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學成語上冊隨筆講解

  隨筆顧名思義是隨筆一記,是散文的一個分支,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讀歷史學成語上冊隨筆,希望能幫到你。

  一、教學隨筆

  步驟一:指導預習

  面對這樣一本隨意翻開一頁就有無數生字,既有未知歷史,又有陌生成語的新書來說,沒有充分有效的課前預習,再好的名師和再精心的教學設計都是白費力氣。所以《讀歷史》的第一課,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開啟投影,帶領學生對照著我的教本,一步一步地讀文字,讀準字音;圈畫重點詞語、歷史事件、成語比喻義、古文對應翻譯;標註古文斷句、重點詞語解釋;完成填空練習等。教會了基本的預習方法,並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監督提醒,為課程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基礎。

  步驟二:課堂流程

  第一步:歷史概述部分。因文中生僻字較多,幷包含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朗讀難度較大,因此課堂上一般由六個小組的1號或2號每人一段接力朗讀,並領讀段落中的重點難點詞語,然後教師帶領學生簡單梳理並概括歷史概況。

  第二步:相關成語部分。此部分成語都有注音,難度較低,基本交由每組5號6號帶領大家讀,小老師領讀一遍,大家跟讀三遍。然後分組由男生讀成語,女生讀比喻義,下一組再由女生讀成語,男生讀比喻義。每讀完一組進行猜成語遊戲,開始時由老師出示比喻義,學生搶答猜成語;後來步入正軌,由各小組來出題,每組出6道題,每組的題指定一個學號的同學來回答,採取搶答的方式,答對的給小組加分,學生對這一方式積極性特別高,效果也特別好。

  老師要做的除了糾正字音、點撥詞義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前後關聯,比如同義關聯,學到“***車胤***囊螢照讀”這一“指人學習勤奮”的詞語,老師幫助學生回顧梳理學過的同義成語,以及成語對應的人物,像李密牛角掛書,顧歡燃糠自照,匡衡鑿壁偷光,承宮牧豕聽經,孫敬頭懸樑,蘇秦錐刺股……梳理的目的一是前後關聯,歸類記憶;二是指導學生在習作時可以靈活運用,為文章添彩。再比如同人物關聯,學到“張袂成陰”,就關聯其他與春秋時期人物“晏嬰”有關的成語,城狐社鼠、橘化為枳、卜宅卜鄰、折衝樽俎、踴貴屨賤等,從相關成語中綜合感悟人物的性格、品行等。

  第三步:成語故事部分。這一部分小古文文字難度較大,朗讀斷句是最大難點,成語故事文字較多,但古文對應的譯文從故事中基本都能一一對應。剛開始,是在學生獨立預習的前提下,由教師帶領學生先古文再翻譯地學習,可學生的積極性顯然不高。被動學習自然缺乏驅動力,而學生平日裡對小組學習和評比卻非常感興趣。我開始嘗試將成語故事分配到各個小組,每組分到3-4個成語故事,由各小組主持帶領大家學習。剛開始,我給各小組明確任務分工,由一人擔任主持人,負責安排流程;長的古文由兩人分別領讀一遍,全班跟讀,短的古文只領讀一遍即可;然後由主持人提問同學找出古文的翻譯,短的古文找一人讀翻譯,長的古文隨意指一排同學,主持人讀一句古文,對應同學找一句翻譯,全部找出以後,男女生分工朗讀,一邊讀古文,一邊讀翻譯。老師需要做的除了指導斷句,糾正古文字音,在後期我還會適時穿插重點詞語的翻譯點撥環節,比如學到“明察秋毫”強調“秋毫”多指及其細小的東西等;古文中的“或”多指“有的”,“姑”多指“暫時”等等,希望能對今後學習古文有一定幫助。

  最後一個環節是學生認為難度最大,也是最感興趣的,時常要由主持人“邀請”老師出手援助,這還要感謝王校第一次到我班聽《讀歷史》隨堂課時給學生點撥的“歌訣體”,在熟讀古文後再有節奏的拍唱,輕鬆解決了斷句的問題,就連基礎差的孩子也忍不住有樣學樣地邊拍邊“唱”起來。後來聽從趙主任的建議,在學生背誦宋詞時也將“歌訣體”融入進去,果然能夠讀出輕快的節奏和不一樣的味道。

  第四步:成語運用環節。一開始,我們是學完一個朝代後,讓學生獨立完成所有運用題目,然後在課上對照我的教本投影出來,選取常見的重點成語進行現場填空,效果並不太好,大部分學生感覺無處下手。後來借鑑孟老師的經驗,降低難度,集中再現,每學完A-F組一組相關成語,再學習對應的成語故事,接著完成對應的成語運用,學生從十幾個詞語中選擇和再現,難度大大降低,成就感也大大增強。

  二、讀歷史學成語讀後感

  我這幾天閱讀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讀歷史學成語》,這本書上有許多生僻字,我就查字典認讀、理解成語後面的背景和來歷。自己覺得很有收穫,在星期六上完日語課後,爸爸媽媽帶我出去吃飯,我和爸爸媽媽一邊吃飯,一邊開始了有意思的歷史、成語討論:

  “爸爸,我看到書上有個成語‘千金買笑’,這個成語講的是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她非常美卻不愛笑,周幽王非常苦惱。虢石父建議周幽王點燃烽火戲弄諸侯來搏褒姒一笑,周幽王就聽信了這個話。烽火點燃時,諸侯紛紛帶兵跑來救援,卻發現沒有敵人。褒姒看到諸侯狼狽的樣子,不禁哈哈大笑。周幽王大喜,經常點燃烽火來戲弄諸侯。因為他把軍令當兒戲,拿國家安危開玩笑,失信於民,最後就亡國了。”爸爸吃驚地看著我說:“菲菲竟然能把成語講得這麼清楚呀!”媽媽說:“你真棒!媽媽知道‘烽火戲諸侯’,卻不知道這後面的歷史故事呢!”媽媽接著說:“沒有原則的溺愛嬌慣,屬於是非不分;有句俗話‘嬌子如殺子’,你成長中有錯誤就要及時指出,否則百害無一利。”我笑著叫道:“老媽!你真是什麼時候都不忘說教呀!”

  我又對爸爸說:“爸爸,我覺得姜子牙是個很有意思的人:他釣魚用直鉤子而且沒有魚餌,這叫‘願者上鉤’;另外他的妻子馬氏在他落魄時嫌他窮、嫌他沒出息,離開了他,當姜子牙受到重用時,她又苦苦糾纏想回來。姜子牙把水壺裡的水潑到地上,讓馬氏收起來就允許她回來。可是馬氏趴到地上只捧起一堆泥漿,這叫‘覆水難收’。”

  “你真棒!講的很詳細呢!”爸爸媽媽一起誇我。

  “爸爸,我們中國朝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是從秦朝還是唐朝?我知道唐、宋、元、明、清呢!”我又問道。

  “寶貝兒,你剛才講的周幽王是周朝人;姜子牙是商朝人。周朝、商朝歷史比秦朝和唐朝要早得多。我國的朝代有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爸爸給我耐心地講著。

  “哇!你好厲害呀,老爸!你給我講的真清楚!怪不得媽媽說你是咱們家最有學問的人呢!”我連連“拍馬屁”,引來了爸爸媽媽一陣笑聲!

  我發現讀書討論特別有意思:可以加深讀書印象、對書中的知識瞭解更多;一家人享受飲食的美味又收穫了知識的營養,真是其樂融融呀!

  

看過讀歷史學成語上冊隨筆的人還:

1.關於讀歷史學成語隨筆

2.標題

3.標題

4.線上學習網

5.八年級上冊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