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防脫髮粥

  很多朋友可能發現,入秋後頭發掉得多了。河南省中醫院面板科主任劉愛民介紹說,每天脫髮的正常數量應在100根以內。秋季、早春頭髮脫落相對較多;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30~40歲以後,頭髮脫落也逐漸增多。秋季要特別注意養髮護髮,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要調暢情緒,保持心情愉悅。情緒抑鬱可能導致內分泌失調,使頭髮容易脫落,要注意調整好心情,消除緊張、抑鬱、憂愁等情緒。

  其次,應適當地進行飲食調理。油性發質者多吃一些粗纖維食品與雜糧;山楂、草莓等對控制頭髮的油膩感很有好處;少吃辛辣刺激食品;此外,還應保證充足的睡眠。劉愛民主任還針對秋季護髮給出了三個藥膳方。

  :何首烏粥

  加工過的何首烏30克、粳米100克、大棗3枚、冰糖少許,何首烏加水煎煮,取湯汁與粳米、大棗、冰糖同煮,可補腎和胃、烏髮養髮。

  :枸杞黑芝麻粥

  黑芝麻30克、粳米100克、枸杞10克煮粥,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的功效,適用於頭髮早白、脫髮及陰虛燥熱便祕者。

  :黑豆核桃桑葚粥

  黑豆30克,核桃仁、桑葚子各10克,紅棗5枚,粳米50克,煮粥。此方具有補腎養血、生髮養髮的作用。

  運動養生方法大全

  春暖花開,氣候宜人,所以春天還是鍛鍊身體的好季節。

  早起伸懶腰

  經過一夜睡眠後,人體鬆軟懈怠,氣血周流緩慢,方醒之時,總覺懶散而無力。若四肢舒展,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並配以深吸深呼,則有吐故納新、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振奮精神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氣力活肢節。所以提倡春季早起多伸伸懶腰。

  平日多散步

  春暖花開之際,散步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養生保健方法。一天緊張繁忙工作之後,到街頭巷尾走一走,可以很快消除疲勞。眾多壽星的長壽祕訣之一就是每日要有一定的時間散步,尤其重視春季散步,因為春季氣候宜人,萬物生髮,更有助於健康。散步要不拘形式,因人而異,同時也應注意:找空氣新鮮,環境安靜之處;散步要選擇合適的時間,不宜在飯後立即出行;老年人不宜空腹散步;堅持每週散步3 次,每次45~60 分鐘;散步時衣著要寬鬆;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步行速度。

  踏青出遊

  寒冷冬季裡,體溫調節中樞和內臟器官的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經過一季的靜養,肌肉和韌帶長時間不活動,更是萎縮不展,收縮無力,此時外出踏青賞景,既鍛鍊了身體,又陶冶了精神。特別是春天的郊野,空氣清新,花紅葉綠,百鳥爭鳴,置身於如此優美的大自然懷抱,心情自然舒暢起來。而且自古以來,人們就有踏青春遊的風俗,所以踏青出遊不失為春季養生的好方法。

  放風箏

  春季放風箏是集休閒、娛樂和鍛鍊為一體的養生方式。踏青出遊,一線在手,看風箏乘風高升,隨風翻飛,實在是一件快事。風箏放飛時,人不停地跑動、牽線、控制,通過手、眼的配合和四肢的活動,可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看風箏高飛,眼睛一直盯著風箏遠眺,眼肌得到調節,疲勞得以消除。這項活動特別適合青少年。中老年放風箏時要注意保護頸部,不要後仰時間太長,可仰視和平視相交替。放風箏最好以2~3 人為宜,選擇平坦、空曠的場地,不要選擇湖泊、河邊以及有高壓電線的地方,以免發生意外。

  多做戶外活動

  所謂戶外活動,就是指在室外、庭院、公園、大自然中的一些運動,如釣魚、賞花、慢跑、練氣功、打太極拳等。室外空氣中有豐富的負氧離子,是促進生物骨骼生長的好養料,它雖見不著摸不著,卻無時無刻不在“飄遊”,對預防兒童佝僂病和中老年人的骨質疏鬆症都十分有益。

  運動禁忌

  霧多,風沙也大,因此鍛鍊時肢體裸露部分不宜過大,以防受潮寒誘發關節疼痛;不要在塵土隨風飄飛的地方鍛鍊,要學會鼻吸口呼,不要嗆風;運動前要做好準備活動,先掄掄臂、踢踢腿、轉轉腰,身體的肌肉、關節活動開以後再做劇烈運動。初春時晨練不要太早。早春二月,清晨氣溫較低,冷氣襲人,如果太早外出鍛鍊易受“風寒”的侵害,輕者患傷風感冒,重者引發關節疼痛、胃痛發作,甚至能使人凍歪嘴。運動後脫穿衣服要預防感冒。如果身上出了汗,要隨時擦乾,不要穿著溼衣服讓冷風吹,以免著涼引起疾病。鍛鍊身體要全面,既要選做四肢胂展的動作,又要有背腹和胸腰部的屈伸動作。鍛鍊中或鍛鍊後,不要在草地上隨處躺臥,否則易引起風溼性腰痛或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