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禮儀教育隨筆

  在所有幼兒的教育中,禮儀、 品格、 素質教育無疑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隨著教育部對學前教育的重視與普及,各鄉鎮也辦起了公辦幼兒園。這不光為家長解決了孩子入學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些學齡前的農村孩子也有了與城市孩子一樣的入學待遇。看著溫馨的教室,漂亮的小床,可愛的小被子,多彩的幼兒圖書,多功能滑滑梯,和藹的老師。家長們的臉上露出了一張張信任與滿意的表情。小學的孩子們很稀奇的在護欄外面圍觀並感慨的說:“啊!幼兒園好漂亮呀!要是我們再小几歲也能上幼兒園,多好呀!”

  孩子們剛入園,有的孩子很膽大,追著老師問這問那,感覺教室裡的所有東西都很稀奇這摸摸那看看,也能主動和老師打招呼。有些孩子可能是剛剛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很膽怯,一個人坐在小板凳上不說話也不和其他的小朋友玩,甚至有些孩子吵著鬧著要回家,開學第一個周是老師和孩子互相適應的一個階段,老師要做好安撫幼兒情緒以及幼兒一日活動常規的訓練和基本的禮儀教育。禮儀教育也是孩子一個行為習慣的培養。通過老師一個周的辛苦教育與訓練,我發現只有少部分孩子能夠遵守並在生活中運用。還有一部分孩子屬於頑固型“金口難開。”早晨入園時,老師親切的向他打招呼,他不啃聲,也不看老師。孩子們自由活動時他卻玩的很開心,和別的小朋友又說又笑,見到老師了就像打了霜的茄子——蔫了。

  我發現很多孩子對於基本的禮貌用語“你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都不會使用。孩子在玩玩具時也是強取硬奪,不小心把別人踩了也是無所事事,老師調解讓他們互相道歉,部分孩子的性格很倔強啞口無聲。我想這可能也與他們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畢竟農村大部分的孩子都來自留守家庭,他們的良好行為需要慢慢的去培養和塑造,不能急於求成,需要老師找方法耐心的去引導。對於這些情況我就在想禮儀教育對於孩子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應該如何把這些教育貫穿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那?

  剛入園的孩子正處於萌芽階段,他們以玩樂為主,如果我們不求方法對孩子進行硬性的貫通,孩子只會迷茫,討厭上幼兒園,我們只有從中找方法,找樂趣,把要學的內容貫穿到幼兒的遊戲中,兒歌中,給孩子營造一種學中玩,玩中學的輕鬆氛圍,這樣的話孩子即學到了知識,又喜歡上幼兒園而且還愛老師。針對孩子入園和上課不問老師好的情況,我自創了一首《我上幼兒園》的歌曲,歌詞是“來到幼兒園,我問老師好,老師說我有禮貌對我眯眯笑,小朋友們好?老師你好!小朋友們好?老師你好!”沒想到這首歌曲大受小朋友們的歡迎,他們很快就學會了,就連平時不張嘴的小朋友也跟著一起唱了,就此機會我就請班上最機靈的一位小朋友劉雨鑫來表演早晨入園的情景劇,她從教室門口進來大聲的說:“老師早上好,”並且還給老師鞠個躬,老師微笑著應答:“劉雨鑫早上好。”這時,我就問全班的小朋友:“你們剛才看見什麼了?聽見什麼了?”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著。我又問:“那她做的對不對那?”孩子們說:“她做的對”並且還主動的給劉雨鑫鼓掌。我又問“下午離園時我們因該給家長說什麼,給老師和小朋友們說什麼那?”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給家長說你好,給老師和小朋友們說再見。”我及時的鼓勵孩子“你們好棒呀,咱們班的孩子們都是懂禮貌的聰明寶貝。”從這以後我發現孩子們都能主動的向老師問好了,我也經常用這首歌曲進行課堂活動的匯入,孩子們的積極性也特別高,後來我又自創兒歌運用到其他的禮儀教學上,孩子們接受快,運用的也快。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通過這節教學我深有感觸,幼兒教學不是一沉不變的,需要老師不斷地去總結,反思,摸索,創新,找到適合孩子的課堂活動。只有這樣,老師才教的輕鬆,孩子才學的輕鬆。我相信,只要我們平時多動腦,多觀察,多動手,我們都會整理出一套既適合孩子又適合自己的教學課堂。

  篇二

  在幼兒園中,我們以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為主線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入園、閱讀、傾聽、排隊、盥洗、進餐、睡眠與起床、戶外活動、離園、學習基本的儀容儀態,以及開關門、敲門、就餐、尊敬長輩的禮儀,我們可以隨機抓住並細化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例如,早晨教室的門口是每個孩子每天早上必經之地,每天早上我們兩位老師帶著一位幼兒站在班級門口,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來,一聲聲甜甜的:“小朋友,早上好”的問候,一個個彬彬有禮的:“您好,再見”的禮貌動作,構成了一幅幅傳播文明禮儀的美麗圖畫,感染著家長,影響著孩子,現在每天每位幼兒來園、離園都能做到主動向老師、家長、小朋友問好,並知道了與人交往要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小朋友相互間的“小摩擦”,還是相互間的友情幫助,幼兒都能運用自如地交往,班集體中傳播著文明禮儀的氣息,在潛移默化中使幼兒初步形成了文明禮儀的良好行為習慣。

  實踐證明,只在有限的上課時間裡對幼兒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幼兒的日常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契機,只要教師善於觀察,捕捉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對幼兒隨機進行教育,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篇三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班的那些淘氣鬼經常互相講起一些不文明的話語,什麼某某某是什麼了,某某某怎麼怎麼樣了。講得多了,孩子間開始斤斤計較,相互埋怨,還有小朋友接二連三到我身邊來狀告某某小朋友的不是,誰罵我了,誰叫我別的名字了,誰說了難聽的話了,諸如此類。為了平息孩子們之間的糾紛,也為了糾正孩子的不良文明禮貌習慣,我們對幼兒進行了文明禮貌教育,並開展了“文明之星”評比活動。

  首先,我們教育幼兒明辨是非。向孩子指出這句話不好聽、不文明。讓孩子知道這是不良的行為,應予以制止和改正。同時,我們示範給孩子如何用文明的語言表達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在孩子頭腦中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為孩子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打下基礎。並且引導他們使用文明禮貌用語,督促孩子能夠主動向老師和小朋友問早,會用“請”、“謝謝”“不客氣”等一些禮貌用語的孩子。另外,我們規定,如果孩子會文明的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就能成為“文明之星”,在毎週五的時候,我們為成為“文明之星”的孩子發張小獎狀,以作表揚,從而激發其他的小朋友,努力爭取下個禮拜當“文明之星”。我們老師也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態度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小朋友見面時親切的打招呼,請他們做事時不忘說聲“請”和“謝謝”。當我們不小心撞到孩子,蹲下去真誠的向孩子說聲“對不起”,我們在打擾孩子的時候,就應悄悄的說聲“對不起,打擾一下”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們也會在這種彬彬有禮的環境中自然而然的使用各種文明禮貌用語。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們進步很大。來老師身邊告狀的小朋友少了。每天早晨,孩子都會主動和小朋友、老師問好,在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都會禮貌地說“請你幫我一下好嗎?”“謝謝”……。漸漸地提高了孩子們的文明禮貌習慣,家長們都說自己的孩子變得懂事了。為了鞏固孩子們這一良好的習慣,我們還要求在家與在園一樣,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孩子,都要學會常用的禮貌用語,最有禮貌的就是“文明之星”。

  文明禮貌是一個人心靈程度的反映。在幼教工作中我們也始終將文明禮貌作為幼兒品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幼兒進行培養教育。它不只是教幼兒口頭上的一些禮貌用語而是發自幼兒內心的。培養幼兒文明禮貌的好習慣,必須長期堅持,要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一點一滴的滲透,給幼兒創造一個文明禮貌的優雅環境。從而實現對幼兒文明禮貌的養成教育。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教師應起著引導和示範作用。相信我們會繼續努力幫助每一位孩子,讓他們個個成為“文明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