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學指導
眼下,常常看到教師講一篇課文前,急著去網上收集教案或課件,而不是靜下心來首先研讀文字。或者說,很多教師不願去獨立備課,總想著分享集體備課的成果,長此以往,語文教師就淪落為抄自己以前的教案,抄別人的教案,抄網路不同版本的教案,忽略了備課的意義和價值,慢慢地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個性,迷失了自己專業成長的方向。而如果沒有個性化的文字研讀,沒有對學情的準確把握,沒有對課堂生成的靈活處理,沒有對教學之後的及時反思,語文備課就是殘缺的。今天小編以高二長亭送別一文為例,來講講相關教學指導!
一、原文重現
西廂記・長亭送別
***夫人長老上雲***今日送張生赴京,十里長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長老先行,不見張生小姐來到。〔旦、末、紅同上〕〔旦雲〕今日送張生上朝取應,早是離人傷感,況值那暮秋天氣,好煩惱人也呵!"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旦唱***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紅雲〕姐姐今日怎麼不打扮?〔旦雲〕你那知我的心裡呵?***旦唱***
〔叨叨令〕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甚麼心情花兒、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準備著被兒、枕兒,則索昏昏沉沉的睡;從今後衫兒、袖兒,都搵幫重重疊疊的淚。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久已後書兒、信兒,索與我悽悽惶惶的寄。
〔做到〕〔見夫人科〕〔夫人云〕張生和長老坐,小姐這壁坐,紅娘將酒來。張生,你向前來,是自家親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將鶯鶯與你,到京師休辱沒了俺孩兒,掙揣一個狀元回來者。〔末雲〕小生托夫人餘蔭,憑著胸中之才,視官如拾芥耳。〔潔雲〕夫人主見不差,張生不是落後的人。〔把酒了,坐〕〔旦長吁科〕
〔脫布衫〕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簽著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
〔小梁州〕我見他閣淚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見了把頭低,長吁氣,推整素羅衣。
〔么篇〕雖然久後成佳配,奈時間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
〔夫人云〕小姐把盞者!〔紅遞酒,旦把盞長吁科雲〕請吃酒!
〔上小樓〕合歡未已,離愁相繼。想著俺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我諗知這幾日相思滋味,卻原來此別離情更增十倍。
〔么篇〕年少呵輕遠別,情薄呵易棄擲。全不想腿兒相挨,臉兒相偎,手兒相攜。你與俺崔相國做女婿,妻榮夫貴,但得一個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夫人云〕紅娘把盞者!〔紅把酒科〕〔旦唱〕
〔滿庭芳〕供食太急,須臾對面,頃刻別離。若不是酒席間子母每當迴避,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雖然是廝守得一時半刻,也合著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尋思起就裡,險化做望夫石。
〔紅雲〕姐姐不曾吃早飯,飲一口兒湯水。〔旦雲〕紅娘,甚麼湯水咽得下!
〔快活三〕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眼面前茶飯怕不待要吃,恨塞滿愁腸胃。"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
〔夫人云〕輛起車兒,俺先回去,小姐隨後和紅娘來。〔下〕〔末辭潔科〕〔潔雲〕此一行別無話兒,貧僧準備買登科錄看,做親的茶飯少不得貧僧的。先生在意,鞍馬上保重者!從今經懺無心禮,專聽春雷第一聲。〔下〕〔旦唱〕
〔四邊靜〕霎時間杯盤狼籍,車兒投東,馬兒向西,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知他今宵宿在那裡?在夢也難尋覓。
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末雲〕小生這一去白奪一個狀元,正是"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旦雲〕君行別無所謂,口占一絕,為君送行:"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末雲〕小姐之意差矣,張珙更敢憐誰?謹賡一絕,以剖寸心:"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旦唱〕
〔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溼。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五煞〕到京師服水土,趁程途節飲食,順時自保揣身體***。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風霜要起遲!鞍馬秋風裡,最難調護,最要扶持。
〔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嶽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三煞〕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歸家若到羅幃裡,昨宵個繡衾香暖留春住,今夜個翠被生寒有夢知。留戀你別無意,見據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
〔末雲〕有甚言語囑咐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則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訊息"!我這裡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此一節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
〔末雲〕再誰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麼懶上車兒內,來時甚急,去後何遲?
〔紅雲〕夫人去好一會,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裡。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旦、紅下〕僕童趕早行一程兒,早尋個宿處。淚隨流水急,愁逐野雲飛。〔下〕
二、課文補註
1.諸宮調:流行於宋金元時代的文學說唱藝術,它取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聯成短套,首尾一韻,再用不同宮調的許多短套聯成數萬言的長篇,雜以說白,以之說唱長篇故事。因用琵琶等樂器伴奏,故亦稱“彈詞”。源於北宋神宗時,現存作品有金人***佚名***作《劉知遠》的殘篇、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王伯成的《天寶遺事》殘篇。諸宮調體制巨集大,曲調豐富,對元雜劇的形成頗有影響。
2.董西廂: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的簡稱,也稱《西廂彈詞》《絃索西廂》,諸宮調作品,金董解元作。取材於唐元稹小說《鶯鶯傳》,但人物故事有很大的發展和創造,突出了鶯鶯、張生、紅娘與老夫人之間的矛盾,並以張生和鶯鶯團圓結束。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崔鶯鶯、張生、紅娘等的典型形象,描寫生動,文詞優美。為元代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的成功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品有白有曲,所用曲調介乎宋詞和元曲之間,為北曲的早期形式。現存者皆為明刊本,是現存諸宮調的唯一完整作品。
三、課文析讀
一曲女性的頌歌
《長亭送別》選自《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這折戲曲由鶯鶯主唱,是塑造鶯鶯形象的重場戲之一,在全劇中佔重要地位。這折戲以別宴前後為時間線索,主要通過精心安排的十九支曲文,集中刻畫了鶯鶯送行時的心緒。它在讀者、觀眾面前展現的是一卷情景交融的別離圖。這卷別離圖由三個緊密銜接的畫面組成:一、赴長亭中;二、長亭別宴;三、長亭分別。倍增煩惱的暮秋天氣,是這卷別離圖的背景。
【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三支曲子,系鶯鶯赴長亭途中所唱。鶯鶯是懷著無可排遣的離愁別恨,前往長亭為張生送行的。如果說【端正好】主要採用了寓情於景的手法,那麼【滾繡球】便是從正面刻畫鶯鶯與張生難以離舍的複雜內心世界。鶯鶯相到和張生經歷了多少曲折痛苦才得以結合,剛擺脫了相思之苦,卻又馬上生生被迫分離,心中充滿怨恨又萬般無奈。接下來紅娘的問話,觸發了鶯鶯感情的閘門,使她內心的愁緒,奔湧而出。在道白“你那知我的心裡呵”後起唱的【叨叨令】,是以盡情傾訴、直抒胸臆為特徵的。鶯鶯先從眼前車與行色牽動愁腸說起,說明了沉重的別情壓在心裡,是無心打扮的原因。
車馬到達十里長亭後,別宴開始了。可是早已“恨塞滿愁腸胃”***【朝天子】***的鶯鶯,“甚麼湯水咽得下”,“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這部分共安排了九支曲子,集中刻畫了鬱積在鶯鶯心頭的依戀、悲傷、怨恨的情思,同時也通過鶯鶯的眼和口,展示了同樣經受著離愁煎熬的張生的情態。
分手的時刻迫近,人物感情與劇情也一起推向了高潮。通過配以賓白的七支曲子,一方面,迴旋跌宕、波瀾起伏地再次展現了鶯鶯不盡悲慼、痛不欲生的感情潮汐和張生的反覆叮嚀、無限體貼;另一方面,先是曲折吐露繼而和盤托出了與離愁別恨糾結在一起的深深憂慮,從而進一步袒露了鶯鶯的內心世界。“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來”,是她強烈的心聲。別離終於來臨,張生帶著鶯鶯的囑咐上馬走了。鶯鶯目送張生漸行漸遠的身影,愁緒萬端,不忍遽歸。
“長亭送別”沒有曲折複雜的戲劇情節,其藝術魅力主要來自對人物心靈的深刻探索和真實描摹。作者將藝術觸角伸展到處於“長亭送別”這一特定時空交叉點上的鶯鶯的心靈深處,細膩而多層次地展示了“此恨誰知”的複雜心理內涵——交織著對“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的親人的百般依戀,對即將來臨的“南北東西萬里程”的別離的無限悲慼,對逼求“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而“***鴛鴦在兩下里”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對當時司空見慣的身榮棄妻愛情悲劇的不盡憂慮。同時,也深刻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這一複雜心理內涵的純淨的靈魂美。鶯鶯在送別張生時的依戀、痛苦、怨恨、憂慮,都是與她美好的愛情理想緊緊聯絡在一起的。她對張生的愛,是相互傾慕的產物,絲毫沒有摻雜進世俗的考慮和利害的打算,在她看來,“但得一個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純真專一,天長地久的愛情幸福,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總之,作者不僅寫出了人物心靈中顫動的愛情旋律,而且寫出了激盪著巨大情感潮汐的人物心靈。
四、類文薦讀
鶯鶯傳***節選***
元 稹
……張生遊於蒲。蒲之東十餘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張生寓焉。適有崔氏孀婦,將歸長安,路出於蒲,亦止茲寺。崔氏婦,鄭女也。張出於鄭,緒其親。乃異派之從母。是歲,渾瑊①薨子蒲。有中人丁文雅,不善於軍,軍人因喪而擾,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財產甚厚,多奴僕。旅寓惶駭,不知所託。先是,張與蒲將之黨有善,請吏護之,遂不及於難。十餘日,廉使杜確將天子命以總戎節,令于軍,軍由是戢②。鄭厚張之德甚,因飾饌以命張,中堂宴之。復謂張曰:“姨之孤嫠未亡,提攜幼稚。不幸屬師徒大潰,實不保其身。弱子幼女,猶君之生,豈可比常恩哉!今俾以仁兄禮奉見,冀所以報恩也。”命其子,曰歡郎,可十餘歲,容甚溫美。次命女:“出拜爾兄,爾兄活爾。”久之,辭疾。鄭怒曰:“張兄保爾之命,不然,爾且擄矣。能復遠嫌乎?”久之,乃至。常服睟③容,不加新飾,垂鬟接黛,雙臉銷紅而已。顏色豔異,光輝動人。張驚,為之禮。因坐鄭旁。以鄭之抑而見也,凝睇怨絕,若不勝其體者。問其年紀,鄭曰:“今天子甲子歲之七月,終於貞元庚辰,生年十七矣。”張生稍以詞導之,不對。終席而罷。張自是惑之,願致其情,無由得也。
崔之婢曰紅娘,生私為之禮者數四,乘間遂道其衷。婢果驚淚,腆然而奔。張生悔之。翼日,婢復至。張生乃羞而謝之,不復雲所求矣。婢因謂張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洩。然而崔之姻族,君所詳也,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張曰:“餘始自孩提,性不苟合。或時紈綺閒居,曾莫流盼。不為當年,終有所蔽。昨日一席間,幾不自持。數日來,行忘止,食忘飽,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納采問名④,則三數月間,索我於枯魚之肆矣。爾其謂我何?”婢曰:“崔之貞慎自保,雖所尊不可以非語犯之。下人之謀,固難入矣。然而善屬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君試為喻情詩以亂之,不然,則無由也。”張大喜,立綴《春詞》二首以授之。是夕,紅娘復至,持彩箋以授張,曰:“崔所命也。”題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詞曰: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
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張亦微喻其旨。是夕,歲二月旬有四日矣。崔之東有杏花一株,攀援可踰。既望之夕,張因梯其樹而踰焉。達於西廂,則戶半開矣。紅娘寢於床,因驚之。紅娘駭曰:“郎何以至?”張因紿⑤之曰:“崔氏之箋召我也。爾為我告之。”無幾,紅娘復來,連曰:“至矣!至矣!”張生且喜且駭,必謂獲濟。及崔至,則端服嚴容,大數張曰:“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是以慈母以弱子幼女見託。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詞?始以護人之亂為義,而終掠亂以求之,是以亂易亂,其去幾何?誠欲寢其詞,則保人之奸,不義;明之於母,則揹人之惠,不祥;將寄於婢僕,又懼不得發其真誠:是用託短章,願自陳啟。猶懼兄之見難,是用鄙靡之詞,以求其必至。非禮之動,能不愧心?特願以禮自持,毋及於亂!”言畢,翻⑥然而逝。張自失者久之,復踰而出,於是絕望。
數夕,張生臨軒獨寢,忽有人覺之。驚駭而起,則紅娘斂衾攜枕而至,撫張曰:“至矣!至矣!睡何為哉!”並枕重衾⑦而去。張生拭目危坐久之,猶疑夢寐;然而修謹以俟。俄而紅娘捧崔氏而至。至,則嬌羞融治,力不能運支體,曩時端莊,不復同矣。是夕,旬有八日也。斜月晶瑩,幽輝半床。張生飄飄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謂從人間至矣。有頃,寺鐘鳴,天將曉。紅娘促去。崔氏嬌啼宛轉,紅娘又捧之而去,終夕無一言。張生辨色而興,自疑曰:“豈其夢邪?”及明,睹妝在臂,香在衣,淚光熒熒然,猶瑩於茵席而已。是後又十餘日,杳不復知。張生賦《會真》詩三十韻,未畢,而紅娘適至,因授之,以貽崔氏。自是復容之。朝隱而出,暮隱而入,同安於曩所謂西廂者,幾一月矣。
注:①渾瑊:瑊***jiān***唐代名將,鐵勒族人,肅宗時屢立戰功,做到兵馬副元帥,死在絳州節度使任上。絳州節度治所在蒲州。②戢:***jí***收束,止息。③睟:***suì***臉色光潤。④納采問名:古代定親時男方送給女方的聘禮叫納采,問生辰八字叫問名,皆為定親的禮節。⑤紿:***dài***欺騙。⑥翻:同“翩”,輕快的樣子。⑦重衾:鋪好被褥。
閱讀提示:《鶯鶯傳》又名《會真記》。為唐代詩人元稹所著,是唐傳奇中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一篇文章,它敘述的是一對才子佳人的故事。鶯鶯感謝張生的救命之恩,而又慕其才,於是在感情不能自制的情況下與之私合。但是這種不為禮教所容的行為,終於不能長久,最後張生負心拋棄了她。所選文段刪除了開頭和結尾部分宣揚封建禮教的部分,連別離時崔鶯鶯的軟弱表現也一併去之,僅留精彩部分供各賞析。選文中鶯鶯神態的描寫非常形象,嬌矜自持,欲拒又納的行動,體現了她感情上的衝突變化,她約張生前來,卻又板起面孔,斥責他的“非禮之動”,這完全違反自己初衷的行動,正反映了她的封建意識和愛情要求的矛盾。自動秉夜至張生處所約會,這種大膽突破封建禮教的行動,對於一位端莊明禮的大家閨秀來說,確實有一定的反抗性。總之,崔鶯鶯含蓄而多情,敢愛又矜持的形象刻畫得非常鮮明,和本文結合來讀,對於鶯鶯形象的理解,會有一定的幫助。
五、鑑賞方略
戲劇的閱讀與鑑賞之六:戲劇的時代性
任何一種文學形式的產生,都離不開其深厚的群眾基礎,中國古代戲曲植根於民間,發展於民間,成熟於民間。由於封建統治者對文化的壟斷,這種口耳相傳的藝術形式自然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人民的要求,人民的願望,自然要在戲曲中得到反映,這就使戲曲藝術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欣賞戲劇,不可忽視它的時代性。
戲曲作品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戲曲作品同樣也繼承了傳統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它的故事同樣來源於生活,反映生活的真實,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矛盾,經過藝術家們的加工、整理、提煉、概括,運用特有的方式把這些矛盾集中起來,通過戲曲的表演展現給廣大的人民群眾。《竇娥冤》中的***盤剝、地痞流氓橫行霸道、官府的腐敗、人民無路可走等現象,就是元代社會的真實反映。戲曲在反映生活時,雖常常假託於前期,但劇中卻往往是當時生活的真實反映。《牡丹亭》的故事發生在南宋,但劇中所展示的情與理的矛盾、禮與欲的衝突,卻正是明代社會的具體體現,有人為戲曲表演擬了一副對聯:“天地大舞臺,舞臺小天地。”就是戲曲反映社會現實的最好證明。
戲曲藝術同樣也服務於時代,作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形式,能夠更直觀地反映社會生活,也更容易被人民群眾所接受,所以戲曲藝術在民間的影響是深廣的,封建時代的文人就非常重視戲曲的教化作用,重視戲曲的表演性和社會效果。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強調:“戲文做與讀書人和不讀書人同看,又與不讀書之婦人小兒同看。”說實話,廣大人民群眾明禮義,知忠孝,褒英烈,斥奸黨,這些是非善惡的認識大多來自於戲曲,這就使戲曲具有了獨特的社會教化功能,這也正說明戲曲在民間的影響。自然,有心的劇作家就充分利用戲曲這一特色,來為自己服務。封建統治者炮製了《五倫全備記》等宣揚反動理學的劇本,來麻痺人民的意志,禁錮人民的思想;關漢卿等進步的藝術家則用自己的筆向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宣戰。為斥責清朝的賣國行為,汪笑濃編寫《哭祖廟》;為宣揚民族正義、抗擊日寇,梅蘭芳演出《梁紅玉》。抗日戰爭時期的街頭劇,更是遍地開花,把戲曲藝術的社會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極大地高漲了人民的抗日熱情。有一位戰士在演出途中竟然向扮演黃世仁的演員開槍,可見其影響之大。適應時代要求,喚醒民族正義,這就是戲曲藝術服務於社會的體現。
總之,戲曲藝術源於社會,又服務於社會,和社會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如果戲曲不緊密地結合時代、反映現實,它也只能成為吟風弄月的案頭之學,曇花一現,轉瞬即逝。如果欣賞戲曲,不去關注它的時代性,也就難以體會其精髓,只能流於“看熱鬧”之流。
- 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學指導
- 水仙花的花語寓意及傳說故事介紹
- 茶道館的圖片有什麼
- 有趣的人名對聯
- 兔與什麼屬相相沖
- 關於小學二年級消防安全手抄報的樣板素材
- 周公解夢夢見飛翔代表著什麼
- 飲料類創業計劃書
- 幼兒園中班經典故事_幼兒園中班經典故事文字版
- 竭力的反義詞和近義詞
- 中西家庭教育文化差異論文
- 企業員工年度自我評價
- 帶有愁字的成語和解析
- 施工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
- 有創意的基金宣傳廣告詞
- 初一描寫生活中的語文精彩範文
- 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寬暢教學視訊
- 方臉女生化妝技巧
- 電子商務的總結
- 天秤座之後是什麼星座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