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碧螺春教案

  《碧螺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久負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來,以及採摘、製作和品嚐的情景,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2、瞭解碧螺春的傳說和採摘、製作過程,瞭解有關茶文化的資訊。

  3、瞭解茶鄉人的生活和生產情況,感受茶鄉人生活的美好。

  4、體會作者描寫的細緻與準確,積累相關的詞句。

  教學重難點:

  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和拓展資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體會作者描寫的細緻與準確。

  教學過程:

  一、 整體回顧,期待美

  1. 先板書好,上節課我們初讀了碧螺春,這節課讓我們來品讀《碧螺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知道碧螺春這篇課文共向我們展示了三幅畫面,回憶一下,哪三幅畫面?老師隨即在黑板上板書:清晨採茶、入夜焙茶、月下品茶。

  首先讓我們隨著作者的足跡一起走進江南明媚的春光,走進清晨採茶圖。

  教師泛讀,同學們欣賞。

  師:多美的景色啊!看那鋪滿金光的茶園,聞聞淡淡的花香,聽聽江南女子銀鈴般的歡笑聲,真是人在畫中游啊!請同學們自由讀讀感受一下,你覺得哪句美,就多讀幾遍。

  交流 我覺得這句美,哪美。。

  1、你怎麼理解“翠綠欲滴”?

  2、看茶山景色,描述看到的景色。一個字就是綠,一個詞就是翠綠欲滴。***綠、空氣清新、天高雲淡、等***。

  每到採摘季節,春意盎然,滿山蒼翠,茶香百里。真是“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片。

  3採茶姑娘的神態美,讀到“神采飛揚”,時就問:你怎麼理解?看出了採茶姑娘的什麼?身影美,採茶姑娘除了美,你還讀出什麼?***勤勞、靈巧、心情愉悅。******也許這點不用問就能說出。***讓我們欣賞一下身著漂亮衣服的採茶姑娘。***片***這麼美的山,這麼美的人,是隨著幾聲雞鳴,隨著整個湖山的醒來而活躍起來的。讓我們走進茶樹大的生長環境,湖山。***出片,教師先讀下面的綠的,一生讀上面的黑的。***讓我們再次感受茶山的人美,景美。配樂讀全段。老師讀第一句,男、女生一對一句讀。

  1. 入夜焙茶圖

  概括清晨採茶美,板書。

  師:採茶圖將我們帶入了詩畫般的意境,而碧螺春是不做隔夜茶的,清晨採摘之後就要立即挑揀、焙制。因此,入夜後,山村裡萬家燈火,又是另一番繁忙的景象。概括小標題板書 入夜焙茶忙。快速瀏覽入夜焙茶圖,想一想,焙制之後的碧螺春又被稱作什麼呢?***工藝茶。***

  師:你是怎麼理解這個“工藝茶”的呢?

  精湛的技藝、手工製作而成、象工藝品那麼精緻……

  師:為什麼稱碧螺春為工藝茶呢?請大家默讀入夜焙茶圖,結合具體詞句讀出它帶給你的感受。

  ***1***焙茶手的動作:第2句

  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葉如同一條青龍上下翻飛,煞是好看。

  1、 動作,感受到工藝的複雜。找出動詞。再從本段中找出其它炒茶的動作:拌、捻、捏。積累。師:這些帶提手旁的字都表示動作。在這都表示採茶的動作。副板書,讀,積累。

  師:從這幾個動詞你有什麼感受?

  生:從四個忽而可以感受到茶手動作很快。各個動作交替出現。讀這四個“忽而”的句子。連貫熟。也可以問從前面這四個短句你還讀出什麼?

  師:在這裡還有什麼感悟?

  生:“一條青龍上下翻飛”炒茶的美。

  師:作者如此精準的描寫,使我們在讀文時就彷彿身臨其境。

  師:如此嫻熟的炒制技術,炒製出的碧螺春茶,可以成為“工藝茶”嗎?***可以***。

  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葉如同一條青龍上下翻飛,煞是好看。無怪乎人們稱它為“工藝茶”了。

  ***2***手工炒制 第1句

  滾燙

  師:焙茶手需要在這麼熱的大鍋內用血肉之手來回翻拌,又有什麼感受?

  生:這些焙茶手們在長期的勞動中已經練就了一雙鋼鐵之手,已經做到了“真金不怕火煉”,

  師:我們不僅佩服他們的本領,更敬仰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

  1、2兩句一起

  師:讓我們一起親臨焙茶現場,領略茶手精湛的技藝,欣賞青龍上下翻飛奇觀。***播放焙茶視訊***

  又有什麼感受?***焙茶手動作的嫻熟,技藝的高超,炒茶的不容易***

  師:當茶如青龍上下翻飛時,當滿屋瀰漫濃郁的芳香時,如果你是茶手,會有什麼感覺?***陶醉,能經常聞到香氣高興,如果是我我也願意……***

  師:看,這位同學也被陶醉了,讓我們將對茶手的這份敬佩、讚美和羨慕送入文中。讀第一、二句。

  師:這真是凝聚著焙茶手智慧和汗水的“工藝茶”呀。教師引這句,出示

  無怪乎人們稱它為“工藝茶”了。

  ***3***碧螺春焙炒前後的變化。***轉:碧螺春焙炒前後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① 引讀。***指名學生讀下一段***

  起初,剛摘下來的新鮮葉芽是翠綠欲滴的。焙茶過程中,隨著水分的蒸發,葉芽的顏色變***深***了,形狀變***細***了,條索纖纖,***蜷曲成螺***。這時一邊降溫一邊揉捻、搓團,待到茶葉捏攏放開就能自行鬆散之時,滿屋子已瀰漫著濃郁的芳香。

  ***4***幹而不焦

  引讀:“雖然幹……但不焦,雖然脆……,雖然青……,雖然細……”

  幹、脆、青、細 不焦、不碎、不腥、不斷

  這個火候好掌握嗎?談談你的理解或感受。

  真所謂增之一分則過,減之一分則不及。他已經不是普通的茶葉了,在焙茶手的精心製作下,已經誕生了真正的藝術品。齊讀“幹而不焦……”

  師:如此上等的好茶,怪不得清朝的未震鈞在他的著作《茶說》中寫道:茶以碧螺春為上,不易得;如此工藝之茶,讓我們再來感受一番。誰能將我們剛才的感受送入入夜焙茶圖,完整地展現這工藝茶的焙制全過程。

  3、.月下品茶圖

  師:如果說看製作碧螺春茶有一種新奇的感覺的話,那麼品嚐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種陶醉的感受了。讓我們一起走進月下品茶圖。

  如何品茶?資料片。

  師:請大家美讀月下品茶圖,看你在美讀中,被什麼而陶醉?出示:我陶醉在——之中。

  學生讀後,師:把你的陶醉於大家分享,我陶醉在了——。

  回答我陶醉在了什麼之中,並讀相應的句子。

  ***1***陶醉在碧螺春茶動人的姿態中。***讀句子。***

  師: “一旗一槍”的意思就是一葉一芽。為什麼稱為“一旗一槍”呢?***出示圖片“一旗一槍”的洞庭碧螺春茶葉。***仔細看看這樣的茶葉想不想紅纓槍“槍頭”呢?所謂的“旗”就是指“葉”;而“槍”就是“芽”了。***

  師:讓我們來領略碧螺春的動人姿態。***播放視訊***在碧螺春的沖泡過程中,我們可以欣賞到雪浪噴珠,春染杯底,綠滿晶宮的奇觀。再來欣賞一組圖片。

  師:陶醉了嗎?讓我們將這份陶醉融入到碧螺春的動人姿態中去。

  ***2***醉在碧螺春茶淡淡的清香中和甜津津的味道中。***讀句子***

  ***3***朦朧的月光,清香的茶水,真誠的朋友,邊喝邊聊,真是不亦悅乎。

  師:請同學們想象,***播放音樂***每到夕陽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擺上一張桌子,幾個人團團圍坐,取一套青花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溫開水,然後分別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看著杯中嫩綠透亮的葉芽,嗅著空中溢滿的茶香,促膝談心,是怎樣的一種溫馨的意境啊!

  師:此時,你又有怎樣的感受。***交流***

  師:***配樂齊讀這一小節。***讓我們將這份陶醉帶入這段文字,去感受這份動人的情趣。

  三、整體回顧,拓展遷移

  1.師:碧螺春以它獨特的色、香、味、形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碧螺春是我國名茶的珍品,以色豔、香濃、味醇、形美,聞名中外。也怪不得有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餘,還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出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裡,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指名讀,齊讀。

  師:從課文的字裡行間中,我終於明白了碧螺春為什麼能成為歷代朝廷的貢品,當今的珍品。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品讀欣賞,將你的感受也送入到這詩句之中吧!

  出示一組填空: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裡,我看到了 。

  生:在甜津津的碧螺春茶湯裡,我看到了採茶姑娘辛勤的勞動。

  生:在天衣無縫的碧螺春茶湯了,我看到了焙茶手繁忙的身影。

  生: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了,我看到了焙茶手欣慰的笑容。

  ***3***一篇碧螺春讓我們品嚐到了它那獨特的芳香,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更讓我們開始走進茶文化,感受那樣一種耐人尋味的文化的味道。同學們,這僅僅是一個開始,茶文化還有更多的內容值得我們去探究。相信在你們在領略偉大祖國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也會使你的生活多幾分詩意和文化色彩。課下我們可以接著對中國茶文化進行研究:

  推薦兩個網站。碧螺春網,七碗茶網。

  26 碧螺春

  清晨採茶美 人 景

  入夜焙茶忙 工藝茶

  月下品茶醉 色 香 味 形

  冀教版碧螺春教學反思

  《碧螺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碧螺春名字的由來和採摘、焙制、品茶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愛和對勤勞、聰明的勞動人民的熱愛。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充分利用本地是茶果之鄉的“資源”,把閱讀教學與生活體驗緊密聯絡,把生活帶進課堂,把課堂引向生活。

  課堂上,我將學生分成幾組圍坐,準備好碧螺春、綠楊春***本地特產***茶葉及簡易茶具,創設一個圍坐品茶的情境,從品茶入手學習課文。在教學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個詞──生活、體驗。一開始就由生活中給客人倒茶談起。這並非多餘,一方面自然地不失時機地進行了文明禮貌教育,一方面又調動生活經驗,引起本地茶綠楊春和碧螺春的初步比較,訓練學生留心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似乎與語言文字的訓練無關,但卻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暗含了思維的訓練,善觀察善分析,不僅僅是語文學習所需的。

  然後,由學生自己動手泡上一杯碧螺春,在課堂上給學生實踐體驗的機會。《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這個實踐環節中,我將生活中的沏茶搬到課堂上來,學生對沏茶的過程會有豐富的體驗感受,在此基礎上讓他們交流。因為課堂教學的本質就是一種交流,“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這種綜合能力,只有通過交流才能顯現。師生間的交流、生與生之間的交流,可以互相啟發,加深感受與理解,在交流中老師可以理解感受所達到的程度。

  最後,通過學生滿含真情的交流,我見時機已到,便引導學生通過文字來“享受”沏茶這一過程,自然地將教學流程引到朗讀品位這一重點,水到渠成。

  課後,我設計了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從以下幾個題目中選擇一項認真做好調查,精心構思,試著寫一篇文章。通過走訪參觀等,對家鄉茶綠楊春作更加全面深入的瞭解,然後:

  ①、模仿《碧螺春》寫一篇介紹綠楊春的文章;

  ②、比較綠楊春和碧螺春的異同,並圍繞這一內容寫一篇文章,如《綠楊春與碧螺春之比較》;

  ③、家鄉茶綠楊春雖然已小有名氣,但名氣還不及碧螺春,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綠楊春,請你為它構思一個宣傳方案。可以同他人合作***2-4人***,共同完成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