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學習語言表達能力

  很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都很差,那怎麼辦呢?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一、掌握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

  ***一***通過直接感知,在認識周圍事物中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學習語言,都要與周圍的現實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連。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聽、看、觸、摸、嘗、聞,等等,獲得周圍的一切知識,繼而發展他們的語言。語言的發展提高了學生的認識能力,而認識範圍的擴大,內容的加深又豐富了他們的語言。因此,要根據學生直觀感知的特點,給他們創設條件、豐富生活內容。學生的生活內容豐富了,思路也就開闊了。

  ***二***在語言教育活動中,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與思維有著密切的關係,語言在思維活動中的主要職能是參與形成思維,沒有語言思維無法進行,而思維活動的成果,必須用語言表達出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他們掌握語言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發展過程;而思維的發展,又促進語言的構思能力、邏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三***改變學生語言教育的傳統模式。

  在教育過程中,要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發展他們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不單讓他們具有模仿語言的能力,還要學習舉一反三,會依照原有的語言範例,填換內容,表達新的意思,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讓學生多看、多聽、多說、多練。

  學生只有真正學會了說話,把自己的願望用正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多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地帶領學生直接觀察,給學生多創造條件。採用直觀形象的方法,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給他們講"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訴他們:"春天到了,大樹、天氣、人、花、草、小動物呀,都有一些變化。一看到這些變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你們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麼變化,講給大家聽。"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查詢,當老師講完故事之後問學生:"除了故事裡大樹、小草、小動物的變化外,還有哪些變化?"學生根據自己觀察判斷的內容,親身的體會,積極地發言。有的說:"小燕子飛回來了;小草偷偷地從泥土裡鑽出來了"等等,學生列舉了許許多多他們生活中的經驗,他們的興趣很高。

  ***二***多聽

  培養學生認真傾聽,這是發展學生表達能力的先決條件。學生學習語言,首先要學會聽,聽得準確,聽得懂,然後才有條件正確地模仿說。講故事是向孩子介紹文學作品的基本方法。他們是文學作品的聽眾。將學生引入文學世界,就需要給他們講,讓他們認真地傾聽,達到教育的目的。

  給學生積極創設聽的環境,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給學生聽錄音故事、聽別人講故事;邀請孩子談話,互相傾聽並交談;帶領學生聽多種聲音:樂器的聲音、動物的聲音……讓學生聽後模仿,想像,並講出他們聽到的聲音好像在說什麼。讓學生多聽,是為了發展傾聽和區別周圍聲響的能力,發展學生的聽覺器官,加強對語言的聲音結構分析。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要求他們會聽,聽得懂,認真聽,不打斷別人的話,這也是文明習慣的一種表現。

  ***三***多說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和學生接觸的一切時機,進行交談,在交談中建立感情,使學生無拘無束,願意講出來。當孩子用語不當時,教師及時糾正。教師應該善於利用分散時間,有計劃、有目的與學生交談。在交談中,教師和學生易於進行感情交流,關係可更加親密,學生有什麼事就都願意告訴老師。這不論對他們發展語言能力,還是形成對事物的正確態度都有積極作用。教師在組織學生集體學習時,更要注意啟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注意給每個學生"說"的機會。學生學習語言是靠"聽"和聽後的模仿"說"。因此,我們要給孩子創設一個"說"的環境,讓孩子練習"說",學習"說",在說中學說。

  ***四***多練

  發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正確的發音,吐字清楚,豐富他們的詞彙,並能正確運用。教會學生按照漢語語法規則講話。這些內容,都得在語言實踐中學習、掌握。這就要讓學生多練習,重複地練習,逐漸地掌握。給他們提供多練的機會,創造多練的環境。他們的發音不準,教師及時糾正、練習,就能掌握得快,說得好。

  總之,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很多,只要我們儘可能地利用一切機會,特別是閱讀教學的機會,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有話可說,有針對性的說,使學生養成“說”的習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