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專業課考研筆記

  

  第一章 原始社會

  【內容概述】

  本章主要考查中國史前時期的內容。主要包括:中國遠古時代的人類,氏族公社,我國遠古社會的傳說等。其中人類文明的起源,史前時期的人類文明遺址的考古發現,以及當時人類的社會組織形式是考查的重點內容。

  【命題預測】

  統考 313

  本章內容在整個古代史中較其它章而言,內容較少,也比較簡單,不是出題的重點篇章。出題的 3 313 統考 側重點應該在選擇題、名詞解釋上, 一般不會出簡答題、材料分析題。有重大史學價值的遺址文明的發現,如 北京人遺址、仰韶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等是本章出題的重點,按照以往考研出題的規律來說,這部分內容一般會出一個名詞解釋或者選擇題;另外,氏族公社、關於遠古社會的傳說以及相關內容也有出選擇題的可能。

  自主命題側重點應該在名詞解釋、簡答

  一、中國猿人

  1.直立人

  元謀猿人 1965 年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附近,位於元謀盆地東側山麓的小丘上,發現猿人的左、右上內側門齒兩顆,屬同一青年男性個體,定名為“元謀直立人”,俗稱“元謀人。”這是我國首次發現的早期型別直立人的代表。元謀人的生活年代距今 170 萬年左右。

  藍田猿人 1963 年在陝西藍田縣陳家窩發現一個完好的猿人下頜骨化石; 1964 年藍田縣公王嶺又發現一個不很完整的猿人頭骨化石。前者距今至少約 65 萬年至 75 萬年。藍田猿人的眉脊骨特別粗大,前額低平,嘴部突出,牙齒較大;其腦殼較圓,腦量較小,約為 780 毫升,頭骨枕部寬闊而圓鈍,外形輪廓呈楔形。藍田人是迄今已知亞洲北部最古老的直立人,屬早更新世晚期或者中更新世早期。

  北京猿人 北京猿人遺址發現得比較早、而且是較重要的舊石器早期遺址。北京猿人又稱“北京人。” 自 1921 年至 1966 年,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經過大規模的發掘,得到大量的猿人骨骼化石,共有頭蓋骨 6 個。北京猿人腦量增大,其平均腦量為 1059 毫升。北京猿人仍帶有較明顯的原始性。成年男性平均 1.62 米,成年女性平均 1.52 米。北京猿人的絕對年代約在距今 70 萬~ 23 萬年之間。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勞動,而勞動又是從製造工具開始的。

  2.早期智人 *** 古人 ***

  大荔人 1978 年春,陝西大荔縣發現,為一年齡不足 30 歲的青年男性個體。頭骨與北京人的性狀接近。腦量約 1120 毫升。大荔人比北京人進步,距今 23 萬~ 18 萬年間。 大荔人的形態介於直立人與早期智人之間,屬於早期智人的古老型別。大荔人的發現填補了我國古人類學研究上的一大空白,屬於中更新世早期智人的標本,在目前世界上也是少見的。

  丁村人 1954 年山西襄汾縣丁村發掘到,與現代黃種人較接近。鈾系法測定遺址年代距今 21 萬~16 萬年,但氨基酸外消旋反法測定其距今只有 7 萬年。

  許家窯人 山西省陽高縣的許家窯遺址是目前我國舊石器中期古人類化石、動物化石和文化遺物最為豐富、規模最大的遺址。 1974 年、 1976 年、 1977 年曾幾次發掘,發現許多塊人骨化石。許家窯人有接近現代人的特徵。距今 12.5 萬~ 10 萬年間。

  二、母系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公社是繼原始群之後形成的以血緣為紐帶的人類共同體,是氏族公社的第一階段,也是主要階段。母系氏族公社的發展時期,是在距今約 7 千到 5 千年左右。

  1.我國發現的新人化石

  山頂洞人:1933 年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穴發現基本完整的三個頭骨***一男二女***和其他骨骼。經測定,山頂洞人距今約有 1.8 萬年。 弓箭的發明是這一時期人們在勞動技能方面的突出成就,它增強了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新人時期人們已學會用獸皮縫製衣服;有愛美的觀念;可能已經產生了原始宗教觀念。當時人們過著以漁獵和採集為主的經濟生活。

  氏族制的確立:新人階段由於製造工具技術的改進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過去那種不穩定的、鬆散的血緣家庭已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要求能夠經常保持經濟聯絡的、比較穩定的生產集團和生活單位的出現,以保證生產的持續和技術經驗的繼承和積累,這就是氏族產生的經濟基礎。

  族外婚:氏族產生的前提。族外婚的出現除了上述經濟原因外,還由於人們逐漸認識到近親結婚產生的不良後果,逐漸對婚姻從習慣上進行了限制,即禁止同胞和旁系的兄弟姊妹間的通婚,這種婚姻關係稱為族外婚。

  氏族:起源於一個老祖母,有特定的氏族名號,以族外婚為前提,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具有共同信仰的比較牢固的經濟生活的社會單位。母系氏族制確立的經濟原因是由於女子在生產中的地位決定的,因為女子在當時的經濟生活中佔有顯著的地位;另外一個原因是由婚姻關係所決定的,因為族外婚仍然是群婚,"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留在氏族內的都是各代女兒的子孫,這就必然確立以女性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

  2. 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

  ***1***主要的文化遺存有:大約距今 1 萬年左右,我國的母系氏族公社進入繁榮階段,這一時期相當於考古學上的新石器文化時代。

  仰韶文化:仰韶文化距今約五千多年,屬於母系氏族繁榮時期的文化。這類文化是 1921 年首次在河南澠***miǎn***池縣仰韶村發現,因以“仰韶”作為這類文化的名稱。分佈區域很廣,遍佈於黃河中上游各省,以手製精緻的彩繪陶器和磨製石器為其主要文化特點。著名的仰韶文化遺址有陝西西安的半坡村遺址和臨潼的姜寨遺址。半坡村遺址:實行族外婚,農業出現,處於鋤耕農業階段,穀物為粟、稻;家畜飼養主要為豬和狗。

  河姆渡文化:20 世紀 70 年代發現於浙江餘姚河姆渡而得名。主要分佈在浙江寧紹平原東鄰地區。距今 6-7 千年,是我國南方地區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發現杆欄式建築。

  馬家窯文化:主要分佈在西北的甘、青地區,距今約4500 年左右。

  紅山文化:主要分佈在遼寧西部地區,近年來有許多重要的發現。

  除上述文化外,已經發現的還有川鄂三峽地區的大溪文化,江漢平原的屈家嶺文化,淮河流域的青蓮崗文化,太湖流域的馬家浜文化,北方草原地區的細石器文化,東南沿海和華南地區以繩紋粗陶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等。

  ***2***母系氏族公社的經濟生活

  在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階段,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下列幾點:

  ①最主要的成就是原始農業的發生。農業生產工具以石器為主,石器多經過磨光或穿孔,有石斧、石耜、石鏟、石刀、石鐮等,還有石磨棒、石磨盤等穀物加工工具。黃河流域以種粟***穀子***為主,江南地區則普遍種植水稻。原始農業的發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人類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證,使人類逐漸定居下來。

  ②家畜飼養業也已發生。家畜飼養業是在狩獵經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漁獵經濟在當時仍佔相當重要的地位。

  ③原始手工業的發生和發展也是這一時期的突出成就。當時的手工業以製造陶器為主。

  三、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會的解體

  父系氏族公社是繼母系氏族制之後的又一個社會階段,是由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歷史時期。

  1. .父權制的確立

  ***1***父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遺存

  龍山文化: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文化。因 1928 年首先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城子崖而得名。主要分佈於山東、河南、陝西、山西、河北和安徽北部等地區。龍山文化經歷時間長,分佈遼闊,各地區有不同特點與型別,一般分為山東龍山文化***約前 2500—約前 2000***、河南龍山文化***約前 2600—約前 2000***、陝西龍山文化等,又各分為若干型別。龍山文化的人們已處於父系氏族社會,已出現城堡,到晚期又出現銅器。

  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時代晚期黃河下游的一種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 4300—前 2400。因 1959 年首先發現於山東泰安大汶口而得名。主要分佈在山東半島和魯南,南達蘇皖北部。根據大汶口文化內涵的不同特點,一般分為早、中、晚三期。生活用品主要是陶器,生產工具以磨製石器為主,並用琢鑽和管鑽法打孔。裝飾品做工精緻,中期以後出現雕刻鑲嵌技術。早期為母系氏族社會,晚期出現男女合葬,已確立父系家長制,出現貧富分化。

  良渚文化:江浙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文化。因 1936 年最先發現於浙江餘杭良渚陣而得名。距今約四、五千年左右。主要分佈於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陶器以夾沙的灰黑陶和泥質灰胎黑皮陶為主,普遍採用輪制。石質工具種類多,手工編織發達,出土有竹編和絲、麻織品。良渚文化應是馬家浜文化的繼續和發展。

  ***2***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

  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的社會生產力比母系氏族公社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主要表現:

  ①發明了銅器。大漢口文化、龍山文化和齊家文化遺存中均發現紅銅器,多為小型工具或飾物。這是父系氏族公社時期人們取得的最大成就。

  ②農業和家畜飼養業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③手工業技術有了提高,出現了冶銅業、絲織業等新興的手工業部門。陶器製造有了很大的進步。玉骨器的製造是這一時期手工業的突出成就,

  ***3***父權制的確立

  父權制取代母權制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及隨之而來的男女在氏族中經濟地位的變

  化。這一時期男子的勞動由狩獵和捕魚轉向農業和家畜飼養業,佔據了原來女子從事的經濟領域,成為氏族主要經濟活動的承擔者,處於主導地位。由於經濟地位的變化,父權制逐漸取代了母權制。

  這時的婚姻形態已由對偶婚向一夫一妻制過度。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現,是父權制確立的標誌。父權制確立以後,世系從父系計算,財產也按父系繼承,與母權制的情況正好相反。

  2. .私有制、階級及國家的出現

  ①私有制的出現: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原始的財產公有制漸趨瓦解,私有制由萌芽而產生。私有制的出現主要反映在這個時期的墓葬中,死者隨葬品多寡懸殊的現象嚴重。當時不僅出現了私有制,而且出現了貧富兩極分化的現象。

  ②階級的出現:關於階級產生的情況,也反映在這一時期的墓葬中,齊家文化中有奴隸殉葬的現象。隨著私有制的產生和貧富的不斷分化,人們的關係也在重新組合:富有者成為氏族貴族,成為奴隸主的前身;貧困者往往要承受富有者的剝削和奴役,從而淪為奴隸。

  ③國家的形式:中國古代國家產生的途徑,是在各個發生了階級分化的氏族部落間的衝突與聯盟中形成的,不同於歐洲歷史上任何國家興起的形式。我國古代國家的形成約在堯、舜時期。我國的歷史從這時起進入了階級社會。

  3. 傳說時代的中國

  三皇者何謂也,謂伏羲、神農、燧人也。或曰伏羲、神農、祝融也五帝,《史記·五帝本紀》記載的是:黃帝軒轅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帝堯陶唐氏、帝舜重華氏;

  三皇:

  伏犧氏,亦稱庖犧氏。其原意是能夠馴服鳥獸的人。傳說中的伏犧氏曾被描述為人首蛇身。漢代人又把伏犧氏與太皞連起來,說成是一人,稱“太皞伏犧氏。”亦有說伏犧、女媧為夫婦,或說本為兄妹。女媧亦為人首蛇身,故出現了伏犧女媧交尾的影象。有巢氏、燧人氏,有巢氏是教人們建築木構居室的人,

  燧人氏是教會人們取火熟食的人。

  神農氏,這是一個教民農耕的人。神農氏教民播種五穀,相看土地的肥磽高下,嘗百草之味,讓人民以避毒物,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創始人。

  五帝:按照《史記·五帝本紀》說法,指的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在不斷的部族衝突與鬥爭中,炎帝、蚩尤、太皞、少皞皆曾遭到失敗。失敗部族的後裔多遷徙他處。而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則成為華夏族正統的部族領袖。

  禪讓制:傳說古代實行的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講述他們登上部落首領位置後,選賢與能,把賢能者舉薦為自己的繼承人,並在生前就讓他們輔佐自己處理政務,死後便讓他正式登上首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