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應該怎麼學才是好的

  從小學學習數學可以說大家都是從0開始學起,起點相同,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學得很輕鬆,有些人學得很吃力呢?主要是因為學習方法的不同,有了好的學習方法,才能更好的學習數學。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數學的學習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數學的學習方法

  1.抄題必對,先對後算。也就是說,抄題的時候,要先與原題進行核對,然後再進行計算。目的是謹防抄錯數或抄錯題。

  2.認真審題,思考周全。也就是說,拿過一道題,要仔細看看,認真想想:看看題目的內容和要求,數字的特點;想想計算時應注意的問題,能否簡算。尤其對四則混合運算,要做到層層審題。

  3.字跡清楚,書寫整齊。也就是說,要把字寫清楚,就是在草稿紙上寫,也要寫得工工整整。特別是小數點、進位點、退位點等都要書寫清楚、醒目。算式要排列整齊、合乎規格。目的是謹防因字跡潦草而出現錯誤。

  4.細心檢查,堅持驗算。也就是說,做完題後,要細心地檢查,看看結果是否合理,然後進行驗算。驗算絕不能擺樣子,走過場。這是避免錯誤的關鍵一步。

  5.有錯必改,引為戒鑑。也就是說,對錯題一定要改正,還要認真分析錯誤原因,總結應記取的教訓,找出防止錯誤的辦法,絕不允許有未加改正的錯題。

  小學數學的學習建議

  1預習

  對於不管是現在的數學還是以後上初中後的理科學習,預習是必不可少的。在預習中, 在讀了題目以後,可以自己先大概想一下如何做,再對照解答,看自己的思路有哪點跟書中不一樣。我們應該把書上的內容看一遍,盡力去理解,對解決不了的問題適當作出標記,請教老師或課上聽講解決,並試著做一做書後的習題檢驗預習效果。

  2聽講

  這一環節最為重要,因為老師把知識的精華都濃縮在課堂上,聽數學課時應做到抓住老師講題的思路、方法,有問題記下來,課下整理解決。數學課上一定要積極思考,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有些同學聽老師講解的內容較簡單,便以為他全會了,然後分心去做別的事,殊不知漏聽了最精彩最重要的幾句話,那幾句話或許就是日後測驗時答題的關鍵所在。定義、定理、公式等重點,上課時就要用心推敲、記憶,這樣,當老師舉 例時才聽得懂老師要闡述的要義;待回家後只需花很短的時間,便能將今日所學的課程複習完畢,事半而功倍。有些同學上課像看電影一般,輕鬆地欣賞老師表演, 下了課什麼都不記得,白白浪費一節課。

  3複習

  當天晚上,要把當天學的內容整理完畢,定義、定理、公式該背的一定要背熟。有些同學以為數學著 重推理,不必死背,所以什麼都不背,這種觀念並不正確。一般所謂不死背,指的是不死背解法,但是基本的定義、定理、公式是我們解題的工具,沒有記住這些, 解題時將不能活用它們,好比醫師若不將所有的醫學知識、用藥知識熟記心中,就不能在第一時間治病救人。很多同學數學考不好,就是沒有把定義認識清楚,也沒 有把一些重要定理、公式完整地背熟。我們要體會老師課上的例題,整理思維,想想自己是怎麼想的,與老師的思路有何異同,想想每一道題的知識點。

  4作業

  認真完成老師留的習題,適當挑選一些課外習題作為練習。市面上的習題集數不勝數,要記住:題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切忌一味追求偏題,怪題,而疏忽了對書本中的定義、概念及公式的理解,更不要打“題海戰術”。要試著一題多解,做到舉一反三。

  5總結

  這一步是為了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一個單元學完後,同學們要從頭到尾把整個章節的重點內容回想 一遍,特別注意標題。一般而言,每個小節的標題就是該小節的主題,也是最重要的。將主題重點回想一遍,才能完整了解我們在學些什麼東西。在學完一段知識或 做了一道典型題後也可以總結:總結專題的數學知識,總結自己卡殼的地方,總結自己是怎麼錯的,錯在哪裡,總結題目的“陷阱”設在哪裡,以及總結自己或他人的想法等。

  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習慣

  1、預習的習慣

  預習時應對要學的內容,認真研讀,理解並應用預習提示、查閱工具書或有關資料進行學習,對有關問題加以認真思考,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

  2、課前準備的習慣

  課前要自覺準備好學習用具:課本、寫字筆、學具盒、計算器,最好還要備有鉛筆、草稿本、作業本、練習冊,並且把這些常用的用具裝在一個專用資料夾裡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來。課前還要調整好上課的狀態,數學老師要善於通過課前的情景匯入,激發學習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迅速進入數學思維狀態。

  3、勇於舉手發言的習慣

  舉手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很常見的行為,目的是希望發表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也是老師進行教學反饋的手段之一,對於學生來說,舉手還有另外的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創造展示自我們的機會,調動上課的積極性。舉手能體現學生的精神面貌,老師應鼓勵全班同學積極舉手,通過舉手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舉手大有學問,應該提倡正確的舉手姿勢,舉手時身體要坐正,右手放在身體的右前方,或者左手放在身體的左前方,眼睛看著老師。當然老師應儘可能多的給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學生覺得手沒有白舉,自然就想多舉手了。

  4、能用完整的話發言的習慣

  發言是學生髮表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彙報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單獨發言和集體發言兩種形式,同學們在集體回答老師的提問時,不必高聲回答,只要能說給自己聽到即可,但必須簡潔明瞭。對於學生的單獨發言要求流暢連貫完整,說話有頭有尾,語速不快不慢,語調抑揚頓挫,聲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發言時要對著同學們,說給同學們聽,眼睛要充分與同學們接觸。老師應為每個學生充分提供發言的機會,數學課要求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說話,要有邏輯性,能用自己的話對概念、性質等進行有效的表述。聲音洪亮而且完整的回答問題更能讓其他同學聽清楚聽明白,能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的內涵,給人的感覺也是很自信的。

  5、勤於動手的習慣

  勤於動手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習慣,常常見到有些學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題目時,想到了,也說對了,但動手做起來就錯了,最初這些學生總能給人一個感覺就是“聰明”,其實這些學生眼高手低,是非常浮躁的,如果不加以引導,讓其形成動手的習慣,最終會成為不會聽、不會看、不會讀,只會瞎說的能力低下的人。這樣的學生在我們們身邊還真不少見,究其原因,就是不肯動手,用許多家長的話說就是“懶”、“拖拉”。由於數學學科的特點,計算具有很強的周密性,解決數學問題具有很強的程式性和嚴密性,在數學學習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容易不等於簡單”,所以在數學學習中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動手訓練和操作的過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統一,手腦並用,周密性和嚴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加強。

1.小學數學學習方法與技巧

2.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3.小學數學學習重點全面解析

4.小學數學如何教學

5.學習小學數學心得體會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