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複習題

  看清楚,想透徹,答準每一道八年級語文下冊的期末複習題,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共25分***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16分***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萬籟***lǎn*** 弊事***bì*** 鐘磬***qìnɡ*** 麋鹿***mí***

  B.瘴江***zhānɡ*** 羈旅***jī*** 機械***jiè*** 倏忽***shū***

  C.箬篷***ruò*** 壬戌***xū*** 色撓***náo*** 怫然***fú***

  D.市肆***sì*** 罔不***wǎnɡ*** 連亙***hénɡ*** 禪院***chán***

  2.下列各組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赫赫有名 變換莫測 蛛絲馬跡 天衣無縫

  B.孜孜不倦 旦夕禍福 重巒疊障 自出新裁

  C.憂心忡忡 談虎色變 恣態萬千 雨後春筍

  D.唯妙唯肖 潰不成軍 寡不敵眾 杳無音訊

  3.依次填入括號內最恰當的一組詞是

  中學生的身體與_____________、思想與_____________、學習與_____________,都在隨著每一根血管的_____________、每一塊肌肉的_____________、每一節骨骼的_____________,逐漸變化著、成長著。

  A.心理 理想 性格 膨脹 增長 擴大

  B.性格 理想 心理 增長 擴大 膨脹

  C.心理 性格 理想 膨脹 擴大 增長

  D.性格 心理 理想 增長 膨脹 擴大

  4.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句是

  A.一切活的生物都離不開食物。如何獲得食物?這有兩種不同的途徑和方法。

  B.這篇文章主要說明的內容是:食物從何處來?

  C.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小行星星曆錶》一直把它作為已“遺失”的小行星處理。

  D.關於恐龍滅絕,目前存在兩種對立的理論,即“撞擊說”和“火山說”。

  5.下列詩句朗讀停頓錯誤的一項是

  A.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B.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

  C.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6.從語境看,下列句子加點的詞語使用不當的一個是

  A.相同的文學主張、狂熱的理想和共同的鑑賞能力與博學多識使他們兩人常常是一拍即合。

  B.打架子鼓的胡偉手腳並用,有條不紊,動作顯得優美、嫻熟,展示出他良好的基本功。

  C.不是要人家來發現,而是要毛遂自薦,要敢於說自己行,敢於把本事都拿出來。

  D.他在敵人的監獄裡受盡折磨,渾身被打得遍體鱗傷。

  7.下列句中的“於”字與“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中“於”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子墨子聞之,起於齊

  B.先生坐!何至於此

  C.今有人於此

  D.受地於先王

  8.選出對下列兩句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A.詩句以梨花喻雪,新穎奇特。

  B.這兩句詩寫出了春風吹拂,梨花盛開的美景。

  C“千樹萬樹梨花開”讓人在冰天雪地裡如同置身於大好春光之中。

  D.一個“忽”字,既寫出了塞外氣候的變幻奇特,又表現了詩人見到奇麗雪景後的驚喜之情。

  ***二***填空·簡答***共9分***

  1.成語填空。***2分***

  ①海*** ***石爛 ②天翻地*** ***

  ③揮*** ***自如 ④可歌可*** ***

  2.文學常識填空。***4分***

  ***1***儒家的經典著作“四書”是指:《_____________》《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是指《_____________》《書》《禮》《易》《春秋》。

  ***2***《梵高傳》的作者是美國傳記文學作家______________。《公輸》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公輸盤即民間所稱巧匠_________________。

  ***3***《荔枝圖序》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_____________。《陳涉世家》選自我國第一部_______________通史,作者_____________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

  ***4***《與朱元思書》的作者是南朝梁文學家__________。《西湖遊記二則》是明代公安派著名文學家_______________所寫。

  3.排列下面句子的順序,使語意連貫。***2分***

  ①另外,樹木的年輪裡,還儲存著當地的氣候、地震、火山爆發和水災旱災等豐富的自然資訊。

  ②人們所熟知的年輪,是樹木的年齡。

  ③因此,科學家十分重視從樹木的年輪裡獲取蘊藏著的科學資訊資料。

  ④—棵樹被鋸倒了,數一數樹墩上有多少圈條紋,人們就知道這棵樹有多大年齡了。

  排列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寫序號***

  4.根據語境,補出丙同學未說完的話。***1分***

  放學路上,甲、乙、丙三同學就課業負擔減輕的話題展開討論。甲說:“現在的作業少了,時間多了,我可以隨心所欲地看課外書囉!”乙說:“時間多了難道只是給你看課外書?學生嘛,還是應該看課本!”丙說:“你們說的都太片面, 。”

  二、古文閱讀***共10分***

  ***一***

  核舟記***節選***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1.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 ***2分***

  ***1***嘗貽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2***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2.上文通過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說明了核舟的 ,讚美了 。 ***2分***

  ***二***

  楚有祠①者,賜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選自《戰國策·齊策》

  【注】 ①祠:***cí***祭祀。②舍人:達官貴族家裡的門客。③卮:***zhī***古代一種盛酒的器皿。

  1.請從所學的課文中,找出與文段的畫線的“且”“亡”意義和用法基本相同的句子各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3.選出與本則寓言的寓意相對的一個成語。***2分****** ***

  A.畫餅充飢 B.畫地為牢

  C.畫虎類犬 D.畫龍點睛

  三、現代文閱讀***共25分***

  ***一***

  魯迅先生住在北京西三條時,你去訪問他,一敲大門,出來開門的往往是他自己;辭別時送出來關大門的也是他自己;坐下談天,給你泡茶倒水的是他自己;湊巧家裡有炒花生,有糖果點心時,拿出盛著食物的餅乾盒來餉客的也是他自己。這一些雖是生活的小事,但在當時的一些老爺們、“高等華人”們是不幹那種“卑賤”的事的;他們只須放大嗓音喊一聲“來——”,或者按一下電鈴,努努嘴,便什麼都有了。魯迅先生家裡雖然也僱有工人,卻總是自己操作。那時,他除在教育部任職以外,還兼教了好幾個學校的課。在當時那個社會裡,像這樣一個身份的人,出門總得坐一輛包月車。這是最起碼的***因為包車之上還有馬車與汽車***,每月所費也不過十五元左右。坐包車出去,冬天有棉車篷,膝前圍著一塊毛毯防寒;夏季支起帆布車篷,膝前罩著一張白布簾防晒;車前還有電石車燈。魯迅先生卻不論是上衙門,訪友,到醫院裡取藥,上街買東西,寄信……總是蹀躞街頭,離目的地遠一些的就自己臨時僱街車去,從不擺這類架子。記得在閒趣時他曾說過,坐汽車還有道理,取其快;坐包車和馬車就近乎坐八抬大轎了。

  1.根據語境解釋蹀躞***dié xiè***一詞的含義是 。***2分***

  2.這是《魯迅先生生活瑣記》中的一段,它從幾個方面表現了魯迅先生的什麼優秀品質。***2分***

  3.為本段劃分層次,並寫出層意。***3分***

  4.選段所運用的主要寫作方法是什麼?其作用如何?***3分***

  5.文中加點的“雖……但”;“卻”各起什麼作用?***2分***

  6.文中“從不擺這類架子”指的是什麼?***2分***

  ***二***

  《韓非子》說賽馬的妙法,在於“不為最先,不恥最後”。這雖是從我們這樣外行的人看起來,也覺得很有道理。因為假若一開首便拼命賓士,則馬力易竭。但那第一句是隻適用於賽馬的,不幸中國人卻奉為處世金針了。

  中國人不但“不為戎首”“不為禍始”,甚至於“不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驅和闖將,大抵是誰也怕得做。然而人性豈真能如道家所說的那樣恬淡,欲得的卻多。既然不敢徑取,就只好用陰謀和手段。以此,人們也就日見其卑怯了,既是“不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恥最後”,所以雖是一大堆群眾,略見危機,便“紛紛作鳥獸散”了。□□偶有幾個不肯退轉,□□受害的,公論家□異口同聲,稱之曰傻子。對於“鍥而不捨”的人們也一樣。

  ——選自《最先與最後》

  1.這兩段文字由《韓非子》中的話引出議題,即由“賽馬”聯想到了中國人的。***2分***

  2.把“不為最先,不恥最後”作為處世態度,符合作者看法的一項是***2分****** ***

  A.對“不為最先,不恥最後”都持肯定態度。

  B.對“不為最先,不恥最後”都持否定態度。

  C.對“不為最先”持肯定態度,對“不恥最後”持否定態度。

  D.對“不為最先”持否定態度,對“不恥最後”持肯定態度。

  3.填入文中空格處的關聯詞恰當的一組是***2分****** ***

  A.因為 從而 才

  B.如果 因而 便

  C.儘管 並且 就

  D.既然 而且 也

  4.中國人怕做“前驅”和“闖將”的原因是 。***2分***

  5.魯迅先生的雜文語言富於尖銳性和幽默感,試從文中找出一處,並略作分析。***3分***

  四、作文訓練***共40分***

  做過的事情,要反省一下,是否正確,是否還有缺漏;學過的知識,要反省一下,是否掌握,是否記得紮實;面對自我,要反省一下,是否正直,是否真誠堅強。個人,要反省;國家,也要反省;只要智慧存在的地方,就都少不了——反省。

  請以“反省”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1***只要與所給的話題有關就符合題意。

  ***2***自擬題目,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3***不少於600字。

  答案:

  一、***一***1.C***籟lài 械xiè 亙ɡèn***

  2.C***換——幻 障——嶂 新——心 唯——惟***

  3.C 4.B***“?”應改為“。”***

  5.D 6.D 7.B 8.B

  ***二***1.①枯 ②覆 ③灑 ④泣

  2.***1***《論語》 《詩》 ***2***歐文·斯通 墨子 魯班 ***3***白居易 紀傳體 司馬遷 ***4***吳均 袁巨集道

  3.②④①③

  4.略***答題須包含兩個意思:一是讀課外書要有選擇或說不能無選擇地看課外書,一是肯定鑽課本是對的,但涉獵課外書籍是有益的***

  二、***一***1.***1******王叔遠******或“他”***曾經贈送給我一隻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來***刻的是蘇軾遊赤壁。***關鍵詞:貽 泛***

  ***2***開啟窗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杆左右相對***或“雕刻著花紋的欄杆相對著”***。***關鍵詞:啟 望***

  2.精緻***精細,精巧*** 雕刻家的奇巧技藝***或“古代藝人的技藝精湛”***

  ***二***1.如:年且九十 河曲智叟亡以應

  2.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麼能給它添***畫***上腳呢?

  3.D

  三、***一***1.小步走

  2.從住、行兩方面,分別表現了魯迅平易近人,勤儉樸素的優秀品質。

  3.第一層***開頭到“卻總是自己操作”***寫魯迅先生家居“總是自己操作”的勤儉品質;第二層***“那時”到結束***寫魯迅先生出外也樸實而平易。

  4.對比。進一步突出了魯迅先生的優秀品質。

  5.“雖……但”把魯迅和老爺們“高等華人”聯絡起來;“卻”把魯迅和坐包車的聯絡起來。

  6.指的是“坐包車”。

  ***二***1.為人處世 2.D 3.B

  4.中國人不但“不為戎首”,“不為禍始”,甚至於“不為福先”。

  5.如:不幸中國人卻奉為處世金針了,“奉”“處世金針”寫出了這些人的愚蠢可笑,“不幸”極言使人痛心。又如:雖是一大堆群眾,略見危機,便“紛紛作鳥獸散”了。“紛紛作鳥獸散”形象寫出略見危機便紛紛逃避的不良的社會風氣。

  四、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