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養殖前景如何

  河豚為暖溫帶及熱帶近海底層魚類,在魚類市場的發展前景挺不錯的。下文是河豚養殖前景,歡迎閱讀!

  河豚養殖前景

  河魨毒素有鎮靜、局麻、解痙等功效,能降血壓、抗心律失常、緩解痙攣。作為鎮痛藥可取代***、阿托品等;作為麻醉藥品,其麻醉強度為普魯卡因的3000多倍,其效果比常用麻醉藥***強16萬倍。它對面板癢、癢疹、疥疹、面板炎、氣喘、百日咳、胃痙攣、破傷風痙攣、遺尿、陽痿等疾病,也均有顯著療效。在國際市場上1克河魨***俗稱河豚魚***毒素價值17萬美元,是黃金價格的1萬倍。

  另外,除魨毒素外,利用它的面板提煉的止血粉,對大出血亦有特效。用魚籽同蜈蚣燒焦研末,調麻油後可搽治疥癬蟲瘡;用卵或肝焙乾研末,調和麻油,外塗患處能治瘡癤、無名腫毒、頸淋巴結核、乳腺癌。若被刺毒魚類刺傷,可用它的魚血外塗患處。在醫藥工業上,常利用它的精巢提煉魚精蛋白、精氨酸和魚素;它的卵巢、血液、內臟等,可提煉河魨毒素;肝可提製甘油;膽可提製牛磺酸;皮可製成膠片。

  因為其食用和藥理作用,河豚的養殖前景會很好。

  河豚生活習性

  河魨的食性雜,以魚、蝦、蟹、貝殼類為食,亦食昆蟲幼蟲、枝角類、橈足類以及高等植物的葉片和絲狀藻類。在生殖洄游期間一般很少攝食。

  每年3月由外海遊至江河口的鹹淡水區域產卵。唯有暗色東方魨***Fugu obscurus ,英文名:Obscure puffer***一種成群溯河進入淡水,5~6月在江河中有產卵;懷卵量一般在4~5萬粒間。

  秋季水溫下降,開始降河,和其它種類一樣遊向深海區,12月初返回深海區越冬。當年出生的幼魚在江河或通江的湖泊中生活,到翌年春才回到海里,在海里長大至性成熟後再復進入江河產卵。進入長江的河魨於4~6月,在中游江段或洞庭湖、鄱陽湖中產卵。

  河魨的體型渾圓,主要依靠胸鰭推進。這樣的體型雖然可以靈活旋轉,速度卻不快,是個容易獵取的目標。因此,河魨演化出了迥異於一般魚類的自衛機制。

  河魨受到威脅時,能夠快速地將水或空氣吸入極具彈性的胃中,在短時間內膨脹成數倍大小,嚇退掠食者。棘魨科的刺河魨身上甚至帶有刺,膨脹時全身的刺便會豎起,令掠食者難以吞食。

  河豚如何鑑別中毒

  潛伏期為0.5~3小時,先出現消化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繼而出現感覺和運動功能障礙,口脣、舌尖、肢端及全身麻木、肢體無力。

  眼瞼不垂、共濟失調、聲嘶,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心律失常及傳導阻滯、昏迷;

  最後出現呼吸和迴圈衰竭,河魨毒素在人體內解毒和排洩較快,若8小時後未死亡者多能恢復。

  進食河魨者出現消化道及神經系統症狀應考慮河魨中毒,毒素鑑定:取尿液5毫升,注入雄蟾蜍腹腔內,0.5小時出現中毒症狀為陽性。

  有人報道,早期立即使用L-半胱氨酸靜注可迅速解毒,呼吸肌麻痺用人工呼吸器及氣管切開;肌肉麻痺,成人肌注士的寧2~3ml/次,小兒酌減,應儘早使用皮質激素並可使用B族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