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市場調查報告範文

  我國的圖書館建築近年來正處於由傳統圖書館向現代圖書館的觀念轉變過渡的階段,圖書館的內涵正不斷髮生變化,隨之也促進了圖書館建築設計的發展和進步。要做圖書館的調查報告,你知道要怎麼做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圖書市場調查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篇1

  國內出版業界規格最高的國際性高峰論壇“20**北京國際出版論壇”日前在京舉行。來自政府、出版研究機構、各出版社的代表圍繞“當代青年閱讀新趨勢與出版業的發展”這一話題,各抒己見,精彩對談。

  從紙質到電子與紙質並存

  “目前,最顯而易見的閱讀趨勢變化,是閱讀從紙質時代進入電子與紙質並存的時代。”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李冰在發言中說,有資料表明,20**年中國出版市場在紙質圖書、報紙與期刊銷售額全面增長的情況下,部落格出版、電子圖書、數字網路期刊、手機出版等各種數字出版取得突破性進展。數字出版產業整體收入近200億元,網站推出收費閱讀,網路閱讀在中國已形成一定規模。手機閱讀網已有近1000萬手機客戶端下載。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赫思佳說,近年來我國國民網上讀書率正在迅速增長。上網閱讀從**年3.7%,增加到20**年的18.3%,再到20**年27.8%,7年當中增長率7.5倍,平均每年增長率107%。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長郝振省認為,未來的閱讀方式除了傳統意義讀書之外,新的閱讀方式迅速增加,閱讀趨勢向多元化發展。

  “紙質閱讀力雖然在下降,但是傳統的紙質圖書閱讀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將佔據重要地位。”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在論壇上說,從深層次的研讀、品味、研究上說,紙質媒體仍是簡便易帶、老少咸宜的一種載體,最能傳達細緻情感和深刻思想的一種工具,代表著一種閱讀的傳統和理念。他表示,數字出版物不會完全代替紙質出版物。因此,儘管新媒體對傳統紙質媒體市場進行瓜分,作為傳統閱讀物件的紙質媒體的閱讀受到衝擊,傳統出版業受到挑戰,但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

  從學習性閱讀到休閒性閱讀

  “閱讀趨勢另一個變化是閱讀內容趨向以休閒為主。”李冰說,有人把讀書分為“學習性閱讀”和“休閒性閱讀”。當前,人們的閱讀方式正從“以學習和工作需要”為主的“學習性閱讀”,向“休閒性閱讀”轉變。

  李冰提供的“20**年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報告”表明,以興趣愛好和消遣娛樂為閱讀目的的人群迅速增加,以升學、求職、備考為目的的閱讀開始回落。調查表明,市場購買份額前三位的依次是:文學類圖書,文化、科學、教育、體育類圖書和綜合性圖書。在期刊市場,文化娛樂、文學藝術、時尚消費、家居生活是閱讀率最高的前四類。

  “但就目前而言,中國出版業在內容方面的原創力不足。”柳斌杰認為,一方面高質量的原創作品匱乏,不少出版物內容重複,難以喚起人們閱讀的衝動,導致傳統出版的消費需求趨緩;另一方面,網上原創的數字內容非常少,選擇的餘地不大,存在著大量的文化垃圾。出版產業的核心是內容。推動出版業的內容創新和資源整合,才能適合閱讀發展新趨勢,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閱讀個性化、多元化需求。

  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

  “閱讀的另一個新變化,與網路閱讀有關。即,人們從以往閱讀過程中的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參與。”李冰解釋說,傳統紙質出版物作為傳統的出版物,通過章節設定、頁碼標註等方式規定閱讀順序,讀者一般是逐頁、逐段地閱讀。電子出版物和網路出版物以“非線性的網狀結構”和“節點為單位的資訊輸出”表達其內容。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迅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有關資訊。

  李冰說,更重要的是,網路的發展改變了傳統出版業對資訊發表的壟斷權。通過部落格、電子雜誌、網路出版等方式,人人都是內容提供者。新技術使讀者不僅網路閱讀,而且可以參與網路出版。閱讀從單純的被動接受到逐漸具有了互動的可能性。

  深閱讀減少淺閱讀增加

  “人們的深度閱讀減少,瀏覽式的淺閱讀增加,也是閱讀趨勢的新變化。”李冰說,面對資訊的海量膨脹,生活節奏的加快,要更多更快地獲得資訊,人們的閱讀呈現出淺顯化的特點。搜尋式閱讀、標題式閱讀、跳躍式閱讀成為網路閱讀和手機閱讀的主要形式。名著通俗本、普及本、精簡本、口袋本的盛行,財經、勵志類圖書以股市語言行文替代學術說理,以及各地書店中通俗讀物多居排行榜前列的現象,都證明人們“瀏覽式淺閱讀”的特徵。

  “淺顯的瀏覽替代傳統的青燈黃卷的經典閱讀,快餐式、瀏覽式、隨意性、跳躍性、碎片化的閱讀都是典型的淺閱讀。”柳斌杰認為,“淺閱讀”時代更加凸顯出版業的文化使命。廣大出版人要肩負文化責任,把內容做深、做寬、做精,來提升出版物內在的文化品位,全力避免出版業中出現的“快餐書”、“泛娛樂文化”等低俗化現象的蔓延。

  篇2

  20**年10月29日—11月3日,福建教育出版社—福州教發數碼公司編校中心對圖書市場進行了為期一週的調查、學習,其中,我和XFY、CC、ZFF四人分為一組,調查地點為福州越洋圖書城。

  本次調查從週一上午至週六晚間,調查時間超過36小時。我們將一天分為上午、下午和晚上三個時段,每天抽取兩個時段每時段3—4小時開展調查:一是發放調查問卷週六,共十份,物件兼顧男女老少,物件學歷為中學學生至碩士不等,職業包括學生、工程師、教師、離休幹部等,其中有兩人在“留言”欄目作了填寫,二是賣場資訊瞭解[將各部分圖書與新書推薦和月份銷售排行榜結合起來考量,主要涉及人文社科類、教育類包括教育理論、教學案例、教師讀物等、教輔類、學生課外讀物類、少兒類,關注此類圖書的訪問量和銷售量及讀者構成,留心圖書的作者、出版方、內容、開本、裝幀、印數、印張、版面設計等],三是訪談讀者和銷售代表共訪談兩位銷售代表、五位讀者。由於圖書城婉拒提供資料,本人只能據以上三種調查所得到的結果作概述與分析,並嘗試在此基礎上,結合我社情況,初步探討出版營銷方面的微調可能。

  一問卷調查及分析

  1、青年讀者25—40對文學、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比較關注,家長對教輔類也有比較明顯的關注;中學學生對教輔和以文學為主的課外讀物的圖書較感興趣;老年人對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包括醫學知識方面比較關注。

  讀者群不分職業、年齡地對人文社科類圖書保持關注,這與圖書城方面提供給我們的資訊基本一致——全年2000多萬碼洋,其中40%左右為社科類圖書。如果把人文社科類的範疇擴大些,再加上文學類,其比例應該更高。看來雖然讀者群對各自年齡層的閱讀需求有所區別,但更多是共同的。

  2、讀者一般傾向於購買簡裝和30元以下的書籍的裝幀和價格的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