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想學習應該怎麼辦才好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愛學習,老師家長都很頭疼,為此,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學生不想學習的解決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學生不想學習的解決方法

  一、過分督促孩子是不妥當的

  有的家長生怕孩子落後,孩子動作慢了一點,忍不住要催促。孩子做作業,忍不住要去指指點點;成績差了幾分,少不了要警告幾句。認為督促孩子愈多,孩子進步就會愈快。其實這樣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為什麼呢?

  1.老是被人督促著學習,孩子就非常被動,時間長了,就失去了學習主動性。適當的提醒、督促是必要的,但督促最終是為了孩子自己主動去學習,所以督促只能適當,而且要講究方法。比如孩子玩得久了,家長可以說:“你準備什麼時候做作業呢?”提醒孩子學習要自己安排,如果家長每天老是命令說:“該做作業了,不要玩了!”這就使孩子沒有了主動。

  2.督促孩子學習切忌嘮叨,切忌大事小事都要干涉。在家長的絮絮叨叨、指責數落中,孩子決不可能有積極愉快上進的情緒,很難進行主動積極的思考。家長的嘮叨,不停的催促、訓斥,使家庭氣氛緊張,使孩子緊張,無法獲得寬鬆寧靜,影響學習。做家長學會長話短說,不必要的話不說。

  3.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也不能過分督促,提出要求,就要求孩子一定做到。養成習慣不在於每天催促,而是要求每天做到。有的家長不停地催促:“起來起業!快點,快點!”孩子越拖拉、越被動。有的家長做得很不錯,告訴孩子每天必須做到按是時睡覺和按時起床,別的暫時不要求,讓孩子感到這件事的重要。之後,孩子有做不到的時候,家長非常堅決、簡單地說:“必須做到。”不許拖拉和討價還價,孩子做到了,就給予誇獎。這樣才能促使孩子的自我管理、主動能力得到很多的發展。

  總之,家長的督促要著眼於孩子主動性的發展,不少孩子學習差、習慣差,往往不是因為督促太少,而是因為督促過分,使孩子失去了主動性造成的。

  二、創造適宜孩子學***氣氛

  學習是一種獨特的大腦活動,需要適宜的氣氛。這種良好氣氛是保證孩子形成主動學習狀態的重要條件。對此,家長要注意以下幾點。

  1.切忌說教氣氛,注重一點一滴養成。

  有家長認為,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必須經常說很多道理,其實不是這樣,家庭教育要注意養成,注重潛移默化,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依靠一次次地重複以成自然。濃厚的學習興趣依靠一點一滴培養起來,令人乏味的說教會破壞適宜學習的氣氛,所以家長要學會說短話,保持正常的家庭氣氛,讓孩子感到平和、寧靜、有安全感。

  2.切忌“轟轟烈烈”,注重循序漸進。

  由於對孩子寄予很大希望,家長容易制定許多教育計劃,抓緊一切機會和空閒讓孩子學這學那,把家庭教育弄得轟轟烈烈,氣勢很大,這是同有必要的,孩子的學習長達九年、十幾年的時間,轟轟烈烈的氣氛破壞正常學習程序,就如我們食用的米、面、飲用水,味都是淡淡的,因為淡,才能長期食用,所以適宜於孩子的學習氣氛不應該是轟轟烈烈的。以轟轟烈烈開始的家庭教育,必定以有始無終而結束。

  3.切忌嚴厲氣氛,注重營造寬鬆。

  嚴厲的氣氛並不適宜大腦思考,學習是大腦的活動,大腦如果處於恐懼和驚惶之中,是不可能出現積極狀態的,用腦需要寬鬆的環境。有的家長在孩子做作業時,守在一旁,孩子稍稍做錯了一點,就厲聲訓斥,甚至一耳光打過去。這種緊張的氣氛使孩子恐懼,大腦的思考被嚴重抑制、擾亂,嚴重妨礙孩子的學習。

  4.切忌支配氣氛,注意讓孩子主動。

  家長要用心創造一種氣氛,就是讓孩子自己主動學習,而不是每天放學回到家就聽從安排,什麼時候作業,什麼時候玩,形成一種絕對支配和被支配的氣氛,這對孩子學習是不利的。比如一年級孩子剛上學,回家肯定要問家長:“媽媽,現在可以玩嗎?”這時家長要指導孩子開始學會自己安排學習和玩耍,家長可以說:“你能自己安排嗎?不會的媽媽幫你。”這樣可以發展孩子的主動性,學著自己安排學習。

  學生不想學習的解決建議

  首先,要讓孩子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培養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獨立、認真、紮實地做好學習中應該做的每件事情,解決好學習中遇到的每個問題,處理好有關學習的每個細節,儘量不需要別人的提醒,進行自我管理。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海洛夫斯基,在其小時候時,有一天,他從學校回家,愁眉苦臉的,吃飯也心不在焉。媽媽發現他不開心,問他怎麼了時,他說:“沒什麼,老師佈置的一道題我做錯了,現在還沒找出錯在哪兒。”飯後他又開始思考那道錯題。這時姐姐弟弟們正在玩遊戲。過了一會,弟弟來敲門,邀請他一起玩,他說要先把那道題做出來。又過了一會兒姐姐也來邀請他一起玩,他仍在演算題目。姐姐熱心地說“要不我幫你把它做出來,這樣你就可以和我們一起玩了。”他說:

  “不,姐姐。還是我自己來吧。”果然,他很快就把題目做出來了。然後快樂地和姐姐弟弟們一起玩遊戲了。海洛夫斯基從小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對待學習的認真態度,就特別讓人欽佩。

  我們家長應該多利用這樣一些認真對待學習,讓人欽佩、感人的故事,讓孩子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要獨立、認真、紮實地做好學習中每件事情,以達到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其次,要讓孩子形成對學習如飢似渴的需要,培養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孩子形成對學習如飢似渴的需要,養成隨時隨地只要有一點時間就要用來學習的勁頭。就拿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來說吧,他就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讀書上。他還說,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會有的。

  再看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費米,小時候特別愛讀書,接受能力很強,學校所開設的課程怎麼也“喂不飽”他。他就去找“零食”——課外書來讀。他常常到露天廣場去,收集到不少“寶物”,買了很多物理學方面的書來讀。有一天他帶回論物理數學的兩本書,他告訴姐姐,他要馬上讀這兩本書。讀到興奮處,他自語道:“這本書是多麼有意思,你們一點也想象不出來……”他的勤奮、好學和上進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鄰居阿米迪教授。教授很喜歡他,看出他是一塊“好料”。常常出一些顯然高出費米水平的題目讓他做,並不希望他全部解答出來。可是費米總是一會兒就全部解答出來了,還常常纏著教授出一些更難的題目“過過癮”,教授出一些他自己還未解答的題目給費米。奇蹟出現了,費米居然也解答出來了!教授讚賞他,把自己所有的有關物理和數學方面的書按合理的順序一本一本的給他學習。他如魚得水,盡情地在物理和數學構成的知識的海洋裡遨遊。教授的精心培育和幫助,讓費米中學結業時就有了廣博知識和深刻獨到的見解。

  事實上,一個學生只有形成了對學習如飢似渴的需要,他就永遠不會抱怨時間不夠用,因為隨時隨地,只要有空閒,他首先想到的事情總會是學習。這樣就能把零散的時間利用起來,主動去學習,主動去尋找和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學習資源,主動挑戰學習中的任何困難。

  再次,要讓孩子主動調節自己的學習行為,培養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水平在不斷變化,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也在不斷地變化。但學生學習的環境,卻不由學生決定。當一個學生總在抱怨自己的環境不公的時候,他的注意力十有八九已經脫離了學習本身,他的能力將浪費在抱怨中。我們要對學生這些方面進行正確的評價和審視,要保證學生學習的程度和質量,更重要的是要保證學習方向的正確,要讓學生主動調節自己的學習行為,適應不同的環境和需要。

  比如,日本著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福井謙一,家境小康,他是家裡獨子,父親寄予厚望。當他的化學測驗,再一次不及格時,他手足無措,冥思苦想了整整一個下午,才告訴父親說:“爸爸,我不想讀書了,我可能不是塊讀書的材料……”

  “孩子,不管你幹什麼,都必須讀書。不讀書,你就沒有文化,以後什麼也幹不成。無論做什麼事,都可能遇到挫折。總是退縮可不行,必須勇敢地去面對它、克服它,才能真正超越。”他的父親耐心地開導他說,“孩子,你要記住——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父親的話打動了他。他表示要努力學習,於是制訂好學習計劃,安排好學習時間,從頭開始補。努力了一個月,測驗雖然還是不及格。但是他不灰心,繼續努力,再次測驗時,他終於及格了。半個學期後,他的成績扶搖直上。第二期他當上了化學科代表,並且參加了競賽。

  一位父親能及時調節自己孩子的學習行為,我想我們家長都能做好學生這方面的工作,讓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堅持下去,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最後,要讓孩子正確對待別人的幫助,從而培養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常常有學生抱怨自己的學習不好是因為老師和父母幫助不夠,或者不給自己請家教之類的。其實,如果稍微細心些,就能發現越是學習好的學生,越是有理想的人,對別人的直接幫助需要得越少,他們更多地自己埋頭鑽研。別人的幫助,對他們來說主要是起提供不同資訊,拓展他們視野的作用。

  著名的自然科學家愛因斯坦,在步入自然科學領域的最初,有一個人對他的影響很重要,他就是來自俄國的大學生塔爾梅。是他把開啟自然科學殿堂大門的第一把鑰匙交給愛因斯坦的。那本讓愛因斯坦終身難忘的《神聖的幾何小書》便是他送給愛因斯坦的。一開始,塔爾梅總是和愛因斯坦談論數學問題,越談就越引起愛因斯坦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對學校枯燥教學方式厭倦的愛因斯坦乾脆自學起微積分。學醫的塔爾梅不久後就不是愛因斯坦數學上的對手了,但他依然熱情地為愛因斯坦介紹當時流行的種種自然科學書籍和哲學著作。

  由此可見,對於聰明的頭腦,最有效的辦法往往不是直接去教他們如何去學習。最有幫助的是能夠啟發他們思維的資訊和資源。

  學生不想學習的原因

  1.“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看不到希望”——根源:不瞭解自身潛能優勢

  這類學生看不到自己有多大希望,表面在學,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

  根源於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往往不客觀,僅僅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全盤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對自己絕望。需要全面充分的瞭解自己的潛能優勢。

  2.“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不知道為啥而學”——根源:目標不明確

  這類學生不知道學習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多數是為父母、為老師、為考上好大學而學,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更沒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隨大流,過一天算一天。

  需要明確目標,幫助其專業定位,給他看得見的未來,才能重新喚起學習動力!

  3.“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不會學”——根源:學習技能低

  這類學生的學習技能發展滯後,學習方法不得當,學習任務經常完不成、容易陷入書山題海、產生知識漏洞。

  急需提升如:學業目標管理能力、時間管理能力、課堂學習效率、各學科學習技巧等學習技能。

  4.“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學不會”——根源:認知能力低

  這類學生與學習有關的基礎認知能力,比如:工作記憶能力、思維轉換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有待提升,這些能力有一項不足則直接影響學習效率,且學生儘管在學習上付出很多努力,但收穫甚微,還會嚴重影響其學習積極性,並且這類問題不容易被發現,無論是學生自己,還是教師。

  5.“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沒法學”——根源:情緒不穩定

  這類學生容易受周圍環境、人際交往等因素影響從而無法安心學習。

  比如常見的考試焦慮、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堅持性差、厭學、抑鬱等等,這些困擾過度地消耗了學生的心理資產,縱使潛能再好也得不到最大的發揮,最終學習也受到嚴重干擾。

1.為什麼我總是不想學習

2.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方法總結

3.學習不敢為不想為不會為心得體會3篇

4.不想上學的心情說說

5.關於不想上學的說說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