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和癩蛤蟆的區別

  相信很多朋友對於青蛙和癩蛤蟆都不陌生,但是要說到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可能卻又說不上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青蛙和癩蛤蟆的不同之處,歡迎閱讀參考。

  

  蟾蜍表皮角質化,所以比較耐旱,可以在離水較遠的乾燥環境中活動。

  青蛙和蟾蜍的體色雖不相同,但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都有保護作用,且受環境的影響變異很大。

  蟾蜍的跳躍能力遠不如青蛙,但是毒腺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它免於被食肉動物吞食,這類器官是保護性的器官。雄蛙具有一對聲囊,是發聲的共鳴器。

  青蛙上頜齒都是同型齒,這些齒沒有咀嚼機能,只有防止小動物從口中滑脫的作用。齒的有無及著生位置,舌尖是否分叉,肩帶和椎體的型別,都是無尾兩棲動物的分類依據。

  蟾蜍實際上是蛙類的一種,所以從科學的角度看,所有的蟾蜍都是蛙,但不是所有的蛙都是蟾蜍。兩棲綱無尾目的成員統稱蛙和蟾蜍,蛙和蟾蜍這兩個詞並不是科學意義上的劃分,從狹義上說二者分別指蛙科和蟾蜍科的成員,但是無尾目遠不止這兩個科,而其成員都冠以蛙和蟾蜍的稱呼,一般來說,面板比較光滑、身體比較苗條而善於跳躍的稱為蛙,而面板比較粗糙、身體比較臃腫而不善跳躍的稱為蟾蜍,實際上有些科同時具有這兩類成員,在描述無尾目的成員時,多數可以統稱為蛙。無尾目包括現代兩棲動物中絕大多數的種類,也是兩棲動物中唯一分佈廣泛的一類。無尾目的成員體型大體相似,而與其它動物均相差甚遠,僅從外形上就不會與其它動物混淆。無尾目幼體和成體則區別甚大,幼體即蝌蚪有尾無足,成體無尾而具四肢,後肢長於前肢,不少種類善於跳躍。

  青蛙介紹

  青蛙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面板呼吸。絕大部分青蛙通過體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體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種青蛙進化至體內受精,部分會把受精卵排出體外孵化成蝌蚪。青蛙一向被認為是卵生動物,不過科學家發現,一種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雨林的青蛙能夠產下蝌蚪。這種青蛙是全球6000多種青蛙中唯一一種能夠“下蝌蚪”的青蛙。

  癩蛤蟆介紹

  蟾蜍,又叫癩蛤蟆、大疥毒。這種動物是被人們所看不起,不少人認為蟾蜍是低能兒。它容顏醜陋,不時地在田埂道邊鑽來爬去。儘管人們不理解它,但它還是默默無聞地工作著。蟾蜍是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據科學家們觀察研究,在消滅農作物害蟲方面,它要勝過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蟲,要比青蛙多好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