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背影教案

  長久以來,上課、編制、輔導學生、業務學習是中小學教師日常職業生活的重要內容。那麼怎麼編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教材分析:

  《背影》是語文版教材***八年級下***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朱自清先生寫於1925年10月的一篇回憶性記敘散文。文章深刻的表現了父親的愛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背影是全文描寫的焦點,也是敘事的線索。作者除了對背影作了筆酣墨暢的細緻描寫外,還以背影為中心,安排了許多精彩的襯托和鋪墊。《背影》無論記人、敘事、抒情都十分平實,語言淳樸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處,卻打動了幾代讀者的心。在一個平凡、樸素的背影上刻下了兩個質樸而深沉的大字“父愛”。而這一主題的表達在物質充裕的今天,無論對我們還是學生都具有極其現實的教育意義。

  教學依據:

  《背影》是一篇家喻戶曉的名篇,作者以洗盡鉛華的質樸演繹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義:親情、孝道與感恩。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我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強調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得到審美愉悅和道德情感的薰陶。

  教學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字之間的平等對話。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走近作者,認識生字、生詞。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作方法;散文的特點及散文的選材。

  能力目標:學習在平實的敘述、抒情中蘊藏著的極為精巧的構思;關鍵語句含義的理解。

  情感目標:,認真體會文中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深厚的感情,理解語文與家庭生活的關係。

  教學重點:

  背影是全文描寫的焦點,但背影不僅是父親的形與行;要深刻理解父親的愛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不能不顧及父親所說的話。因此,我把父親的形、行、言作為相互聯絡的整體進行分析並以此為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還要求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結構。初二學生,他們的閱讀範圍還不是很廣,掌握的閱讀技巧不是很多。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作方法;如何理解文中父親那個不怎麼優美的背影?學生還無能為力。因此,我把此當作本文的教學難點。

  學情分析:

  學生受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對親情的理解遠不如作者深刻,教學過程中需加大感性教育。

  教學策略及手段: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置學生於現實的閱讀情境中,教會學生質疑、解疑、探究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教師設計對課文閱讀過程起主導作用、支撐作用的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有所感悟,受到薰陶,獲得啟迪。

  3、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有利於本課學習的環境,讓學生在

  在教學過程中受到愛的薰陶,感受摯愛親情從而實現愛的傳遞。

  教學過程:

  一、匯入:***運用多媒體播放歌曲《父親》***一首熟悉的老歌讓我們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那些默默操勞,默默關心我們的父親。那是怎樣讓人心動的一份父愛呀。今天讓我們帶著這份感動再來欣賞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曾以質樸的語言,真摯的親情感動了幾代人。這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板書《背影》***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情感,創設有利於本課學習的氛圍。

  二、解題:1、作者簡介:***略***

  2、寫作背景:***略******多媒體出示作者行蹤簡圖:北京——徐州——揚州——南京——浦口***

  設計意圖:便於學生理解課文2、3段的內容,更好的渲染閱讀情境。

  三、朗讀訓練:1、聽錄音朗讀***選一段節奏舒緩情調感傷的音樂***

  要求: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標出記號;將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框出來

  2、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給加點的字注音***出示課件***

  奔喪 差使 狼藉 簌簌 妥貼 躊躇 迂 蹣跚 箸 拭 瑣屑 晶瑩

  3、配樂朗讀

  可以分為四個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別找不同的小組讀。

  設計意圖:掃清字詞障礙,通過配樂朗讀使學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四、整體感知:1、學生自由讀課文,標註出自己印象最深或自己認為最感人的句子或場面。學生交流,有感情的朗讀標註的內容並說說自己感動的理由。***教師在學生郎多過程中利用多媒體為學生配樂並播放課件中準備好的部分畫面***

  2、討論:這篇文章表現了父子之間什麼樣的感情?

  設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整體感知和概括能力。

  五、學習探究,研讀課文: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並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1、背影作為全文的焦點和線索在穩中出現了幾次?哪次寫得最具體細膩?這次描寫中哪些詞語用的好?為什麼?***提示:找出四次背影描寫,及第六自然段的動詞和形容詞。***

  2、配樂朗讀,飽含深情的朗讀第六段,體會作者在樸實細膩的敘述中所蘊含的深情。

  設計意圖:學習本文抓住某一事物的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手法,通過找關鍵詞體會文章樸實細膩的敘述中所飽含的深情。突破教學難點。

  3、再讀課文,思考:

  ***1***文中作者圍繞背影還組織了哪些材料?***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2、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體會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2***送別過程中父親說了幾句話?這幾句話有什麼特點和含義?***小組活動,各組代表發言***

  ***3***文章出了寫父親,還寫了作者的感受,作者通過什麼細節表現出來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學生用低沉舒緩的語調配樂齊讀項關於語句。教師配以相應的多媒體畫面。

  設計意圖:把父親的形、行、言作為互相聯絡的整體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教學重點。

  的反思

  朱自清和他的父親分別用“眼淚”和“背影”演繹了人間親情,這不是演戲,但更感染人。本課聚集“背影”、“眼淚”“父親的語言”,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理解和反思,基本上做到了理性與人性的完美結合,經驗和體驗的真實碰撞,知識、價值、情感的高度統一。 教學中,最大的難點在於學生。

  八年級的學生年齡還小,社會閱歷太淺,大多數學生也沒有經歷過大喜大悲,課文所呈現的情形離學生很遙遠,因而學生不易進入角色。如何在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學生的心靈情感之間搭建一座橋樑,使他們產生自己的體驗並進行評價?這一節課,基本上解決了這個難題。當然,還是有一部分學生的感情投入不很到位。 這節課的最大特點是緊抓“情感”主線,環節設計精巧。在簡練而深情的匯入環節,用“研讀”來體驗課文“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和“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的情感基調,然後以“怎樣的背影”和“幾次寫眼淚”為抓手,深度體驗和理解作者落淚的表層和深層原因,中間適當地點一下背景,一步步將學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情感引向高潮,直到最後讓學生完成“討論、寫作、交流”的課後作業第四題,讓學生積蓄已久的情感得以宣洩,水到渠成。難怪縣教研室主任湯繼光評價說:“唐老師這堂語文課做到了步步鋪設,環環緊扣,層層深入。”專家組樑曉華先生說“整個設計既符合新課程理念,又有教師的獨特理解和創意;環節新穎,內容厚實。” 但是,我自己認為:對重點語段的表情朗讀太少了;思考、答問的時間過多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