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過年習俗介紹
在宿松,臘月中下旬,年味就漸漸濃了。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宿松過年習俗,歡迎大家閱讀。
:
宿松有段民謠,孩子們很小就會唱。“天哪天,莫起風,二十四里接祖宗;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剁年肉;二十七,做粑吃;二十八,殺雞又殺鴨;二十九,樣樣有;三十夜,講好話,初一初二不捱罵。”宿松做的粑是用米粉和成的,用蒸籠蒸熟,涼了幹了,就用水浸著,可以吃到春耕插秧。粑用桃木雕花造型,有萬字印,有喜字印,有壽字印,還有春字、福字等印。孩子多的人家還雕桃子印。
在吃年飯的時間上,宿松大多數地方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但宿松湖區,靠東洪、下倉一帶卻有些特別:大年三十早上,天剛破曉,就有人家炸起了鞭炮“過年”,一家人圍桌吃起了“年早飯”。性急的人家甚至四點多鐘就“完年”了。
宿松人的“小年”在正月初七過。小年過得很隨便,往往是在黃昏放一掛鞭炮就算過了小年。而元宵節卻很隆重。過去有“吃了元宵肉,農夫脫赤足”,即意味著春耕生產又開始了。
宿松拜年習俗:
宿松拜年,既有時序之分,又有長幼之別。初一要先去本家長輩拜年。記得兒時就早早起床,村子裡家家戶戶都跑個遍,給長輩們拜年,長輩們有賞一根菸的,也有賞糖的,這也算是給孩子們的賞賜吧,因此每年樂此不疲。現在物質豐富了,獨生孩子多了,很少還能見到那天真的童趣。給長輩們拜年後第一就是女婿女兒要先去岳父岳母家拜年,在宿松有“女婿頂半子”的說法,特別是獨生女兒更要第一時間去拜年。其次是去舅舅家拜年,宿松有“天上雷公大,地下母舅大”,“除了郎舅無好親”的說法,因此給舅老爺拜年也要擺在正月頭幾天。接著是給其它長輩拜年,最後才是給同輩份年長者拜年。過去也有很多長輩在正月子女都在家的時候來子女家小住幾日,不過這要等到年事基本結束後才開始。
拜年不能兩手空空,要帶禮品,過去到長輩家拜年一斤糖那是必須的,如果是冰糖那就顯得更尊重,其次是餅子、雪棗、粑之類的,以改善生活的食品多,現在是煙、酒、營養保健品之類的居多,有的直接包紅包。一般都要回贈糕,意思是“***糕***高來***糕***高去”。
拜年一般還講究日子好壞,應選好日子去拜年。而且民間有“七不往八不歸”的說法。因此一般不選擇初七出門走親戚,也不選擇初八回家,寧可多住一日無防。
過去交通工具不發達,路也不好走,一般到路途較遠親戚家拜年短則吃一餐飯,長則要住數日,現在一天能跑好多家,匆匆來匆匆去,更象是應付,但有一樣是例外,那就是有牌打則能呆多久都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