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打人的家長教育的禁忌有哪些
兩到三歲的小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遇到一些不滿的事情,知道打人可以發洩情緒,如果不正確引導,孩子可能會將打人變成一種習慣哦。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家長應對寶寶打人的禁忌,一起來看看吧。
家長應對寶寶打人的禁忌
面對孩子的攻擊行為,除了上面說的咱們可以幫助他們的事之外,還有些事是咱們不能做的:
不要呵斥打人的寶寶
寶寶並沒意想到自己的舉動是不好的,突如其來的呵斥只會讓他感到稀裡糊塗。
不要動手
不要由於孩子打人,就讓他也試試捱打的滋味:孩子不會理解你的意圖,他只會覺得你是在損害他,最壞的效果可能讓孩子再也不信賴你。
不要激勵孩子報復打他的小朋友
要是“受害人”反過來去報復“囚犯”,那末終究的結果是“囚犯”會愈來愈多。
寶寶喜歡打人的原因
受電視影響
寶寶無意中看到暴力,有打鬥場面的電視節目,包括某些進口的動畫片,寶寶會模仿電視節目中的暴力場面。因此家長有必要幫寶寶挑選內容健康的動畫片和其他電視節目,陪寶寶一起看電視,一邊講道理。
家長的行為影響
家長有愛打人、動作粗魯等不良的習慣,或者存在家庭暴力。父母親應該用良好的行為規範來影響寶寶,不要讓不良的行為習慣傳給寶寶。例如粗魯的言行、打情罵俏等。
沒有安全感
家長工作忙或耽於玩樂,很少照料寶寶,很少跟寶寶溝通,寶寶內心孤獨,也會以打人行為來宣洩。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多花時間陪伴寶寶,好好重建孩子內心深處的安全感,就十分重要。
誤會了家長的“稱讚”
孩子9月齡左右的時候,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發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會讓他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樂趣,就像我們突然之間會了某種技能一樣,很願意使用。
家長抱著寶寶嬉戲的時候,有時寶寶會無意識地拍打家長的臉,而且發出快樂的笑聲。此時如果家長錯誤地引導和強化這個動作,誇他們長了本領,或者覺得動作卡通,乾脆親含其小手錶示“做得好”,就會造成寶寶喜歡打人。
另外,寶寶過了1歲,在語言發育過程中,有一個階段會發出“噠、噠、噠”類似“打”的發音,並且手上有拍打的動作,這是寶寶語言發育必經的一個過程。此時,如果家長錯誤地引導和強化了這個動作,就會造成寶寶喜歡打人。
用打人在試探
有的孩子在家不打人,進入群體交往時會去打小夥伴。有時打人,是因為他還不會與別的孩子交往,他是想表示友好;有時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有時是在用肢體語言與別人交流,只是他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幅度和力度。要是這樣的話,媽媽可以拉著他的手,教他用拉一拉或輕輕摸的方式來與人交流,告訴他,用力打其他人,人家會疼,也可以在他身上試一試,讓他有感性認識。
為了不受冷落
兩歲左右的小孩,處於自我意識高速發展的階段,會很在乎媽媽和客人是否注意到她,當發現自己被冷落時,常會產生不安的情緒,哭鬧、摔東西、打人等異常行為便隨之出現。有時孩子打人,並非討厭客人,而是“嫉妒”客人分去了媽媽的注意力。為了讓媽媽轉過頭來注意她,攻擊行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使換來的是媽媽的一頓責罵,但對一個兩歲的孩子而言,可能尚無法將“打人”和“被罵”相聯絡!
不要把孩子“晾”在一旁,而是要促成孩子和客人間的互動:讓客人聽孩子表演兒歌;觀賞她的積木城堡和塗鴉畫作……讓她感覺到,客人的到來不但沒讓她受冷落,還提升了她的被關注度。同樣,在接待客人時,父母一定要隨時要讓孩子知道你在關注著她。
缺少的語言表達本領
把自己的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對1歲的孩子來說是件很困難的事。也正因為如此,孩子沒法和他人確立有效的溝通,於是他選擇咬人或是打人,來宣洩自己的不滿感情。
因而,下次當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達,但你又不明白孩子說什麼時,一定要好好勸慰他,確定的奉告他“別發急,媽媽會幫助你的”,或許他就不會把氣憤發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學習自衛
有時候孩子打人是出於一種自衛,可能是小朋友搶了他的奶瓶和玩具,或者有人先打了他,再或者是有小朋友抓了他的頭髮。寶寶決不會容忍自己被欺凌,他會盡力保護自己的利益,這只是一種本能的反應。
孩子心情欠佳
孩子在心境欠好的時刻也會選擇宣洩不滿感情。如在他餓了、累了、尿布溼了時,他的心境就會很糟糕,這時最容易出現孩子之間的相互打鬧。此外,1歲的孩子正在學習各項能力的時刻,當他遭受失敗時心境會隨著變壞,打人的舉動就很容易出現了。
鉛中毒或其他重金屬中毒
由於汽車尾氣汙染和裝修汙染,因血鉛超標引發的煩躁和打人行為越來越多發,有必要引起家長的關注。多飲牛奶,綠豆湯,少到交通幹道邊玩耍,可預防和治療血鉛偏高。在醫生的指導下適度補充必要的微量元素,也很重要。
家長應對孩子打人的方法
分析小孩子打人的原因
小孩子打人,無非有三種:打大人,打小朋友和打自己。小孩子打大人,一個原因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情緒不好,打人,另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通過打人來喚醒大人的關注;打小朋友,因為小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差,沒有很好的小夥伴們很好的溝通,誤解了別人的意思,或者別人沒按自己的想法做,於是打人;打自己,是一種通過自虐達到目的的方法,初時只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若沒有很好的引導,形成習慣會對孩子造成不小的傷害。
當孩子打人的時候,大人首先要鎮靜
如果孩子一打人,家長就表現的過於緊張,如臨大敵,孩子有什麼要求都答應,孩子就會認為,原來你們都怕我啊,這樣只會助長孩子的打人行為;有些家長過猶不及,會被孩子的打人行為所激怒,表現的過於激動,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此,孩子會認為,原來打人還有這樣的特效啊,家長的行為模式,會印在孩子的潛意識中。
保持態度
當孩子打人的時候,家長正確的應對態度,應該是溫和而堅定的否定:打人是不可以的,打人是不被允許的,打人是不對的,按住他打人的小拳頭,用堅定的眼神望著孩子,一次,兩次,每次都是如此,反覆講具體講,孩子就知道打人是不對的,就會逐漸控制住揮手打人的傾向。
瞭解孩子的想法
鼓勵孩子儘可能說出自己的想法,瞭解孩子打人背後的動機,除了表面的打人原因,是否還要其他原因,是不是某件事受到挫折了,不會寫或者不會畫不會壘積木;還是別人沒按照他的想法行事,不喜歡別人侵犯自己的小領土等等,讓孩子自己表達出來,既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發洩了孩子剩餘的精力。
提高孩子的自信和能力
如果孩子知道一件事除了打人,還有其他的表達方式,或者說,或者做,就能解決了,自然會捨棄用拳頭來說話,這需要一定的時間,讓孩子慢慢成長,發現孩子細微的進步,及時表揚他,讓他感受到愛,感受到被關注,強大孩子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