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課教學總結

  評價一堂歷史課好不好,要從歷史教學的原點出發,總結看這節課是否達到育人目標。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轉瞬間從事歷史教學已有二十多年。回顧近幾年初中歷史教學,感受頗多。我認為要想把知識教授給學生,還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成績,在教學中應該注重以下幾點:

  一、認真備課

  備課是備課本基礎知識、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教學方法。備課時,我有這樣一個感受:備課不僅僅是寫教案,寫教案只不過是備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更重要的是怎樣寫好教案。

  在這一過程中要認真閱讀課本,依照課程標準,確立教學目標,然後根據課本內容,搜尋各種資料來增加課堂知識容量,再加之典型習題來補充課堂教學。最後把教材內容和相關材料有機結合、排序好,再落實到教案上。每次上課前再溫習一次教案,做到萬無一失。 二、積極構建有效課堂

  1.通過提問匯入新課

  “向45分鐘要效益”,匯入新課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一環。通過提問教師總結自然過渡新課起到承上起下作用。

  2.上課注重課堂筆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知識在於積累,歷史學習更是如此。記好課堂筆記有助於穩定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也有助於學生後期的複習。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好腦袋抵不上爛筆頭。”“最淺的墨水也勝過最好的記憶。”課堂筆記是最好的備忘錄,為以後的複習帶來方便。因此,從任教初三歷史以來,本人一直要求學生做課堂筆記,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任何人都終生有益,古人云:“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如能在培養學生學習的習慣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達到雙贏的效果。所以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我們教師也要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3.積極引導,培養興趣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央視百家講壇中紀連海、易中天、于丹這些歷史學者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觀眾展示出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面,使觀眾感興趣的同時也填補了歷史知識。在教學中注重引用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如《鄭和下西洋》、《貞觀長歌》、《中國1921》等這樣的作品,全方位,多角度,介紹電視劇的歷史背景,故事情節,讓學生對歷史感興趣。避免“填鴨式”,使學生從學習這種苦差事中解脫出來,做到“寓教於樂”讓學生在無涯的學海中“巧”作舟。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不僅每節課匯入別出心裁,還常給枯燥的知識加入些調味品---歷史典故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如福熙車廂與兩次大戰;比基尼與***;中非猴、殖民擴張與艾滋病等。利用故事的形式靈活多樣的去敘述,這樣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中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濃了,同時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2***.運用課本知識結合社會熱點知識激發興趣。

  知識就是力量。針對中學生求知慾強的特點,在講課時儘量運用現成的教材滿足學生的要求,並適時的引入社會熱點知識。比如我們在講《動盪的中東》一課時,電視上的“新聞聯播”國際新聞就是很好的素材。學生就會探究“動盪的原因是什麼”、“這些地區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等等。再比如講冷戰時期的產物“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時結合當今的“利比亞”局勢,北約軍隊對利比亞的空中打擊,這樣的看得見的事實更能增加知識、激發興趣、增強了探究的慾望。因此,教師必須重視這些熱點知識作為現成材料,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就能更好的作為學習的切入點。現成的素材更有新意,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善於吸收消化,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學生的差異,重視學困生的轉化。

  一個班由幾十名年齡相仿的學生編組而成,他們雖處在同一年齡段,但性格差異,學習成績參差不齊,在教學中我們要承認學生的差異。對此應因材施教、培養補差,對成績良好的學生高標準,嚴要求,精益求精;對中等生制定追趕目標並督促其定期趕上;程度差的學生更需要關愛、鼓勵,不排斥、不挖苦、不放棄,給其特殊的關注,引導他們樹立自信心,當他們取得一點點的成績的時候,都及時的給予表揚,當他們犯錯誤的時候給予寬容。學困生轉化工作的時間可能比較長,如果能堅持下去的話,對改善中下等生的成績有很大的幫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科任老師與班級學生們的關係,那麼我們科任老師的工作也就如魚得水。

  四、做好階段檢查工作,及時總結教育教學工作的不足,調整教學方法。

  每階段學習結束後,我都要進行階段檢查,形式可以多樣,不一定要用一套題來進行一次考試。比如,列大事年表。學完一個單元,列大事年表可教會學生抓住重點,理清歷史線索的方法;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把這段時間的知識加以歸納小結,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系統掌握;另一方面,通過學生成績反思自己工作的優缺點,以便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揚長避短,以更好的適應學生的要求,提高自己的執教水平。

  五、積極貫徹“抓平時、抓細節、抓落實”的一貫教風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細節決定成敗,我們教師只有持之以恆,抓平時,抓細節,抓落實,形成一貫的教風,才能促成學生的一貫的學風。

  六、關於初三歷史總複習的一點體會

  初三歷史複習點多,面廣,時間緊,任務重;如何有效複習是每一位老師的難題。從本人教學來看,以下幾點值得嘗試:

  1.“發散式”複習

  “發散式”複習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複習方法,所謂的發散式複習,就是一點帶出與之相關的全部問題進行復習。比如將模擬題的單項選擇題,將每一個選項逐一剖析,由此引出更多的與之相關的問題,可以做到比較學習,又將選項的知識進一步延伸,可以起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如果將十道選擇題全部分析完,其實初中階段的重點知識基本複習差不多了。

  2.“一對一”複習法

  以往的歷史複習時,給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背誦去記憶,學生記憶的效果還是不盡人意,給了時間效果仍然不佳。面對這種情況,“一對一”複習法還是比較理想,所謂的“一對一”複習法就是粗略複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兩人一組,互相提問所學的知識,這樣就能在短時間內強化學生的記憶,使所學的知識更加牢固。

  3.表格複習法

  就是對容易混淆的知識和和歷史上的文化方面的知識列表格複習比較理想,比如中國古代史中“諸子百家”的諸子 、百家、觀點列表格既能總結知識,更能比較各學派的觀點;在比如“三次工業革命”這部分知識學生更容易混淆,混淆點就在每次工業革命的成果上,如果教師列出三次工業革命的比較表,讓學生在比較中學習、複習,作用會更大,效果更加明顯。

  4.課前小檢測

  為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每節課前利用5-7分鐘時間對上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檢測。檢測形式多樣,比如敘述、提問、集體回答、教師出題學生答卷等。只要堅持不斷,學生也會形成習慣,重視程度也大大提高了。同時也反饋了教師的教學效果。

  教無定法,教貴有法。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方法不當,事倍功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到的教學方法,關鍵在於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形成自己的模式。

  篇二

  一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本學期,本人任教初一級和初三年級7個班的歷史課,作為年輕教師,能認真制定計劃,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公開課和平衡課,並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現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愛心事業,為培養高素質的下一代,本人時刻從現實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於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面對人生,而對優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佳績。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典範,讓學生樹立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去發展自己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作為教初中歷史課的老師,明白自己對教材的生疏,故在課前做到認真備課,多方面去搜集相關進行資料。為提高每節課的進行效果,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採用多媒體教學,如:投影、幻燈、漫畫、錄音等多樣形式。通過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一、 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型別,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語文課,就連以前極討厭語文的學生都樂於上課了。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並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大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六、狠抓學風。我所教的6個班,學生比較喜愛該科,上課的時候比較認真,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後也能認真完成作業。但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因為怕老師責備,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不敢問老師,作業也因為怕分數低而找別人的來抄,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成績的提高。對此,我狠抓學風,在班級裡提倡一種認真、求實的學風,嚴厲批評抄襲作業的行為。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開展了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雖然大部分同學對該課很感興趣,學習勁頭也濃,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後進生基礎太差,考試成績都很差,有些同學是經常不及格,我找來差生,瞭解原因,有些是不感興趣,我就跟他們講學習語文的重要性,跟他們講一些有趣的語文故事,提高他們的興趣;有些是沒有努力去學,我提出批評以後再加以鼓勵,併為他們定下學習目標,時時督促他們,幫助他們;一些學生基礎太差,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度,或過分自卑,考試怯場等,我就幫助他們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原因,鼓勵他們不要害怕失敗,要給自己信心,並且要在平時多讀多練,多問幾個為什麼。同時,一有進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時地表揚他們。經過一個學期,絕大部分的同學都養成了勤學苦練的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多下功夫加強對個別差生的輔導,相信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穫!

  篇三

  在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知識的價值。歷史知識的過去性特點,使得很多學生感覺歷史“無用”,若教師再不充分發掘歷史學科知識的價值,把課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難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熱情。眾所周知,歷史知識是豐富多彩的,歷史又是與現實緊密聯絡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注重聯絡現實生活,聯絡社會實際,讓學生認識到學好歷史知識用處很大,就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唐朝歷史時,可以讓學生深入思考“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帶給我們的啟示,教師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總結出:一個國家要強盛,必須重視人才建設和制度建設,注意減輕人民負擔,大力發展社會經濟,重視文化教育事業。今天,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要推向前進,也需要處理好這幾個方面的問題。這樣一分析,學生就感到學歷史很有用處,從而,就對學好這門課程有了積極的認識,學習的興趣也就提高了。

  其次,利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引發和維持學生的興趣。傳統的歷史教學大多是“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師講重點,學生劃重點,考試考重點,一味的“滿堂灌”自然提不起學生的興趣。現在,各學校電化教學手段都比較齊全,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投影儀、錄象片等先進教學方式,適時播放一些歷史或考古記錄片,展示一些圖文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設計上,可以採取自由辯論、小品表演、論文答辯等適合學生特點的活動,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走進歷史遺蹟,走進歷史博物館,搞社會調查,讓學生體驗“走進歷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探究欲和思維的積極性。歷史課堂提問應該摒棄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類簡單判斷的缺乏思維性的問題,多設定思維含量高的有效問題。一是要設定揭示教材隱性知識的問題。所謂隱性知識就是教材中隱含的、並非一目瞭然的知識點,如知識的實質、知識的區別和聯絡等,將這些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有一定的深度,既能提高學生的探求興趣,也能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比如,讓學生分析康有為和孫中山思想的不同特點,並分析產生這些特點的原因,就可以有效地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二是要多設定一些指向明確,符合學生思維實際的小切口、深分析類問題,避免那些大而空的問題出現在課堂上。舉例來說,講授唐朝晚期的歷史時,讓學生分析“開元之治,幾於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這句話是否正確?為什麼?就是小切口深分析的題目,思維含量相當高。通過這麼一個問題的剖析,就能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唐朝滅亡的原因,並很好地鍛鍊了其歷史思維能力。中學生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化的時期,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只是簡單地、機械地記憶歷史知識,而是渴求利用歷史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素質。因此,在課堂上多提出一些思維含量高的問題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