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立夏要吃烏米飯的做法和傳說
立夏有吃烏米飯的習俗,烏米飯原為漢族民間節日食品,唐代即有。江蘇和安徽一帶每逢農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烏飯樹葉煮烏米飯。本文是為什麼立夏要吃烏米飯,烏米飯的做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立夏為什麼要吃烏米飯
立夏到來,有一個習俗是吃烏米飯。烏米飯不僅口感清香,而且還能益精氣、強筋骨、明目烏髮、健脾益腎,久服有輕身延年的功效。那麼立夏為什麼要吃烏米飯呢?
烏米飯實際上就是一種紫黑色的糯米飯,用一種名叫“烏飯葉”的野生灌木葉子,經過清洗搓葉、瀝汁,然後按照烏葉汁的比例稱好糯米進行浸泡,經過一天一夜的浸泡,雪白的糯米變成“烏黑”糯米,然後瀝乾烏葉汁,上籠蒸熟即可。
烏米飯分白砂糖和細沙包制的甜味,還有豌豆和鹹肉包制的鹹味兩種。味道鮮美,糯而不膩。民間有立夏日吃烏米飯,可以祛風解毒,夏天不容易中暑,而且可以避免蚊蟲叮咬之說。
據說,烏米飯最早出現於唐代,那時叫“青精飯”,是道家求長生不死的食品。杜甫《贈李白》詩曰:“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清朝詩人屈大均也有“社日家家南燭飯,青精遺法在蘇羅。”蘇羅指蘇浮山。乾隆年間《本草綱目拾遺》載有“王聖俞雲:烏飯草乃南燭,今山人寒食挑入市,賣與人家染烏飯者是也。”
關於烏米飯的來歷,各地也有許多傳說。流傳最多的就是戰國時期孫臏的故事。戰國時期,孫臏被迫害關在豬舍,老獄卒用烏樹葉煮出烏黑的糯米飯,再捏成豬糞樣的飯糰,偷送給孫臏吃。孫臏不僅靠這個方法活了下來,身體還很健康,最終逃出監獄。孫臏第一次吃烏米飯就是在立夏那天。
立夏吃烏米飯,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目蓮的母親在十八層地獄餓鬼道受苦受難,目蓮修行得道後,費盡周折,求得恩准,去地獄看望母親,但每次備了飯菜都被沿途的餓鬼獄卒搶吃一空。目蓮為了讓捱餓的母親吃上飽飯,百思不得其法,為此,經常在山上徘徊。
有一天***其時為農曆四月初八***,目蓮在無奈、煩躁之中,不經意地在山上隨手摘下身邊矮樹上的葉子,放入嘴中無聊地咀嚼,發現這種樹葉香潤可口,葉汁烏黑。目蓮心想,如果用這種樹葉汁浸米,燒成烏黑的米飯給母親送去,就不會遭獄卒搶吃。於是目蓮就將採摘的樹葉拿回家搗碎,用葉汁浸米,蒸煮成烏飯後,再給母親送去。果然,餓鬼獄卒們不再爭搶,而目蓮的母親總算吃上了飽飯。目蓮也最終救母脫離餓鬼道。
另一說法是宋將楊文廣被奸臣陷害入獄,他姑婆楊八姐送飯,常常被獄卒扣下吃了,於是楊八姐想出辦法,用烏飯葉做飯送去,獄卒看到這種烏黑的食物就不敢吃了。
其實烏米飯的風俗由來已久,古時叫做“青經飯”,並且不只限於杭州,在浙江其他地方、江蘇和江西也有立夏吃烏米飯的風俗。可以根據喜好,在飯里加上些紅棗和核桃,紅棗補腎補腦,核桃健脾補血。
立夏烏米飯的做法
烏飯的做法很簡單,醫藥學家李時珍在編寫《本草綱目》時,載稱:“摘取南燭樹葉搗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烏色之飯。”南燭樹就是我們稱的“烏飯草”。把烏飯草放在石臼裡搗碎,然後浸水成汁,再用糯米放在汁水中浸泡,再取其浸泡而成的烏米進行蒸煮,就是烏飯了。
簡單的做法是:去菜場買來烏樹的葉子,回家洗乾淨放水裡,用雙手揉搓,汁漿就會慢慢滲出,然後就可以把糯米泡在烏樹葉的水裡,一兩個小時後,糯米浸得顏色發黑,就可以蒸煮。一般,1斤葉子可以浸3到4斤糯米。起鍋後飯上還可以放些糖桂花、瓜子仁,這樣吃起來就更加美味了。
猜你喜歡:
- 為什麼立夏要吃烏米飯的做法和傳說
- 秋季吃什麼下火_下火食物有哪些
- 周公解夢夢見很多小貓寓意好不好
- 呼吸道感染吃什麼藥
- 工作與責任心得體會3篇精選範文
- 小型屋頂花園裝修設計效果圖片
- 很短的英語小笑話帶翻譯
- 小學生素質報告單自我評價
- 井岡山黨性教育學習培訓心得體會_井岡山黨性鍛鍊體會
- 企業文化牆的建設方案及圖片的展示
- 膝上型電腦開機藍屏的解決辦法
- 搞笑的歇後語大全
- 佛山李氏詠春拳的簡介
- 給家長寫信的範文
- 關於計算機病毒論文
- 毛地黃花的花語是什麼
- 多責己少怨人閱讀答案
- 茶杯狗多少錢一隻怎麼飼養
- 三個黑公主童話故事
- 白癜風的主要誘因與預防辦法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