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計劃書財務預算

  財務預算是指企業在計劃期內反映有關現金收支、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預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的組成

  預計利潤表

  財務預算

  2、它是根據銷售、產品成本、費用等預算的有關資料編制的。

  預計利潤分配表

  利潤分配表是反映企業一定期間對實現淨利潤的分配或虧損彌補的會計報表,是利潤表的附表,說明利潤表上反映的淨利潤的分配去向。利潤分配表包括在年度會計報表中,是利潤表的附表。通過利潤分配表,可以瞭解企業實現淨利潤的分配情況或虧損的彌補情況,瞭解利潤分配的構成,以及年末未分配利潤的資料。

  我國利潤分配的順序:

  公司向股東分派股利,應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按照我國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利潤分配應按下列順序進行:

  第一步,計算可供分配的利潤。將淨利潤***或虧損***與未分配利潤***或虧損***合併,計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潤。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潤為負數***即虧損***,則不能進行後續分配;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潤為正數***即累計盈利***,則進行後續分配。

  第二步,計提法定盈餘公積金。按抵減年初累計虧損後的淨利潤計提法定盈餘公積金。提取盈餘公積金的基數,不是可供分配的利潤,也不一定是的稅後利潤。只有不存在年初累計虧損時,才能按稅後利潤計算應提取數。這種"補虧"是按賬面數字進行的,與所得稅法的虧損後轉無關,關鍵在於不能用資本發放股利,也不能在沒有累計盈餘的情況下提取盈餘公積金。

  第三步,計提公益金。即按上述步驟以同樣的基數計提公益金。

  第四步,計提任意盈餘公積金。

  第五步,向股東***投資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潤***。

  公司股東大會或董事會違反上述利潤分配順序,在抵補虧損和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公益金之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必須將違反規定發放的利潤退還公司。

  分配表編制

  利潤分配表一般有表首、正表兩部分。其中,表首說明報表名稱、編制單位、編

  制日期、報表編號、貨幣名稱、計量單位等;正表是利潤分配表的主體具體說明利潤分配表的各項內容,每項內容通常還區分為“本年實際”和“上年實際”兩欄分別填列。

  在我國,利潤分配表的“實際”欄,根據“本年利潤”及“利潤分配”科目及其所屬明細科目的記錄分析填列:“上年實際”欄根據上年“利潤分配表填列。如果上年度利潤,分配表與本年度利潤分配表的專案名稱和內容不一致,則按編報當年的口徑對上年度報表專案的名稱和數字進行調整。

  財務預算的編制方法

  一、固定預算與彈性預算

  固定預算又稱靜態預算,是把企業預算期的業務量固定在某一預計水平上,以此為基礎來確定其他專案預計數的預算方法。

  彈性預算是固定預算的對稱,它關鍵在於把所有的成本按其性態分為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兩大部分。

  固定預算與彈性預算的主要區別:固定預算是針對某一特定業務量編制的,彈性預算是針對一系列可能達到的預計業務量水平編制的。

  二、增量預算和零基預算

  增量預算是指在基期成本費用水平的基礎上,結合預算期業務量水平及有關降低成本的措施,通過調整原有關成本費用專案而編制預算的方法。

  零基預算,或稱零底預算,是指在編制預算時,對於所有的預算支出以零為基礎,不考慮其以往情況如何,從實際需要與可能出發,研究分析各項預算費用開支是否必要合理,進行綜合平衡,從而確定預算費用。

  增量預算與零基預算的區別:增量預算是以基期成本費用水平為基礎,零基預算是一切從零開始。相比之下,增量預算較易編制,但容易造成預算冗餘,從而不能很好地控制一些不必要發生的費用。零基預算能對環境變化做出較快反應,能夠緊密地複核成本狀況,但耗時巨大,參加預算工作的人員先要進行培訓,並且需要全員參與。

  三、定期預算和滾動預算

  定期預算就是以會計年度為單位編制的各類預算。

  滾動預算又稱永續預算,其主要特點在於:不將預算期與會計年度掛鉤,而是始終保持十二個月,每過去一個月,就根據新的情況進行調整和修訂後幾個月的預算,並在原預算基礎上增補下一個月預算,從而逐期向後滾動,連續不斷地以預算形式規劃未來經營活動。

  定期預算與滾動預算的區別:定期預算一般以會計年度為單位定期編制,滾動預算不將預算期與會計年度掛鉤,而是連續不斷向後滾動,始終保持十二個月。

  財務預算的日常管理

  因為它是整個預算制度成功的關鍵。

  3.日常管理表還應該有相對應的預算欄位,這個欄位的金額應該與該報表的期間累計相一致,以方便比較。

  4.日常管理表另需設計異常說明欄位,並規定在何種差異的情形下,必須作異常說明,例如規定差異率在10%以上及差異金額在5000元以上必須說明異常原因及具體對策。

  5.日常管理報表應有合理的稽核流程,以確保各部門在遇到困難時能夠被發覺並給予協助,故日常管理表不宜從責任部門直接送給督導階層,最好先送交預算管理部門審查,在簽署意見後,呈送督導階層作必要的處理。

  6.重要的日常管理報表可作為企業經營會議的討論事項,由責任主管提出報告再由相關人員提出意見。

  總之,日常管理表是預算制度中的控制機制,隨時發現預算執行時的問題並及時提供協助,以提高預算達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