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出國學習心得體會範文3篇

  大學生出國學習是很好的深造機會,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大學生出國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大學生出國學習心得體會範文1:

  美國當地時間11月15日下午3時,記者來到了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區的耶魯大學。在耶魯大學的訪問中心,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現在耶魯大學攻讀社會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的高蕊,給記者講述了她在耶魯大學的學習和生活,以及申請耶魯大學的心得體會。

  學習任務繁重 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在看書

  “在耶魯大學的學習,還是相當緊張的,我在一二年級時幾乎沒有休息時間。”高蕊說,剛到耶魯大學時,一般每星期只有兩個課時,每課時為50分鐘,但她在開課前,老師要求學生必須要做大量的閱讀。“我當時選修了4門課,每門課每週的閱讀量不少於300頁,每次看完還必須做個總結。那時我幾乎每天跳下床就開始閱讀,除了吃飯和睡覺都是在讀書。”

  每次期末考試也很重要,對學生壓力就相當於中國的高考一樣。耶魯大學的老師很重視學生的知識掌握和獨立研究能力,要求學生每個月要獨立做出一個專案,並且給出研究資料,最後形成一個詳細的報告。

  目前,高蕊的學習壓力相對輕鬆了一些,因此,在學習之餘,她還在繫上的研究生錄取委員會實習,她告訴我們,主要負責對國際學生申請研究生材料的稽核。今年五月,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主席的邀請,美國耶魯大學百人代表團赴中國進行了為期十天的參觀訪問,高蕊也有幸成為了耶魯大學代表團的一員。

  拒高蕊介紹,目前在耶魯大學就讀本科的中國學生大約有30多名,研究生200多名,另外有交流學者300多名。耶魯在中國招收的學生大多都來自一些中國的外語學校。耶魯的本科雖然看重學生的成績,但是更看重成績之外的能力,比如學生是否具有領導才能、是否得過獎,以及是否具有一定特長和過人之處。“去年我們系的招收的一箇中國的新生就會五六種樂器,並且英語也特別好,因此很順利的就被耶魯錄取了。”

  對於在耶魯大學的留學費用情況,高蕊告訴記者,在耶魯大學,本科生的費用約每年4.5萬美金,研究生費用一般在2-3萬之間,商學院的費用更高達7萬美元,但這些費用包括學費、生活費和住宿費。耶魯大學的獎學金和助學金系統非常完善,一旦學生被耶魯大學錄取,都不必考慮費用的問題,因為耶魯大學是不會讓學生因為經濟原因失學的。雖然大多數中國學生都在校內外實習或打工,但都不是因為學習和生活費用的問題,而是為了提升能力和積累工作經驗。

  談到當初成功申請耶魯大學的經驗,高蕊也有一些心得。“申請耶魯大學研究生的競爭非常激烈。就我們社會學系而言,去年有200個人遞交了申請,最後只錄取了6個人。”高蕊認為,國內很多學生和家長認為申請國外的大學,託福成績越高越好,其實這是個誤區。美國老師主要看重學生的學術能力,比如文科學生在本科時是否有論文發表,理科學生是否有過一些專案研究。老師會從會你的某一篇論文來判斷你是否有學習潛力,如果論文裡沒有鮮明的觀點,基本上都不會被考慮錄取。

  “我從北外畢業後,先在了美國的另一所大學學習了一年,並且拿到了一個學位,才開始申請耶魯大學的。”高蕊當時向現在的導師提交了一篇論文,談的就是外國媒體如何看待中國,論文跟她申請的社會學相關,主要是媒體研究方面的課題。我的導師也專門從事這方面研究。據導師後來稱,他比較喜歡高蕊在這篇論文中的觀點。

  因此,高蕊認為,學生在申請耶魯大學前,應該重點了解導師的研究領域和理論,這對申請的成敗相當重要。此外,以前就讀學校的老師寫的推薦信也很在申請中佔有很大分量。

  對於語言,雖然高蕊在耶魯大學前,託福得了滿分,GRE也考了2300分,但是她認為,語言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並不是她能夠成功申請耶魯大學的關鍵原因。

  大學生出國學習心得體會範文2:

  9月,我參加了學校的留學專案,到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印第安納大學學習,有很多收穫體會。

  學習氛圍。到美國以後,不知道是不是語言不通的原因,總覺得自己需要多花時間學習,在美國的這一年可以說是我大學四年裡最辛苦的一年,其實每個學期的課程比在國內少了將近一半,可是花在學習上的時間確實比在國內多,特別是第二個學期。還有一點感觸很深,就是美國學生的悠閒,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感受,特別是進入夏季,在學校的草地上,基本上隨處可以看見拿著書本晒著太陽的美國學生,悠閒但不散漫,總覺得這種情形在國內是看不到的。

  學習難度。說實話,去美國之前,一直以為美國的課程會很輕鬆,結果恰恰相反。以前以為美國沒有考試,結果每門課最少都有兩次以上考試;以前以為美國的課程沒有作業,結果作業非常多,讓我有種回到高中的錯覺。也許是因為以前有這些錯誤的認識,所以反而對這些事情有了更深的感觸。說實話,雖然在美國學習生活比在財大要累,但是卻覺得更加充實,或者說更有滿足感。

  關於美國的老師。不知道該怎麼說,有點失望,老師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其實後來仔細想想,似乎從來沒有人說過美國的老師一定比中國的老師好,後來自己再想為什麼會有這種錯誤看法的時候,突然明白一件事情:學習的關鍵不在老師,在自己。

  也許我們往往需要經歷了才能長大,我是一個喜歡胡思亂想的人,到美國這幾個月,感觸多的同時也想了很多,也許很亂,不過卻是最真實的感觸。我到美國校園的第一天,我就覺得這是一個應該要學習的地方,我不知道是不是國內的高中應試教育太過嚴苛,到了大學的第一天就想著放鬆,然後這一放似乎就有點收不回來了,我不知道是什麼導致了這種差異,但是這確實是我最真實的感受。

  其次,說句實話,我比較喜歡美國的考試方式,雖然平時會累一些,但是起碼期末考試的時候相對沒有這麼累,而且我覺得平常有一些考試的壓力,也許會學得更好。其實,關於這個想法,來自於學習美國聯邦稅法的時候,每次快要單元測試的時候就在想,這要是在國內多好,但是就我個人而言,其實我更喜歡這種教學方式,因為我不用每到期末就開始緊張,可能因為我自己比較懶惰,平常多考試,不會讓我覺得學得很厭煩,或者說讓我學起來比較有動力。

  再者,我覺得美國老師上課好像更注重實用性,他們對理論的講解相對偏少,可能因為我在國內和在美國都學了稅法,對這門課的感受是最深的,在美國的教科書上是看不到稅法條款的,當然不排除是因為美國的稅收條款太過於複雜的原因,但是上課的時候老師講解的內容確實更多的是圍繞怎麼樣進行納稅申報,同時,基本上比較重要的內容都會在星期五也就是在機房上課的時候,帶著我們實際進行一遍操作。

  說到實用性,有一件事情一定要說。就如我在內容中講到的一樣,在商業法律環境這門課上,老師曾經讓我們去法院聽一次審理,說起來不好意思,就為了這個我們一群人跑當地法院跑了3次,第一次還跑錯地方,還有一次在那裡傻等了一個多小時,但是現在想想,我想說這是一筆財富,也許數額不大,但是對於我這個年齡來說,還是相當可觀的:在那樣一個陌生且語言不通的國家,完成這樣一件事情,其實是意見相當有滿足感的事情。這是一種經歷,最少它讓我知道,很多事情遠比想象中不一樣。

  最後我想說,美國9個月的學習生活讓我明白了兩件事情:第一,我真的非常討厭期末考試,因為比起這種一次定生死的考試方式,我更希望能將平常的努力體現出來,在我第二個學期的學習中,我一共選修了4門課,4門課中有3門課,即使不參加最後的考試我都可以通過這門課,這個結果讓我在收拾行李準備回國的時候能夠放鬆心態,輕鬆面對,如果說一定要對學習的課程有什麼意見,我的意見很簡單,那就是加大平常成績佔的比例,減輕期末考試所佔的比例,畢竟學習不是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的事情;第二點,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我上的所有課程的老師,沒有喜歡讓學生自己上臺做報告的,基本上都屬於比較喜歡考試的。聽一起上課的同學說,有很多課程老師很喜歡讓學生自己作報告,這些報告有點類似於我商業預測課上老師喊交的那份報告,根據課上所學的內容,選擇某一個主題然後進行分析、研究,據說在一門需要介紹食品的課程上,美國學生還買了一個很大的披薩去。其實,提出這個來說,是我覺得在國內需要我們自己去思考的東西太少,或者說老師太過於信任我們,總是要求我們去看,但是不要求我們把的結果寫下來或者表達出來,而這樣放縱我們的後果就是到最後看的人太少,根本達不到老師希望的效果。

  九個月的時間不長不短,卻讓我明白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學習可以很輕鬆,但是這種輕鬆是有代價的。輕鬆的背後是付出更多的努力。

  大學生出國學習心得體會範文3:

  在丹麥奧胡斯大學五個月的交換學習生活結束了,馬上就要踏上回國的旅程,回想這五個月學習和生活的點點滴滴,感觸頗多。

  來丹麥之前,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申請學校時的忐忑、辦理簽證時的繁瑣,也體會到了得到獎學金的驚喜。真正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時,卻面臨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除了語言的障礙,教學方式的差異,更有生活方式、飲食、氣候等諸多問題。大概一個月左右我們終於慢慢地適應了丹麥的學習和生活,也開始探索歐洲不一樣的文化。

  我在奧胡斯選修了三門課程,其中的《公司估值》已經在國內上過兩次,雖然內容大體上大同小異,但在學習中卻深深地感受到了國內外的教學差異。相比較而言,國外的教學更加細緻到位,例如,老師在講授資本成本計算時,會討論快速發展的國家和穩定發展的國家的無風險利率取值應該如何調整,多市場多幣種的公司應選擇哪一區域的無風險利率。長期的應試教育造成了我們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習慣,我們只會關注模型的用途,而卻忽略了其背後的理論原理和細節。這門課期末要求以小組形式選擇公司進行估值,在小組合作中,明顯地能感受到外國學生的態度更加認真和積極,他們會把教材看上五遍十遍,甚至能熟知某句話出自那一頁;他們研究課件查閱文獻,雖然他們沒有免費的投行分析報告,但卻會自己通過行業研究報告、公司年報、網頁新聞等多個渠道進行總結和歸納;在分析和討論過程中,對於例如預測等較難的環節,中國學生往往會含糊混過去,但是他們卻會特別較真地認真研究、分析、辯論、諮詢、直到得出結論為止。

  另一門是供應鏈的相關課程,收入管理。我在國內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會計專業,對於供應鏈的課程從來沒有接觸過,但是為了未來進入企業從事財務的職業規劃,還是特別有必要了解一下供應鏈的相關知識的。這門課授課老師是中國人,講課明顯有中國老師的特點,即強制要求學生做這做那,不夠自主,但班內的丹麥同學還是特別積極認真地完成每一次的案例分析,在課堂上幾乎處於跟老師爭鋒相對進行辯論的狀態,讓我受到極大的震撼。由於從未接觸過供應鏈的課程,因而這門課對我來說,相對較難,在本學期的學習中,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精心地準備這門課,雖然期末考試的案例分析做得不好,但卻增長了很多知識。

  另一門是文化與國際商務,選擇這門課是因為想了解一下國際文化。但是,課程內容卻跟我的預期差別很大。教授是一箇中國迷,每次課都拿中國舉例子,當然更多的是對中國的一些偏見,例如:中國人盲目喜歡吃KFC,甚至會在KFC結婚。對於這種偏見,讓我很是氣憤,時常會與他辯駁。就課程內容來講,老師確實沒有給我關於國際文化的更多的括展,但卻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了自己所屬的中國文化,讓我能客觀地看待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雖然中國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深深的文化認同感卻是不可改變的。這門課的期末以一篇論文結束,我寫了關於中國傳統文化衰退的現象,後來收到老師深入討論的邀請,很受感動。

  在學習之餘,我也在丹麥及周邊國家進行了一些旅遊。在丹麥和挪威感受到了北歐風景的亮麗,在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看到了二戰的殘酷,在德國感受到了教堂的華麗和大國氣派,在法國感受到了文化和藝術的璀璨,在奧地利和瑞士欣賞到了湖光山色的美景,在義大利和西班牙感受到了建築的魅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路走來,看到了歐洲不同地區的特色,感受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認識了新的朋友,收穫頗多。

  這半年的時間,沒有了急匆匆地實習和找工作,除了享受上課和旅遊,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因而對自己的人生和職業也有了新的規劃。每個人都應該有適合自己的獨特的生活方式,沒必要庸庸碌碌地去追隨別人,更沒必要為別人亂了自己的腳步。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最重要的是,to be yourself.

  特別感謝交大安泰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讓我們能去感受新的世界,這半年收穫了知識,增長了見識。世界很大,生命很短,讓我們放開眼界,活在當下,享受青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