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會考複習資料哲學部分
高中政治哲學部分有多少知識點是需要我們在會考中記憶的?為了方便大家複習,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切從實際出發
1.哲學
⑴ 哲學的含義: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是具體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⑵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偉大的認識工具,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⑶ 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以這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更好的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並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自然界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⑴ 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理由:第一,自然界先於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第二,在人類產生之後,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也不依賴於人的意識。所以說,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⑵ 指導意義: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基本前提。
⑶ 具體要求: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時候,務必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學會與自然相處。
3.社會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⑴ 社會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⑵ 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礎是客觀的。⑶ 支配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
4.物質
⑴含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把不依賴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叫做物質。 ⑵物質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物質的根本屬性:運動;
⑶世界統一於物質。世界的本質是物質
5.意識
⑴ 含義: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是人腦特有的機能。意識的本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⑵ 宗教:從本質上看,宗教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虛幻的歪曲的反映。
⑶ 為什麼人們對同一事物的反映出現正確與錯誤的差別:① 客觀原因:最根本的是_受到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特別是社會實踐所達到的廣度和深度制約。② 主觀原因:第一。立場不同;第二。世界觀不同,人生觀不同,思維方法不同;第三。知識構成不同。
⑷ 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①原理內容: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展開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們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②方法論意義: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5意識和物質的關係原理和方法論意義: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則會阻礙事物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
6.一切從實際出發
⑴含義:就是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出發點。哲學依據:物質決定意識。
⑵為什麼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①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②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無產階級政黨正確地制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③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
7.哲學的基本問題 ⑴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⑵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根本觀點:①唯物主義:承認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上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②唯心主義:世界的本質是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聯絡地、發展地看問題
1.聯絡
⑴ 含義: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
⑵ 聯絡具有普遍性的表現
⑶ 聯絡具有客觀性:①聯絡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不能否定事物聯絡,也不能把主觀聯絡強加給事物。②聯絡是客觀的,並不是說人們對事物的聯絡無法改變,可以根據事物固有聯絡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聯絡。
⑷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①原理內容:區別:第一,二者內涵不同。第二,二者的地位與功能不同。整體居於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整體具有部分沒有的功能。當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就會大於各部分;當部分以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就會損害整體功能的發揮。聯絡:第一,整體與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第二,二者相互影響。第三,整體與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②方法論意義:首先,要樹立全域性觀念,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其次,搞好區域性,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2.運動 ⑴含義;宇宙中一切事物的變化和過程。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⑵物質和運動的關係:是不可分的。首先,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其次,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主體。物質與運動不可分,離開運動談物質和離開物質談運動,都是錯誤的。
⑶運動和靜止的關係:運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與發展,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3.發展
⑴含義:就是新事物的不斷產生,舊事物不斷滅亡,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⑵實質: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⑶區分新舊事物的根本標準:看其是否符合客觀規律,有沒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⑷發展的原理內容及其方法論意義:①原理內容: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恆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發展就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②方法論意義:要用發展觀點看問題,要做到三點;首先,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其次,要明確事物處於怎樣的階段和地位。再次,要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4.規律
⑴含義: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絡。⑵規律和規則有區別 ⑶規律客觀性:指的是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客觀性集中表現為不可抗拒性。⑷規律是客觀的不等於說人們在客觀規律面前無能為力,人們能夠認識規律並利用規律造福於人類。
5.按客觀規律辦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
二者的關係: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達到實事求是;只有實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二者是統一的。
堅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1.矛盾
⑴含義: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叫做矛盾。
⑵矛盾的兩種屬性:“對立”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屬性、趨勢。“統一”包括兩種情形:第一,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是另一方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第二,矛盾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相互轉化。
⑶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①原理內容: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且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
②方法論:首先,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敢於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其次,還要善於全面分析矛盾,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
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⑴哲學依據:矛盾特殊性 ⑵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必要性;①它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②它是正確解決問題的關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也是我們在一切實際工作中必須遵守的基本方法。
3.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⑴原理內容: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場合可以相互轉化。⑵方法論意義: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對於我們正確地認識事物,學會科學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於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⑴原理內容: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它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的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二者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並且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⑵方法論意義:首先,要善於抓住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其次,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次要問題。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⑴原理內容:在事物內容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事物的性質。⑵ 方法論意義:要求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矛盾雙方是可以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並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6.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⑴關係原理:兩點論和重點論是密切聯絡的,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離開兩點談重點或離開重點談兩點,都是錯誤的。
⑵方法論意義:我們應該把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起來,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於抓住重點和主流。注意兩點論不是均衡論,重點論也不是一點論
7.矛盾分析方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
掌握矛盾的分析方法,就要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堅持兩點論、兩分法;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善於把握重點和主流,堅持兩分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正確認識事物發展的原因、狀態和趨勢
1.事物的發展原因: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⑴內因:哲學上把事物的內部矛盾叫做內因。外因:把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⑵內因和外因辯證關係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①原理內容: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②方法論意義:把內因和外因正確結合起來。首先,要重視內因的作用。其次,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
2.事物發展的狀態——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⑴量變:哲學上,把事物在數量上和程度上的逐漸的、不顯著的變化叫做量變。質變:把事物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叫做質變。 ⑵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①原理內容: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質變和量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事物都是不斷經過量變和質變這兩種狀態,向前發展的。②方法論意義:第一,堅持適度的原則。第二,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第三,要重視量的積累。運用此知識點簡要分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包含的哲理
3.事物發展趨勢——前進性和曲折性統一
⑴為什麼新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第一,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代表了事物發展的方向,因而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廣闊前途,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止它的成長壯大。第二,新事物具有舊事物無可比擬的優越性。第三,在社會領域裡,新事物從根本上符合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利益,因而必然會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援。
⑵事物前進性和曲折性統一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①原理內容: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而發展的道理則是迂迴曲折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進,是一切事物發展的途徑。②方法論意義:既要堅信前途是光明的,又有準備直曲折的路。第一,要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第二,要正確對待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前進中遇到的困難。
4.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分歧表現
第一,聯絡的觀點與孤立的觀點的對立。第二,發展的觀點與靜止的觀點的對立。第三,全面的觀點與片面的觀點的對立。 二者最根本的分歧,就在於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事物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
透過現象認識本質
1.人的主觀能動性
⑴含義: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與活動。這是人區別於物的特點。
⑵它包括相互聯絡的三個方面:
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能動的認識世界的活動,突出的表現為我們通常所說的“想”。第二,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第三,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即通常所說的決心、意志、幹勁等。
⑶之所以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原因:第一,事物的本質與規律隱藏於現象之中,人們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抽象思維能力,才能透過事物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與規律。第二,事物不會自動滿足人的需要,人們只有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行動,利用規律和條件,才能改造世界,創造美好的生活。第三,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必然會遇到種種困難、挫折甚至失敗,這就需要堅強意志和十足的幹勁,需要充滿活力的精神狀態。 ⑷如何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①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因素的制約,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就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從客觀實際條件出發。②主觀能動性發揮還受到一系列主觀因素制約,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就必須不斷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
2.感性認識:對事物現象的認識屬於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對事物本質與規律的認識屬於理性認識。注意現象不等於感性認識,本質和規律也不等於理性認識真理:是人們對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
3.認識的根本任務: ⑴是什麼: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事物的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認識的根本目的是指導實踐。
⑵為什麼:①從現象與本質、規律的區別來說,認識了現象不等於認識的本質和規律。②從認識的程度、水平來說,認識需要感性認識上升理性認識。③從認識的作用來看,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 ⑶怎樣實現認識的根本任務:第一,佔有十分豐富且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第二,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製作。
4.要深化認識、擴充套件認識把認識不斷向前推移
5.分析與綜合是統一的科學思維方法
合理想象:立足已知事實,根據已知的規律,充分發揮了人的思維潛能,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極為有益的。
創造性思維要求:要求人們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面對實際,敢於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第六課 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關係
⑴社會存在: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社會意識: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
⑵關係:第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第二,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2.價值觀
⑴含義:是人們關於事物有無價值和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⑵性質:是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會存在的基礎上產生,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⑶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第一,價值觀不同,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就不同。第二,價值觀不同,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指向不同。第三,價值觀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同樣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⑷正確價值觀含義:凡是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價值觀都是正確的價值觀。
3.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取向
⑴集體主義主要內容:堅持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相結合,促進社會和個人的和諧發展,倡導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當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
⑵之所以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正確價值取向:第一,是因為它反映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關係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二,是因為它正確地解決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係。第三,它是我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力量源泉。
⑶在新的歷史條件如何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
①總的要求:心中有國家,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
②具體要求:首先,要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係。其次,要顧全大局,反對小團體主義。 再次,要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⑷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什麼要堅持集體主義重要調節作用:第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目的,要求在經濟活動中堅持集體主義。第二,社會主義市場解決秩序的建立,需要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第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產生的矛盾,需要集體主義進行調節。
4.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係:統一性:一方面,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互促進而共同發展。對立性:集體利益是全域性利益、長遠利益的體現,而個人利益一般表現為區域性利益和眼前利益。
- 高中政治會考複習資料哲學部分
- 科目一預約考試流程
- 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主持詞
- 可百可奶茶店加盟費要多少
- 小孩子出虛汗怎麼治
- 保護環境校園演講稿優選
- 餐飲部員工個人半年總結範文
- 五篇移風易俗倡議書優秀範例
- 籃球拉桿動作技巧及其注意事項
- 兒童泥塑頭像圖片大全
- 參加三立培訓心得體會
- 湖南公務員數學運算專練題附答案
- 競聘加油站站長演講稿
- 簡單一點的語文手抄報設計樣板
- 針對環境的建議書作文
- 通訊簡訊服務管理規定
- 珍愛生命相關的黑板報資料
- 中學生勵志教育故事
- 航空紀念幣收藏價值分析
- 大學生淘寶創業準備計劃書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