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遠景樓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眉州遠景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蘇軾關於家鄉眉山市最重要的作品,眉州遠景樓記充分表達了官民和諧、政通人和的社會理想。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眉山遠景樓記》閱讀材料

  眉山遠景樓記

  蘇軾

  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貴經術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農夫合耦【注】以相助。蓋有三代、漢、唐之遺風,而他郡之所莫及也。

  始朝廷以聲律取士,而天聖以前,學者猶襲五代之弊,獨吾州之士,通經學古,以西漢文詞為宗師。方是時,四方指以為迂闊。至於郡縣胥史,皆挾經載筆,應對進 退,有足觀者。而大家顯人,以門族相上,推次甲乙,皆有定品,謂之江鄉。非此族也,雖貴且富,不通婚姻。其民事太守縣令,如古君臣,既去,輒畫像事之,而 其賢者,則記錄其行事以為口實,至四五十年不忘。富商小民,常儲善物而別異之,以待官吏之求。家藏律令,往往通念而不以為非,雖薄刑小罪,終身有不敢犯者。

  歲二月,農事始作。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壯,耘者畢出。量田計功,終事而會之,田多而丁少,則出錢以償眾。七月既望,谷艾而草衰,則僕鼓決漏。取罰金與償眾 之錢,買羊豕酒醴,以祀田祖,作樂飲食,醉飽而去,歲以為常。其風俗蓋如此。故其民皆聰明才智,務本而力作,易治而難服。守令始至,視其言語動作,輒了其 為人。其明且能者,不復以事試,終日寂然。苟不以其道,則陳義秉法以譏切之。故不知者以為難治。

  今太守黎侯希聲,軾先君子之友人也。簡而文,剛而仁,明而不苟,眾以為易事。既滿將代,不忍其去,相率而留之,上不奪其請。既留三年,民益信,遂以無事。 因守居之北墉而增築之,作遠景樓,日與賓客僚吏遊處其上。軾方為徐州,吾州之人以書相往來,未嘗不道黎侯之善,而求文以為記。

  嗟夫,軾之去鄉久矣。所謂遠景樓者,雖想見其處,而不能道其詳矣。然州人之所以樂斯樓之成而欲記焉者,豈非上有易事之長,而下有易治之俗也哉!孔子曰:" 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是二者,於道未有大損益也,然且錄之。今吾州近古之俗,獨能累世而不遷,蓋耆老昔人豈弟之澤,而賢守令撫 循教誨不倦之力也,可不錄乎!若夫登臨覽觀之樂,山川風物之美,軾將歸老於故丘,布衣幅巾,從邦君於其上,酒酣樂作,援筆而賦之,以頌黎侯之遺愛,尚未晚也。

  【注】耦:二人並肩而耕。

  ***選自《蘇軾集》,中州古籍出版社,有刪改***

  《眉山遠景樓記》閱讀題題目

  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終事而會之 會:彙總算賬

  B.因守居之北墉而增築之 因:就著,順著

  C.軾之去鄉久矣 去:離開

  D.獨能累世而不遷 遷:遷徙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屬於具體表現眉州風氣的一組是

  ①其農夫合耦以相助 ②方是時,四方指以為迂闊

  ③郡縣胥史,皆挾經載筆 ④其民事太守縣令,如古君臣

  ⑤家藏律令,往往通念而不以為非 ⑥日與賓客僚吏遊處其上

  A.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作者應家鄉百姓之請寫的一篇記文,文章較為詳細地介紹了眉州地區的民情風俗和社會風尚,字裡行間流露出對故鄉深深的眷念之情。

  B.眉州地區的士民在尊重經學的同時,非常講究門第和出身,尤其是大家族特別強調門閥,如果不是權勢相當,即便對方再有錢,也不與對方結為婚姻。

  C.眉州民風醇厚,老百姓尊重父母官,同時又極具智慧,每一任地方官到任的時候,老百姓通過聽其言、觀其行來觀察瞭解官員的為人。

  D.作者筆下的黎太守雖然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業績,但他心繫百姓、寬以御民的形象頗具古代賢臣的風範,作者在黎太守身上也寄寓著自己的政治理想。

  12.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⑴七月既望,谷艾而草衰,則僕鼓決漏 。***3分***

  ⑵苟不以其道,則陳義秉法以譏切之。***3分***

  ⑶既滿將代,不忍其去,相率而留之,上不奪其請。***3分***

  《眉山遠景樓記》閱讀題答案

  9.D***遷:改變,變化***

  10.B

  11.B***“強調門閥”“權勢相當”有誤。眉州士大夫“貴經術而重氏族”***

  12. 到了七月中旬,稻穀成熟而雜草衰敗的時候,就把鼓、漏收回。 ***2***如果州守縣令不以王道治民,人們就會同他講理甚至搬出法令條文譏笑駁斥他

  ***3***他任滿將要被人替代時,士民都不願讓他離去,爭相挽留他,皇上同意了眉州士民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