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市場調查報告範文

  中國黃金行業市場化改革以來,黃金市場發展迅速,交易規模不斷擴大。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一起看一下吧!

  篇1

  調研意義: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一大生產國,而且中國的黃金實物消費將在1-3年內達到世界第一取代印度,基於此判斷斷定中國的黃金供需數量將會成為影響價格的重要風向標,甚至在未來成為世界的黃金定價中心。***據相關資料《逃不開的經濟週期》一書中指出GFMS就是用印度的GDP增長率來預測黃金價格,而且在做相關性分析時發現自2000以後印度和南非的股指和黃金價格高度相關,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黃金實物需求將會對黃金的價格形成持續而長久的影響***所以此次目的是重點調研黃金銷售情況和珠寶首飾的未來消費趨勢。建立中國黃金首飾銷售企業和黃金消費的資料庫,起到驗證目前世界黃金協會的中國資料,並且希望能達到建立長期的情報網路,及時乃至領先於對中國黃金首飾行業資料的初步預測,對黃金價格作出預先判斷。

  調研流程:

  調研情況和資料分析:

  我下飛機後直奔展覽中心,先登記好證件和取好入場證,分析了展館地圖,初步確定要訪談的物件和問題,確定物件為最大的黃金生產企業招金公司和中金黃金,以及黃金飾品最大的銷售商翠綠股份,百泰股份,福麒股份。

  由於 時間安排在17日回上海,所以今天初步是觀察珠寶首飾的主題和消費市場趨勢,首先全場每個展位走馬觀花的走了一遍初步統計各種寶石和貴金屬的展位數量。在最大展館發現以玉和翡翠的展位居多,而且鑽石展館特別多和大。而黃金專業公司則相對較少。我們分析是第一是玉和翡翠真假難辨利潤極高,鑽石價格體系沒有黃金透明也會導致暴利,所以商家更多選擇銷售玉和鑽石。第二是黃金價格很透明,利潤相對來說獲取困難,而且本地的大黃金生產商直接介入銷售,擠壓銷售商利潤空間和市場,導致黃金對於首飾企業莫非成為雞肋市場?第三黃金的美觀和白金以及鑽石有一定差距,原因是色澤和加工造型花樣少,倒是K金首飾和鍍金飾品能有很好造型,但是很顯然用金量不大。所以對於時尚女士吸引力不大。我在飛機上和一位女性服裝設計師做了隨機訪談,她是一位奢侈品消費大戶,每年用於奢侈品消費超過6位數,對黃金認為對她而言吸引力不夠,認為漂亮度相對鑽石和白金較弱。所以未來的研究重點一方面是黃金生產廠家,另外一方面看黃金首飾的這種危機的應對策略和未來黃金消費是否以投資為轉移?

  隨後我特地到了百泰首飾展臺,據黃金協會訊息百泰屬於廣東黃金銷售前十強,百泰金藝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員接待了我,交談中得到資訊是百泰是廣東乃至中國的最大黃金企業,2008年需求了黃金100噸,2009年由於金融危機銷量有所下降,同時回收黃金佔比非常少,那麼佔有廣東黃金總銷量的1/3,2008年統計廣東黃金銷量300噸,屬於應該沒問題,可是這就導致我們對中國2008年官方統計的資料產生矛盾,世界黃金協會***WGC***釋出的《 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2007年中國地區黃金需求量超額增長,達到326.1噸,比2006年提升了26%,中國2008年消費了395.6噸金條,用於製造珠寶和投資,佔全球需求量的14%,比2007年的消費量增加了約68噸。

  通過比對加入廣東黃金協會統計廣東省2008年消費300噸,那麼推匯出上海北京等其他的30個省直轄市只有95噸的消費量,只有廣東省的1/3.這顯然在經濟發展和黃金交易市場分佈相違背。如果按照GDP初步估計廣東省GDP2008年全省生產總值達35696億元,2008年全年國內總值***GDP***300670億元,廣東省佔全國的11.8%,應該推匯出全國黃金消費2526噸,而由於黃金是奢侈品消費和人均GDP的很有關係,達到一定程度將會達到井噴。我們參照印度世界黃金消費最大國印度根據CIA網站《世界概況》提供的2008年印度盧比兌美元的年平均匯率為43.319,印度2008年GDP以美元計價為12153.27億美元,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2008年11月12日公佈《2008世界人口狀況》中的資料,印度人口11億8620萬,所以2008年印度人均GDP為1024.56美元.相當於人均GDP7000元,而中國人均GDP為22200,所以消費的數額是有可能的。當然我們給予廣東以超過中國其他省份4-5倍的權重給予重新估算,預計中國2008年銷量是505到631噸。因為從《中國黃金報》統計的節日資料估算上海2008年達到65噸,我們認為至少給予上海和北京100噸的全年銷售額比較合適,所以預計中國2008年銷量是505到631噸具有合理性,也遠超過世界黃金協會的統計資料395噸。如果是這樣中國在2009年不斷增長消費而印度同比大幅度下滑將會直接超過印度成為世界消費第一大國。其實資料不真實的問題在公開場合已經開始引起專家們的重視,對於世界黃金協會給出的2008年資料中國黃金協會的副會長後惠民反駁GFMS主席 Philips給的資料太高,Philip爭論是由於一些地下交易的沒有算進去,我們估算中國黃金協會和世界黃金協會資料都是少算至少在27%以上。而這還不包括工業用金的估算。如果屬實的話,將會直接導致黃金價格有一個向上的強大動力。 預計中國將會成為世界的定價中心,中國的GDP和對黃金的需求數量和趨勢將可能引導黃金價格走勢。

  篇2

  黃金的基本面分析

  黃金的礦產量即將出現最高峰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報告,2015年世界黃金產量預計將達到一個高峰。根據2014年年底統計資料顯示,全球範圍內已經接近20年沒有發現大型的高儲量的新的黃金礦藏,近年來,多數的黃金生產大國,不僅是澳大利亞、美國、南非,而且包括加拿大、祕魯、印度尼西亞等其他國家,黃金產量都有所下降。中國和俄羅斯是僅有的兩個產量上升的黃金生產大國。同時,全球最大黃金生產商之一Goldcorp也釋出報告稱,他們統計了全球主要的黃金礦產企業最近20年勘探黃金礦藏的資料顯示,1995年是全球勘探到新黃金礦藏的一個高峰,一般黃金礦藏從勘探到達到量產高峰為20年週期,以此計算,黃金礦產量也將在2015年達到頂峰,此後在未來幾年都會下降,甚至有很大的降幅。高盛集團***Goldman***在2015年3月的最新研報告中表示,目前,黃金和鑽石都只剩下20年的可開採儲量。因此,他們判斷黃金市場可能會在2015年出現“產出峰值”。***下圖為高盛公司的黃金新勘探量和產出預測分析圖***世界黃金協會的報告和大型黃金礦產企業的報告以及美國高盛公司的研究報告,都同時相互佐證了黃金礦產量將下降的基本面判斷:2015年黃金產量將到頂,隨後數年將出現黃金產量的快速下滑,這無疑非常利好未來的黃金價格。當前黃金價格接近黃金開成本在金價上漲期間,礦山巨頭紛紛通過收購來擴大生產規模。而當黃金價格下跌後,礦山巨頭又不得不對持有的礦山進行減損處理,導致利潤蒸發。世界上最大的金礦企業加拿大巴里克黃金公司***BarrickGold Corporation***2014年度最終虧損29億美元。自2012年度以來已經連續3年陷入最終虧損。

  全球主要金礦的生產成本都在1金衡盎司1000~1200美元左右,與目前金市的水平基本相同。全球範圍內,只有中國和俄羅斯因人工成本低、黃金開採的環保要求低等因素,目前開採成本較低一些。

  黃金的需求方面全球範圍內,東方國家因為經濟發展,這些年黃金消費量一直穩步增長,逐步取代歐美髮達國家,成為黃金消費的主流市場,其中最大的黃金消費國家為中國和印度。印度是傳統大國,一直穩步增加,目前在年消費800-1000噸左右的水平中國是新興黃金消費大國,從2004年的不到400噸,在2014年達到1300噸的水平,第一次達到年人均1克的水平。相比較中東地區人均年50-100克黃金的消費,東南亞國家年人均超過10克黃金購買量來分析比較。從中國的經濟發展現狀和人均購買的克數上來講,中國的黃金市場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而中國人,人均只要每增加1克黃金消費,整體就是1300噸的需求增長,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恐怖的資料。未來必將動搖整個全球的黃金產需平衡。全球黃金目前出現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三角分佈”縱觀世界黃金歷史,黃金在人類5000歷史中,由於充當主要貨幣功能,黃金從來是集中分佈,集中於當時最發達的經濟體中,比如:4000年前,世界最發達的經濟體是古埃及,黃金集中於古埃及。後來,黃金集中在歐洲的古羅馬。隨著,歐洲復興,全球黃金從非洲,南美,亞洲等,集中於整個歐洲。最後一次全球黃金的大集中,出現在二戰後的美國,1945年二戰結束,美國當時持有了世界70%以上的存世黃金,達到人類有史以來的一個超級黃金集中度的頂峰。二戰後到今天,隨著亞洲經濟體中的中國印度的快速發展,黃金逐步出現了一個西金東移現象。目前,黃金出現了一個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現象:三足鼎立、平均分佈。全球已經開採出來的黃金總計約18萬噸,除去無法回收進入金融流通領域的大量黃金外***宗教、工業、傳世等***,可供金融交易的黃金大約6--8萬噸。目前分佈如下:歐洲各國:政府加民間約25000多噸美國:政府8100噸,民間10000噸印度:民間10000萬噸,政府600噸中國:政府約3000噸***根據資料估算,中國政府公佈只有1000噸黃金***,民間可供交易的黃金約3000噸。從整個地球的角度看,現在存世的可交易黃金在全球地理上出現了一個三角平均分佈的狀態:美國、歐洲、亞洲***中國、印度***結論這種三角平均分佈的結構,實際上是黃金價格的處於超級不穩定的分佈結構,當黃金超級集中時,一般黃金價格可控,處於黃金價格平穩的時期。無論是古埃及,歐洲復興,大英帝國崛起,美國二戰後一枝獨秀建立的布林頓森林體系等時期

  在金價上漲期間,礦山巨頭紛紛通過收購來擴大生產規模。而當黃金價格下跌後,礦山巨頭又不得不對持有的礦山進行減損處理,導致利潤蒸發。世界上最大的金礦企業加拿大巴里克黃金公司***BarrickGold Corporation***2014年度最終虧損29億美元。自2012年度以來已經連續3年陷入最終虧損。

  全球主要金礦的生產成本都在1金衡盎司1000~1200美元左右,與目前金市的水平基本相同。全球範圍內,只有中國和俄羅斯因人工成本低、黃金開採的環保要求低等因素,目前開採成本較低一些。

  篇3

  當前全球社會的這種平均分佈狀態,實際上導致黃金價格處於超級不穩定的狀態。因為三方是不容易意志平衡和達成協調一致步驟的,三方容易產生相互衝撞。一旦,在某種事件契機的影響下,必然造成三方搶奪黃金,這就會造成世界範圍內的黃金短缺,將對黃金價格形成超級的衝擊力。

  中國黃金需求出現“毛細彙集洪峰狀態”對世界黃金價格的未來影響,從全球角度看,無疑未來最大的潛力在中國。我們先分析自然界的一個下雨和大洪水的物理現象。眾所周知,一場雨水在自然界形成一場大洪水的邏輯:細小的雨滴落到一片片樹葉上,然後一滴滴滴下來,匯成小水流,許多小水流匯成小溪、小河流,然後這許多的小溪、小河流,最後匯成一個大洪水。從自然界中的一場大洪水和點點滴滴的雨水和億萬片樹葉以及千萬條各級河道之間關係,我們會看到清楚的邏輯關係。而在中國黃金市場上,正在形成這個“毛細彙集的洪峰效應”的網路基礎。我從事黃金市場的研究已經超過十多年,最近幾年我越來越注意到中國黃金市場正在形成如上的“毛細彙集的超級洪峰效應”。2004年,我初始進入黃金市場時,那時中國黃金市場剛剛開放,黃金市場發育很不成熟,中國人投資黃金的渠道不外乎只有在金店裡買實物金,首飾金。即使這樣,只是在大城市才有大的金店,鄉鎮人們只能到大城鎮來買黃金。而關於黃金的金融衍生品更是少的可憐,只有一個剛剛開始的上海金交所TD業務。而過去的這近10年的時間裡,中國黃金市場的各種黃金銷售渠道得到了空前的大力發展。目前,全中國所有的縣級市都有了規模不小的金店,甚至,許多地方,鎮級、村級的地方都有了金店,中國億萬老百姓現在購買實物黃金、黃金飾品等的渠道,得到空前的充足發展,可以說,現在在中國購買實物黃金的方便程度,遠遠超過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可謂是全球第一。如果光說實物金的購買,畢竟對黃金價格影響有限!因為對首飾金的需求對每個人來說不是無限可擴張的,何況投資黃金金條畢竟存在儲存不便的缺陷,這對人們投資黃金需求會有限制效應的。此時我們要看到,中國的眾多商業銀行的黃金業務發展,過去只有一個工商銀行有“紙黃金”可以投資,而經過這十多年的發展,現在,幾乎所有大型的商業銀行,都開辦了“紙黃金”業務,只要人們願意馬上就可以將自己的銀行存款轉換成“賬戶黃金”,買賣都非常方便。同時,幾乎中國所有的商業銀行都成為了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會員,這也意味著,將全中國的億萬儲戶都和黃金衍生品上海黃金TD投資品連線了起來。我們再看中國其他黃金交易市場的發展,2013年6月中國期貨市場終於掛牌了黃金期貨,經過近兩年的發展,上海黃金期貨的交易量已經遙遙領先上海黃金交易所的TD業務,同時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黃金期貨交易交易量已經位列全球前列。我們再看黃金市場和中國股市的聯絡,過去,股市和黃金市場是分立的,中國的近億記數的股民是很不方便投資黃金的,要想投資黃金,必須退出資金,開立新的賬戶,操作上麻煩的很。但在2014年這種情況出現了改變,這年中國證券市場發行上市了4只黃金ETF基金,這些ETF基金連線著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實物金條,股民要想買黃金,直接就可以買黃金ETF份額,ETF基金就會買成金條,十分的方便。

  中國證券市場上的這四個新的黃金ETF基金剛剛開始執行,目前還規模十分的小,目前四隻基金總持倉量不到2噸黃金。如果我們比較考慮到美國的2006年開辦的黃金TEF基金,從零開始在2011年達到1400噸的規模,則中國黃金ETF的前景未來幾年將十分看好。而中國黃金ETF規模的發展必然對黃金價格有很大的相互促進作用。黃金投資在中國一直被認為是中老年人的投資品種,年輕人不喜歡,尤其是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似乎和生硬的實物黃金更是相去甚遠。但這種情況在2014年年底又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改變。馬雲掌管的阿里巴巴公司,在基於支付寶的餘額寶基金的巨大成功後,在2014年12月開通了網際網路模式的“存金寶”新業務,提出的口號和商業模式是,你只要有1塊錢人民幣就可以買黃金!在“存金寶”賬戶裡,可以1塊錢就買成相應克數0.0幾克的黃金,存金寶給你記在賬上,存金寶再彙集全部投資者的資金,在上海黃金市場購買成實物金條,阿里巴巴集團的“存金寶”業務模式,實際上將中國的千千萬萬的新網際網路人類將古老的黃金通過靈動的手機連線在了一起。這個偉大創新,必然在下一波黃金牛市裡起到推波助瀾的巨大作用!結論綜上所述:中國黃金市場已經形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分工最細緻的龐大黃金渠道網,各類黃金渠道達到了空前的豐富和繁榮,整個網路已經通達幾乎所有中國十三億人,這個黃金網方便,快捷,力量強大,為人類歷史所僅見。這就像前面講過的“毛細洪峰效應,中國人每一個人都是一片樹葉、一滴雨滴。而中國這些豐富完善的黃金渠道:金店、銀行金條、銀行紙黃金、上海金交所TD、上海期貨交易所期金、股市裡的黃金ETF、阿里巴巴的“存金寶”,等等,通過這個全球最發達的黃金渠道網將所有13億人都連線到黃金上。

  全球範圍內,東方國家因為經濟發展,這些年黃金消費量一直穩步增長,逐步取代歐美髮達國家,成為黃金消費的主流市場,其中最大的黃金消費國家為中國和印度。

  印度是傳統大國,一直穩步增加,目前在年消費800-1000噸左右的水平,中國是新興黃金消費大國,從2004年的不到400噸,在2014年達到1300噸的水平,第一次達到年人均1克的水平。相比較中東地區人均年50-100克黃金的消費,東南亞國家年人均超過10克黃金購買量來分析比較。從中國的經濟發展現狀和人均購買的克數上來講,中國的黃金市場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而中國人,人均只要每增加1克黃金消費,整體就是1300噸的需求增長,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恐怖的資料。未來必將動搖整個全球的黃金產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