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的人都在用的三種溝通方法

  開學初,院系的學生會要舉辦辯論賽,討論會開了一場又一場,不是在會上閒聊,就是聽無聊的報告,至於問題到底該怎麼解決還是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1、改變提問方式,避免交錯溝通

  什麼是交錯溝通?當一方提出A問題,另一方卻用B答案回答時,溝通就有了障礙,交錯溝通便產生了。

  舉個例子

  甲:會長,我們這次辯論賽地點定在哪裡最好?

  乙:定在哪你心裡沒數嗎?還來問我!

  這裡甲提出了一個問題,帶著一種詢問,他是期待乙能給出一個答案或者建議,乙並沒有回答甲的問題,表達的是對甲的一種不滿、責備。

  這種無效溝通會直接造成溝通者漠視甚至敵對關係,不良的社交關係又加深了溝通障礙,使得工作很難向前推進,效率低下。那麼該如何避免交錯溝通呢?

  從提問者甲的角度來說,改變提問方式,提供一定的資訊讓他人做選擇。把上面的問題改一下,“會長,我們這次活動地點是定在小廣場還是一教的階梯教室?”

  這個問題傳達了一個重要資訊:你是提前做了準備工作的,現在是遇到難題求助,而非想“空手套白狼”,把自己的工作推給別人做。那麼乙很大程度不會責備你,而是會跟你一起近一步討論這兩個地方到底選哪個好。

  進階者,你的提問可以更詳細,結合調研的情況將每個選擇的優缺點一一呈現出來,雙方對事情的情況有了詳細的瞭解,節省再去反覆討論的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避免了雞同鴨講,完美避開交錯溝通。

  甲:會長,關於這次辯論賽舉辦的地點可以定在小廣場也可以定在教室裡,小廣場人流量比較大,有活動氛圍,而且還有贊助免費提供的橫幅,海報。在教室的話不用搬運桌子板凳什麼的,比較省事,沒有蚊蟲,而且光線好,拍出來的照片效果比較好,你看定在哪裡比較合適。

  乙:在小廣場吧。

  2、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觀念

  猜測是效率的最大敵人。

  比如你不同意將比賽地點定在小廣場,並給出這樣的理由:“小廣場上的人時多時少,萬一那天來的人很少,這活動不就白辦了嗎?”

  從這句話裡至少能解讀出三種意思:

  1. 加強前期宣傳,確保比賽當晚有一定數量的觀眾

  2. 比賽還沒開始呢就說白辦了,這人槓精吧

  3. 為了保險起見,選在教室辦最合適。

  為了維持表面和氣而說出模稜兩可的話,其指向的不明確加大了溝通成本,甚至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誤會,不如直接明確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直接明確並不意味著要相互攻擊,擔心直言會衝撞到他人的同學可以嘗試著用三明治法則來提出不同的意見。在批判心理學中,科學家發現,把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表揚之中,受批評者反而會愉快地接受批評,就像三明治一樣,上一層面包代表著讚美,中間的肉是反駁,批評,下面一層面包則是期許。

  你的說法挺有道理的。***讚美***

  但是小廣場的人流量是個不可控因素,而且星期六晚上是小廣場人最少的時候。***反駁***

  所以把比賽定在教室比較合適。你覺得呢?***期許***

  這樣既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也不至於在言語上咄咄逼人,造成尬尷。

  3、提煉重點,先說結論

  開會的時候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上面的人巴拉巴拉講了一大通,等鼓完掌後,拉著身邊的問“剛剛他了講什麼?”,“我也不知道誒”。又或是在聽的過程中,發現他的某一看法與自己相左,拿起手機的同時在心裡罵了一聲“***”。

  所以在溝通過程中先說出結論,讓他人知道你的想法,對事情有一個大概的把握,不至於還要在茫茫的資訊中靠一己之力撈出最關鍵的一個。減少了溝通成本,才有耐心去細聽你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就像做英語閱讀理解時,要帶著問題去找答案一樣。

  例如,你打算把辯論賽的比賽地點選在階梯教室,你的慷概陳詞:“小廣場星期一和星期四人最多,雖然上個星期六人也較多,但是在教室好一點,可以坐150多個人......”讓你的小夥伴沉沉欲睡,不知道你到底要講什麼,

  換成這樣:

  我打算把比賽地點選在教室***結論***

  因為小廣場上的人數不確定,一般情況下星期六人都是很少的***理由1***

  人數太少沒有比賽氛圍***理由2***

  階梯教室的環境比室外好***理由3***

  ......

  如此一目瞭然,是不是高效多了?

  說話是一件在尋常不過的小事,卻是聯絡他人,表達自我的重要工具。用一杯奶茶的時間練習以上三種方法,提高說話技巧,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