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備考複習攻略
歷史備考複習是決定成績優劣的關鍵時期,也是許多同學感到不知所措、疲於應付的階段。複習是一個艱苦的再認識過程,也是一個艱難的再提高過程,要想在複習中脫穎而出,學生最好掌握一定的備考複習攻略.
歷史備考複習攻略一、培養學生系統化知識的能力
從近年來看,高考大有迴歸課本之勢,更為強調基礎,特別是對於課本主幹知識的考察。因而,高考要取得好成績,平時吃透課本、理解線索、構建知識網路就顯得相當重要和必要。而實際情況是,相當大部分學生掌握的知識是零散的,還沒有形成牢固的知識網路,以至在答題時想到哪裡答到哪裡,零散的史實答了不少,但有效的史實不多。那麼,如何吃透課本、理清線索、構建知識網路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其一、充分利用課本的目錄,探求章目、節目和子目之間的內在聯絡,做到融會貫通,深化理解。其二、重視對歷史階段特徵的講解,讓學生形成橫向的總體認識。其三、作好歸納與總結,精設專題,構造學生的縱向思維。
歷史備考複習攻略二、培養學生形成“大歷史”能力
由於受習慣性認識和教材本身的編排體例的影響,我們學習中容易造成“世界史”和“中國史”的割裂。突出表現為學生在碰到立足於中國史的題目時不能把其放到世界史的背景下分析,在碰到立足於世界史的試題時也不能聯絡到中國史。其實,我們知道,世界只有一個,中國只是世界的一個部分。中國歷史的發展變化與世界歷史的變幻發展是緊密聯絡、密不可分的。就此意義來講,我們現在所學的歷史只有一部,那就是“世界史”。比如1995年全國高考中指南針在東西方的用途比較及其意義題就屬此類題。因而,要提高高考成績,在備考複習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多引導學生將“中國史”和“世界史”作聯絡、比較,促使學生形成“大歷史”觀念,力求學生做到不光有“古今”的縱向思維,而且要具備“中外”的橫向聯絡的能力。
歷史備考複習攻略三、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往往我們會碰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同學課本背得很熟,可考試就是考不好,或是拿不了高分,其原因是什麼呢?根本原因還是習慣的“死背就能學好歷史”的思想在作怪,使學生缺乏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根據不同的題目,靈活地遷移、組合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遷移能力是指將已掌握的知識或技能在學習其它類似的新知識的過程中運用的能力。遷移能力的形成需在全面掌握知識前提下,能運用基本原理,深入分析史實,把握歷史發展的規律,從而具備的“由表及裡”、“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能力。如分析唐朝經濟繁榮的原因,可歸結為:政治的穩定、民族間和對外交流頻繁、人民的辛勤勞動、科技的進步和前代的基礎等。而由此形成的認識我們也可以在分析其它時期經濟發展原因的時候得以運用。廣言之,在特定階段分析得出的結論、形成的認識、掌握的規律等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分析不同時期歷史中作為思維的角度運用。
歷史備考複習攻略四、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能力
遷移能力的形成,必須立足於多角度思維能力之上。複習訓練中我們也往往會發現,同一道題可能因為考察的角度不同而得分迥異。比如我在複習中就曾設計過二道關於中國近代現代化的題:其一是要求從“政治”、“經濟”、“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來考察,另一是分時期來分析各階段的現代化。結果,因為前一題因為有作過專題複習,結果得分率較高,而後一題卻得分率相當低;也由此可見學生思維角度的單一。備考複習著重的是對於基礎的夯實和對方法、思維的訓練;而絕不能以“押題”為目的,“押題”是有害和危險的。因而,備考中對於學生多角度的思維能力的培養亦顯得重要和必要。
歷史備考複習攻略五、掌握答題技巧
1、把歷史事件,人物,觀念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放到當時的大背景來分析,不能主觀認為。比如,問中國維新思想和法國啟蒙思想在促進社會變革作用上有什麼不同時,大多數就可以答出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和學習西方科學文化等,但很多就漏答了救亡圖存內容。原因就在於大多缺乏從中國處於民族危機的時代背景上來分析問題。
2、善於利用材料。今年廣西高考中歷史材料題其實只要把那段很長的材料分點概括出來就可以拿到滿分了。而在往年高考中直接在題目所給材料中摘錄答案的也大有所在。
3、術語運用準確,不羅嗦。我在剛上高三時,答歷史題容易犯羅嗦的毛病。後來老師告訴我,歷史標準答案中很少有敘述性的,都是下定義式的。我在參照許多真題後發現也是如此。答題簡練而到點,才能節省時間,並且讓閱卷人更加“傾心”,從而提高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