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反思總結

  《狼牙山五壯士》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狼牙山五壯士》一文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於犧牲的精神.而體會五壯士的思想感情,偉大的獻身精神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在教學中,為突破這一重點,我設計了兩次討論:

  1,選擇絕路部分:

  五壯士完成掩護任務後,面臨著怎樣的選擇 請同學們讀第3自然段思考,然後同桌互相討論一下:選擇往部隊主力轉移的方向意味著什麼 選擇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又意味著什麼 討論之後再深入研讀他們是如何選擇的 從"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士們也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後面."這句中的"斬釘截鐵,熱血沸騰"這兩個詞以及剛才的討論中你能感受到什麼 使學生通過討論明確班長在選擇絕路時態度堅決果斷,戰士們情緒高漲是因為他們有崇高的為群眾和連隊而獻身的精神.

  2,英勇跳崖部分:

  第二次討論安排在英勇跳崖部分,關鍵問:五壯士在跳崖之前有哪些舉動 學生讀書後找出"眺望連隊主力和群眾""望望向上爬的敵人""砸槍"然後組織學生討論:眺望和望望可以互換嗎 為什麼 砸槍這一細節描寫說明什麼?

  經討論學生明白了:眺望是向遠處看,寫出了群眾和連隊已在戰士的掩護下安全轉移,表現了五壯士對人民的無限熱愛.望望是向下看,說明敵人上當了,被五壯士牽著鼻子走,表現了戰士對敵人的蔑視仇恨.砸槍更表現了五壯士對敵人的刻骨仇恨,什麼也不給敵人留下.這一討論,使學生明確五壯士選擇跳崖是他們勝利完成任務沒有牽掛又不願讓敵人俘虜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這一選擇又一次體現了他們熱愛人民,仇恨敵人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的獻身精神. 更多內容請訪問放歌教學網

  通過以上兩次討論,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創設了討論情境,在交流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髮現,感受,評價,認識得到了提高,還培養了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五壯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昇華,課文的重點得到了突破.

  篇2

  這節課我做到了四“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讀”;讓學生有機會“問”;讓學生能經常“議”;讓學生能自由“講”。如片斷中我讓學生觀看課文插圖後,提問“大家這幅圖想說點什麼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觸圖生情,紛紛舉起了手。

  大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既表達了心聲,又張揚了學生個性。學文後,引導學生再對比中體會2、4段在寫法上的異同!學生通過前文學習和對比閱讀。知道兩段都是描寫五壯士奮勇反抗、頑強擊敵的場面,都寫了人物的動作,但第二段的描寫重點寫了每個人作戰十的神態和動作,第四段則從側面——敵人的悲慘下場來表現五壯士的機智、英勇,突出他們對敵人的仇恨。

  在學文體會時,引導學生抓住第二段中人物神態的詞,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觀看過的戰鬥題材的影視劇***來想象五壯士可能說些什麼?以此來體會文字內容,再次朗讀時,學生的情感就更易激發和表達了。 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語進行理解,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從而讓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學達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在指導學生讀書時,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朗讀也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好方法。

  這樣的設計,不但能突出重點,而且能使教學牽一髮而動全身,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3

  《狼牙山五壯士》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戰士成功地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最後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

  在出示課題,匯入新課時有學生提問:為什麼稱這五位戰士為“壯士”?對呀,我突然想到何不就以這一“壯”字來組織教學呢?

  一、找“壯”稱

  讀過本文的人都知道,文中對這五位英雄有兩個稱呼——“戰士”和“壯士”,我首先讓孩子們找一找,文章的哪一部分是稱呼他們為“戰士”的?從哪一部分開始又稱呼他們為“壯士”了?為什麼?循著這一問題,孩子們認真地讀著課文,然後他們真的有了重大發現:文章的前半部分,在介紹他們完成連隊下達的任務時用的時“戰士”,而後來他們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頂峰,英勇殲敵並壯烈跳崖,是戰士們為了連隊主力和老百姓的安全、為了體現對日本人的仇恨,不惜犧牲了自己,充分顯示了五位壯士的“壯志凌雲”,稱他們為“壯士”更為合適。

  二、觀壯行

  指導學生繼續讀課文,使他們瞭解到從文章第二自然段開始,寫五位壯士誘敵上山,痛擊敵人的情景。文章先概括地講五位壯士一邊“利用險要的地形把衝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一邊“把大批敵人引上狼牙山”。接著,抓住每個壯士的特點分別描寫與敘述,表現出他們對敵人的刻骨仇恨。文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講五壯士把敵人引上頂峰,英勇殺敵,著重寫了班長負傷後,在彈藥用盡的情況下,如何帶領戰士們用石頭與敵人奮戰到底,其中“擰、搶、奪、舉、喊、砸”等一系列動作,進一步突出了五壯士行為的壯烈。而文章的第六小節到末尾,集中表現了五位壯士抗戰到底,捨生忘死的壯烈精神與英雄氣概。開頭兩句描寫了五壯士完成掩護任務後的欣慰情狀,“屹立”一詞,突出了五壯士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眺望”蘊含著對人民群眾和主力部隊安然轉移的欣慰和懷念,“回頭望望”寫出了壯士們對敵人的蔑視。接著,寫班長帶領壯士縱身跳崖,“像每次發起衝鋒一樣”、“昂首挺胸”、“壯烈豪邁”等詞句,具體刻畫了五壯士在面對生與死兩條道路決擇時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