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挫折教育案例
鑑於當今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低下此等情形,近年來一種意在增強中學生遇到挫折時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教育——挫折教育便開始在我國興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一
桑蘭:生命永遠,微笑永遠
桑蘭,著名體操運動員,被譽為中國的“跳馬王”。但,這是在1998年7月21日之前,那是在美國紐約,第四屆友好運動會的體操賽場。只是一次賽前訓練,只是一次偶然,桑蘭的一個沒有做完的手翻轉體動作,結束了她的體操生涯,但她依然“著名”,甚至更為“著名”。讓桑蘭“著名”的,是她的精神,她的毅力,是她永遠燦爛的微笑。17歲的花季,即使受傷的花朵依然美麗。
桑蘭的傷勢異常嚴重:第五-七頸椎呈開放性、粉碎性骨折,75%錯位,中樞神經嚴重損傷,雙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覺。美國的送護人員十分盡職:從長島拿騷縣醫療中心,到紐約市區最著名的蒙賽耐康復中心,醫療專家們拿出了最佳的治療方案,使用了最好的藥品。世人對桑蘭極為關切:當地聞知此事的美國有關官員和普通百姓絡繹不絕地前去探視,鮮花堆滿了桑蘭的病房;中國體操協會委託的監護人謝曉虹女士日夜守候,在桑蘭最痛苦的時候緊握住她的手;祖國人民更傾注了無盡的親情和關愛,十二億份遙遠的祝福飛越大洋彼岸„„但表現最出色的還是桑蘭:從她甦醒過來以後,她就沒有流過一滴眼淚;從她重新面對公眾的目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遠浮現著燦爛的微笑。17歲的小姑娘,17歲的純真的讓人慨嘆的微笑,征服了美國,征服了中國,征服了世界„„十個月後,傷情基本穩定的桑蘭終於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國,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繼續接受康復治療。
這是一個更為漫長而艱苦的歷程。桑蘭挺住了。她忍受著極大的痛苦與送護人員積極配合,由截癱可能引起的泌尿系統和呼吸系統感染、壓瘡、脊柱側變等併發症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糾正,體位性低血壓已經緩解,名個關節保持著良好的活動度,肌肉力量開始恢復,輪椅已能自己搖出很遠;桑蘭的生活自理能力大為提高,她可以自己穿脫衣服、襪子和鞋,可以獨立進食、洗臉、刷牙、洗澡,正在學習英語,可以操作電腦,可以完成從輪椅到床的轉換„„。
當然,實際上她完成的是角色的轉換。她不再是一個體操運動員,甚至她也不是一個一般意義上的高位截癱的殘疾人。她是一個19歲的永遠微笑的姑娘,是一個與常人一樣對新生活充滿渴望和希冀的活力四溢的年青生命。
她現在是中國最著名的學府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數學、語文、英語„„花季中的蓓蕾在迫不及待地接受著人類文化知識的灌溉;她有著人天性中的善良,將社會各界贈給她的價值百萬元的各種康復器械和殘疾人生活用品,又全部轉贈給北京博愛醫院和更需要、更困難的殘疾患者;她是人道主義的慈善大使,以殘疾之軀奔波於祖國各地,在上海點燃中國第五屆殘疾人運動會的火炬,在深圳與施瓦辛格先生一起為智殘兒童募捐,她的事蹟感染著人們,一個服刑人員給她來信,一位不務正業的青年到病床前看望她,她都熱情回信和接待„„。
19歲的桑蘭,人生的美麗畫卷剛剛展開。她曾經跌倒過,她正在站起來。
中國的一位著名作家問過:永遠有多遠?19歲的桑蘭用她的人生經歷如此回答:生命永遠,微笑永遠„„。
感悟名言: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於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你怯步不前;而對於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
二
面對挫折不委過
林媽媽家中有個1歲的女兒,小傢伙正在學走路,一天摔幾跤是常事。一般家長的做法就是亦步亦趨地跟在身後,生怕她摔著了。林媽媽的看法是,要提高孩子的耐挫力,父母不應撐起“保護傘”,應有把孩子置於艱苦和困難中的勇氣,敢於讓其參與到各種活動中,這樣才能讓孩子知道,人生中挫折不可避免,並在體驗中學會克服困難、戰勝挫折,所以她總是放手讓女兒自己學走。
當孩子不小心摔跤時,通常家長會搶上前迅速扶起,然後指著地板罵:“這個地面真不好,害寶寶摔一跤。”而林媽媽認為,那樣只會使孩子把跌跤歸咎於外因,以後一遇到挫折就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卻不肯從自身找原因。所以面對哇哇大哭的女兒,她從來不伸手去扶,總是很認真地說:“這要怪寶寶自己,是你走路不小心才會摔跤哦。”同時微笑著鼓勵說:“不過摔倒了不要緊,以後注意就行了。現在勇敢點,自己爬起來!”這樣幾次之後,女兒摔倒了不但不哭,而且很快爬起來。
點評:明確地讓孩子認清事實,要求孩子勇於承擔後果,這也是挫折教育的一部分。
三
跑步治嬌
經不起挫折的孩子都怕困難,陳爸爸便從這一點入手。他的兒子上五年級,看上去人高馬大,卻跟女孩一樣嬌氣,身體稍有點不舒服就不想上學,體育課經常躲在樹陰下,說是怕晒太陽。陳爸爸決心採用跑步治嬌的辦法來讓他受受挫。於是每天放學,陳爸爸就帶著兒子一起慢跑。起初兒子跑得像蝸牛,而且沒幾分鐘就“罷工”,陳爸爸堅決不同意讓他休息,而且不斷地鼓勵他。慢慢地,兒子越跑越遠。陳爸爸發現,兒子不僅體能增強了,對待困難也沒有那麼強烈的畏難情緒了。
點評:現在有人提出“心理環保”教育概念。教師和家長都需要與孩子建立和諧的關係,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孩子不能直面挫折,主要是因為老師和家長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或者把他們的長處視為短處,讓孩子在心理上矮化了自己。日常生活中,在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要幫助孩子分析,提出參考建議,要讓孩子感到自己並不是孤軍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