年4月19日~21日視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同時也是播種移苗、垵瓜點豆的最佳時節。“清明斷雪,穀雨斷霜”,作為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
穀雨的來歷
關於穀雨節的由來,據《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黃帝於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佈倉頡造字成功,並號召天下臣民共習之。這一天,下了一場不平常的雨,落下無數的穀米,後人因此把這天定名穀雨,成為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
但是,在民間,陝西省關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在四千多年前,軒轅黃帝急需一位掌管史料的官員史官。一天,黃帝發現了德才出眾的倉頡,任命倉頡做了史官。他以結繩記事,國家大事記得清清楚楚,很受黃帝賞識。後來結繩記事日顯落後。一次,倉頡隨一個獵人外出狩獵,獵人指著地上留下的各種野獸的蹤跡講述野獸的去向。倉頡深受啟發:“一個足印代表一種事物呢!”回家後,倉頡便打點行裝外出考訪。他爬山涉水,不恥下問,把看到的各種事物都按其特徵表示出來。依類象形,始創文字。因他制字有功,感動了天帝,當時天下正遭災荒,便命天兵天將開啟天宮的糧倉,下了一場穀子雨,天下萬民得救了。
倉頡死後,人們把他安葬在他的家鄉——白水縣史官鎮北,墓門刻了一副對聯:“雨粟當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橋陵。”人們把祭祀倉頡的日子定為下穀子雨的那天,也就是現在的“穀雨節”。如今,每逢穀雨節這天,白水縣史官鎮一帶都舉行拜倉頡的廟會。
穀雨各地風俗
每年4月20日,是山東省榮成市的漁民節日。該節起源於穀雨節。在我國北方沿海一帶漁民們,過穀雨節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到清朝道光年間***1821***易名為漁民節。由於穀雨這天,山東沿海的漁民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魚蝦豐收。故今天富裕起來的榮城漁民,在穀雨這天,隆重舉行“祭海”活動,向海神娘娘敬酒,然後揚帆出海捕魚。
古時有“走穀雨”的風俗,穀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來。
南方穀雨摘茶習俗,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北方穀雨食香椿習俗,穀雨前後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香椿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健胃、理氣、止瀉、潤膚、抗菌、消炎、殺蟲之功效。
陝西白水縣穀雨祭祀文祖倉頡習俗,“穀雨祭倉頡”,是自漢代以來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其傳說是:
黃帝時代,倉頡造字,玉帝決定重獎他。一晚倉頡正在酣睡,夢中聽到有人大喊:“倉頡,你想要啥?”倉頡在夢中說:“我想要五穀豐登,讓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飯吃。”第二天滿天向下落穀粒。
倉頡將這件事告訴黃帝,黃帝便把下穀子雨這一天做為一個節日,叫做穀雨節,命令天下的人每年到了這一天都要歡歌狂舞,感謝上天。白水人民都把這一天做為祭祀倉頡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