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疣和瘊子的區別

  很多人不瞭解,只知道都是面板病,常常把二者混淆。其實,二者是不同的。而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1、扁平疣的簡介

  扁平疣是由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好發於青少年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臨床表現為皮色或粉紅色的扁平丘疹,多見於面部和手背,無明顯的自覺症狀,病程慢性。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接觸傳染。

  扁平疣好發於青少年,可突然起病,皮損多發於面部、手背、手臂,表現為大小不等的扁平丘疹,輕度隆起,表面光滑,呈圓形、橢圓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可密集分佈或由於區域性搔抓而呈線狀排列,一般無自覺症狀,部分患者自覺輕微瘙癢。病程呈慢性經過,可持續多年,部分患者可自行好轉。

  2、瘊子的簡介

  瘊子名叫千日瘡,又名疣目、枯筋箭、悔氣瘡等,俗稱刺瘊。其特點是膚生贅疣,初如赤豆,狀似花蕊,日久自落,故名千日瘡。可見於現代醫學診斷的尋常疣。

  瘊子初起小如粟粒,漸至大若黃豆,突出皮表,色灰白或汙黃,表面呈現蓬鬆枯槁,狀如花蕊。所發之數多少不一,少者獨一,多則甚至數十者,或散在或群聚,並無一定規律。一般無自覺症狀,若受擠壓則區域性有疼痛感,或碰撞、摩擦時易於出血。好發於手指、手背、甲緣及足部、面部、脖子、前胸、後背。

  3、

  扁平疣又稱“扁瘊”,是常見的面板贅生物,好發於青年人顏面、手背和前臂呈針頭至黃豆大的扁平丘疹扁平疣是一種由疣病毒感染引起的良性面板贅生物,扁平疣的病因是由於肺經風熱燻蒸,蘊阻肌膚而成。 扁平疣好發於青少年,又稱青年扁平疣。多發於顏面、手背及前臂等處,表現為正常面板色或淺褐色,有約2-4mm直徑或稍大的圓形、橢圓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境界明顯。一般無自覺症狀或偶有微癢。

  瘊子就是尋常疣疾病,是因病毒感染引起的良性表皮內新生物。病變症狀表現為面板上有針尖大小到豆粒大小圓形或多角形肉樣小結節,表面有許多肉刺樣絲狀突起,乾燥而粗糙。摸時較硬,稍有壓痛。尋常疣一般無自覺症狀,偶有壓痛;尋常疣的皮損為針尖至豌豆大,半圓形或多角形丘疹,表面粗糙,角化明顯。觸之略硬,呈灰黃、汙褐或正常膚色,乳頭樣增殖,表面多呈花蕊或刺狀。

  扁平疣的治療方法

  扁平疣用外洗的方法來治療,治療方法:木賊、香附、狗脊、蜂房、地膚子、馬齒莧、板藍根各15克,加水兩公斤,煮沸20~15分鐘溫洗、泡洗。洗的過程中可以用布將以上的藥物包起來,放在水中煮,煮好後可以後布包沾著水在 身上搓,搓15分鐘左右。

  瘊子的治療方法

  1、全身治療

  中藥水煎內服,或以清熱解毒為主,或以理氣活血、軟堅散結為主,多能奏效。常用的中藥如清熱解毒的板藍根、大青葉、馬齒莧、敗醬草,理氣活血的川芎、赤芍、桃仁、紅花、當歸、牛膝,軟堅散結的龍骨、牡蠣、穿山甲等。內服同時還可配合外洗,效果更佳。

  2、區域性藥物治療

  可用10%~20%水楊酸或三氯醋酸、冰醋酸溶於等量的彈性火棉膠外塗疣體,或用5% 5-氟脲嘧啶軟膏外塗,可使疣體環死、脫落。但可致區域性刺激,出現紅腫、皸裂、疼痛、過敏反應、色素沉著等副作用。還有用0。1%爭光黴素生理鹽水溶液 0。1ml注射於尋常疣或跖疣基底部,隔日1次,共2~3次即可脫落,此法副作用少。跖疣可用3%福爾馬林溶液作區域性溼敷或浸泡,每天1次,每次15分鐘,連續4~8周,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