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經濟新常態創新精準扶貧心得體會
主動適應新常態,工作上有新思路。紮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2016年25個貧困村、3.98萬貧困人口脫貧。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中國每年級別最高的經濟會議,主要任務是總結當年的經濟工作成績,分析研判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及變化,並制定未來巨集觀的經濟發展規劃。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在剛剛閉幕的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主席和分別發表了重要講話,總結了“十二五”的工作情況,並且明確了2016年的五大重要任務,其中“要打好脫貧攻堅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加大資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實幹,提高扶貧質量。”再一次被提上了會議議程,成為未來5年的工作重點。
國務院扶貧辦於2014 年6 月釋出的《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實施方案》和2014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意見》明確指出了“精準扶貧”的內涵,通過對貧困戶和貧困村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引導各類扶貧資源優化配置,實現扶貧到村到戶,逐步構建精準扶貧工作長效機制,為科學扶貧奠定堅實基礎,並且將“精準扶貧”作為中國扶貧系統的新工作機制和工作目標,調動社會各界力量促進精準扶貧工作從頂層設計、總體佈局和工作機制等全面有序有效地推進。
面對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新形勢和新特點,精準扶貧工作也必須要適應新變化,做到與我國的巨集觀經濟形勢整體步調一致。
從巨集觀層面上說,精準扶貧符合政府職能明確化和經濟發展持久化的要求。經濟新常態引起的巨集觀上的改革與變化,對於扶貧工作的影響是廣泛而持久的。對於精準扶貧工作,這是巨集觀環境與巨集觀趨勢的重大變化,而且是對精準度提出的新要求。一方面,要求在扶貧中政府的職責更加明確,更加精準,另一方面,也要求市場的作用發揮和規則制定更加充分和規範。
從中觀層面上說,精準扶貧要求區域精準化和個體精準化。在經濟新常態的發展中,一是各地區都在對自身的發展戰略、佈局、重點、方式等進行調整和優化。這對本地區的扶貧工作會產生相應的影響。二是國家實施區域性的重大戰略規劃,將不同的行政區在一個新的戰略平臺上整合為一個新的發展共同體。其次,在我國,除了貧困的連片化區域化現象較為明顯,若干貧困戶的碎片化現象是未來扶貧工作難啃的“硬骨頭”,精準扶貧就是要把主要力量集中於個體層次上,從貧困戶的精準識別做起,同時總結精準扶貧物件彼此之間的內在聯絡和要求,進行問題的精準識別和精準分析。
從微觀層面上說,在經濟新常態的形勢下,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對於貧困地區的經濟活動主體與各種經濟資源的分配也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需提防兩種不利影響。一種需求排斥,由於不同貧困戶在貧困表現、貧困根源、貧困特點和減貧需求等方面存在區別甚至顯著區別,精準幫扶就應該針對貧困戶的具體情況提供針對性的幫扶措施。但實際幫扶工作中,很少甚至根本不考慮不同貧困戶的實際情況,有的幫扶活動總是關注生產環節***例如更換品種、擴大生產規模***,其實貧困戶更希望得到市場營銷方面的幫扶,把現有產品更好的賣出去。另外一種是入門排斥,現行的不少幫扶專案對貧困戶都提出了入門要求,有的門檻還很高,以至於貧困戶無法承擔只能選擇放棄,減貧專案的受益者更多變成了能夠承受入門要求的非貧困戶。這就是由於市場競爭產生了排斥弱者的力量,使得真正的貧困戶經濟發展空間更小,機遇更少,進而導致精準扶貧或脫貧的封閉化,自主發展的造血功能受到壓抑。
為此,要通過運用多種手段,整合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的多方面力量真正實現精準扶貧。
建立多維的貧困物件識別機制。目前,鄉鎮地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普遍有限,讓其負責逐村逐戶排查識別扶貧物件,社會成本較高,因此應推動識別層級扁平化,強化縣、村兩個主體的識別權,其次要調動村莊內部群眾積極參與識別和評議,通過開展村民大會等方式讓群眾普遍認可的、需要扶助的“真貧”物件納入精準扶貧範圍,防止識別中的“漏桶效應”,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另外,由於精準扶貧是一項牽涉到多個部門的綜合性工程,上級政府必須將扶貧任務向下分解到村,讓村級組織和幹部予以落實到戶,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處理好政府管理與村民自治之間的關係。
如何實現二者的有序銜接,我認為積極引入社會組織成為中介,在政府與村級組織之間扮演評估、監督和服務角色是處理好二者關係的有效路徑。第一,社會組織能夠有序承接政府在扶貧工作方面的職責,將扶貧政策和任務推進到村、監督入戶;第二,社會組織依靠其專業技能能夠組織和協調村委會和村民參與扶貧規劃、調研以及扶貧資金、專案的分類管理;最後,專業的社會組織還可以充當獨立的第三方服務和評估機構,全面監督和評估精準扶貧的實施情況,及時向政府與村級組織等部門反饋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並及時提出有針對性的完善措施。
強化分類管理和動態考核機制。民眾的生計空間是一個多元複合體,在生產生活實踐中,自然環境提供了生計行動的地理空間,土地等物質資源與市場條件提供了生計行動的經濟空間,社群管理提供了生計行動的制度空間,社會網路提供了生計行動的社會空間,信仰、習俗、輿論等傳統提供了生計行動的文化空間,所以致貧的原因也不是由單一資本決定的。所以精準扶貧就是要注重對扶貧精細化的考量,針對不同的貧困情況、致貧原因以及地理環境,採取切實有效的扶貧措施。因而,需要分類實施差異化管理,產業發展、搬遷移民、社會保障、民政救助或勞動力轉移等扶貧手段並用。除此之外,扶貧工作還要注重其永續性和長期性,降低脫貧人口返貧概率,這就要求在考核評估環節要特別注重其持續性和動態性,一方面要注重考核評估貧困人口的脫貧效果,進行一段時間的跟蹤監測,使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脫貧人口逐漸退出;另一方面要制定動態的幫扶主體考核機制,使幫扶不積極或效果不明顯的成員退出,支援和鼓勵幫扶效果好的成員推廣幫扶範圍和措施,實現幫扶主體和幫扶措施優勝劣汰。
運用大資料提高精準扶貧效率。大資料是對複雜系統的一種把握工具,運用大資料來把握社會經濟的複雜系統,有助於貧困區域找到最適合自己特殊情況的發展方式,促進本地區的長遠、持續和平衡發展。首先要改變傳統思維,健全扶貧資訊系統,注重扶貧主體與客體的“供需對接”,提高扶貧工作的預見性與準確性,推進精準扶貧,有效規避市場風險與挑戰,重視新時期扶貧管理方式與內容創新,改變政府扶貧治理結構,持續追蹤扶貧效果並及時提供指導,強化資源整合與政策保障,提高扶貧水平,改善民生。另外要完善網路基礎設施等大資料系統執行所需硬體基礎,通過開展社會經濟調查、建立資料交易和整合平臺和推進資料建模、分析等增值服務,準確把握貧困人群發展意願,明晰貧困區域發展要素資源稟賦差異,清晰測量已有生產發展資源利用效率,找準“貧”根尋對“困”源。
範文2
連日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區、吐魯番市認真學習貫徹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在增長動力與下行壓力雙重挑戰下實現新的突破。
穩中求進重點突破“穩中求進、改革創新、重點突破、主動精準”是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今年經濟工作總的原則。
克州經信委主任袁文生說,2016年,克州新型工業化建設重點工作,增強工業投資能力,保障工業可持續發展,大力推進重點工業專案;加快推進短平快民生專案;加大工業園區、小微產業園建設,把發展實體經濟、非公經濟、小微企業作為重要突破口,大力扶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幫助企業落實優惠政策,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效益;協調解決好企業融資問題,更好地發揮金融對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援作用;積極推進企業掛牌、上市工作;依託克州優勢資源,加大培育服裝服飾、民族服裝、刺繡編織等外貿企業成長。
和田地區商務局黨組書記古麗傑娜提·阿力木說,我們要按照“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基調,深化商務領域改革,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市場穩定供應;借力對口支援省市智力資源,促進和田特色產品產銷、物流與電子商務等協同發展,暢通跨區域流通主渠道,進而拉動就業、服務“三農”、保障和改善民生。
和田地區招商局副局長明安衛表示,堅持就業第一,大力發展吸納就業多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力爭2016年在招商引資企業帶動下,新增就業崗位10000人;堅持產業帶動,以招商引資推進和田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打好綠色、生態、有機牌;堅持基礎先行,要在出疆通道建設和通達通暢上、重大水利工程上實現新的突破。
紮實推進精準扶貧“補短板就是要打好扶貧攻堅戰,把扶貧開發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把脫貧攻堅同擴大有效供給、化解產能過剩有機結合起來。”這是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對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克州扶貧辦主任布帕提曼·買買提依布拉音說,貧困是克州最突出的短板,脫貧是克州最重要的民生。克州將整合各方力量資源,形成脫貧攻堅合力,同時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主體意識和自我發展意識,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紮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2016年25個貧困村、3.98萬貧困人口脫貧。
吐魯番市政府副祕書長、辦公室***扶貧辦***主任何遠新說,“今年我們將採取‘三分之一轉移就業脫貧、三分之一就地生產脫貧、三分之一社會幫扶脫貧’的辦法,深入推進精準扶貧,全力打好18個重點貧困村1.4萬名貧困人口的扶貧攻堅戰。”
範文3
新常態帶來新認識,新常態帶來新思路,新常態帶來新變化。丹寨縣人大會機關黨組織認真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黨和國家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主動適應新常態,在新一輪幫扶工作中,緊緊圍繞“摸底子、找路子、辦實事、促發展”的幫扶思路,組織機關全體黨員到所幫扶的揚武鎮洋浪村“結親認戚”,從產業幫扶、基礎設施建設幫助、村寨文明管理指導三個方面開展幫扶,給該村帶來了新變化、讓群眾得到了新實惠、使機關全體黨員受到了新教育。
取得的主要成效:
培育出了一個主導產業。從2014年3月初第一次入村開始,經過宣傳發動、問診把脈、技術指導、專案支援,到6月底全村第一批生鮮蔬菜採摘銷售,在短短100天的時間裡,便幫助洋浪村培育出了自己的主導產業,全村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30畝,佔全村田土面積的二分之一,這讓村民發展的信心瞬間高漲,向同步小康夢不斷邁進。
改善了部分水利設施。通過機關自身工作平臺,積極爭取專案,於2014年5月底完成了對可以灌溉全村二分之一農田的近700米斷頭溝渠的修建,確保了蔬菜種植和水稻秧苗的引水灌溉。同時,積極協助村兩委組織力量將滲透嚴重的洋浪小水庫放水抽乾,協調水利部門於2014年11月26日完成維修加固。
完成了83顆串戶路燈的鋪設。經過專案補報和協調爭取,得到了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專案的支援,9月7日,遍佈全村主幹道、通組路的83顆太陽能路燈安裝完成並投入使用,讓村民們晚上出門再也不用打電筒和擔心被絆腳。
完成村級籃球場的修建。藉助縣體育中心支援村級文化場所建設的機會,協調爭取到村級籃球場專案,在2個月內就把一年多以來沒有修好的村級籃球場修建完工。2014年7月1日,在新落成的村級籃球場上舉辦了洋浪村支部與人大機關及周邊幹改、五一、羊排村支部紀念建黨93週年聯建活動,球場的修建讓村民們的休閒娛樂,老人們的休息聊天有了去處。
扶持了一個龍頭企業。村委會主任王啟雲想自己籌資創辦了一個農產品加工廠,主要收購本村種植的辣椒進行加工,既能提高產品的效益,又能幫助農戶解決產品銷路。縣人大機關黨組織便幫助該企業解決了發展資金2萬元,同時積極協調工商、環保、質監等部門辦理營業執照和生產加工許可證。2014年8月,加工廠建成生產,加工紅辣椒11.6噸,製成成品酸168壇,去年銷售46壇,收入27600元。
推進了村級文明管理。通過幫扶,洋浪村“五戶聯保”和“寨管委”工作順利推進。2014年8月底,全縣“五戶聯保”社會管理創新現場觀摩會在洋浪村舉行,村容整潔在該村形成共識,並化為村民的自覺行動,鳴鑼喊寨和村級廣播工作全面啟動,消防安全納入村兩委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12月17日,洋浪村的“五戶聯保”和“寨管委”工作均通過縣考核組驗收。
啟示:
主動適應新常態,工作上有新思路。新常態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對穩定的狀態。自“八·七”扶貧攻堅以來,農村的扶貧開發一直在“輸血”中徘徊,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造血”功能,沒有形成自我發展、自我管理的格局。縣人大機關黨組織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洋浪村要走以蔬菜種植為主導產業的發展路子,通過土地流轉、建立合作社、風險共擔等措施和機制來保障產業的推進。
充分發揮機關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縣委確定洋浪村作為縣人大機關新一輪“精準扶貧”幫扶村後,組織全體黨員深入群眾,一戶一戶的走訪調查摸底,掌握實際情況,看群眾之所居、聽群眾之所盼。由於工作紮實,入戶調查摸底資料詳實,為擬定幫扶方案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密切聯絡群眾,心連心、手挽手。幫扶,關鍵在於真心實意,關鍵在於心中要有“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群眾觀。縣人大機關黨組織在幫扶洋浪村蔬菜產業發展中,對土地流轉給予補貼,使用自家土地的每畝200元,租用他人土地的每畝400元,於2014年7月進行兌現;建立風險共擔機制,種植蔬菜因災受損的,縣人大機關承擔損失的30%,於2015年3月進行兌現。在2014年“七·一”和2015年“三·八”等節日中,組織機關全體黨員與洋浪村黨員、群眾開展聯誼互動活動,互敬互愛。在指導“五戶聯保”,推進文明管理中,重點完善了聯保公約,完善了衛生管理和防火管理制度。
縣人大機關黨組織在推進新一輪“精準扶貧”工作中,主動適應新常態,取得新成效,2014年度被縣委評為先進幫扶單位,洋浪村“五戶聯保”被評為全縣一等獎。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