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是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選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犀牛和犀牛鳥、鱷魚和燕千鳥、百舌鳥和金黃鼠之間有趣的共棲現象。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

  2.瞭解課文講述的三種生物共棲現象,弄清共棲的原因,激發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導語:同學們,在自然界裡有一種非常有趣的現象——共棲。你們想了解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30課《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讀準“棲”字的讀者。

  3.解題,誰能根據自己課前查閱到的資料說一說什麼是共棲。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讀書交流。

  ***1***請學生選讀感興趣的段落。

  ***2***說一說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

  三、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你讀懂了什麼?***理解“奇趣”“水火不相容”“居然”“和睦相處”等詞。***

  ***2***有感情地朗讀

  2.重點探究2-4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述了哪些動物的共棲現象。為什麼說這些共棲現象是有趣的;它們共棲的原因是什麼?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點撥。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引導他們把握如下要點:

  ①第2自然段講了犀牛和犀牛鳥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

  犀牛皺褶縫裡面的面板很薄,常常鑽進一些吸血的蠅、虻等昆蟲。這些昆蟲在裡面產卵生蛆,攪得它寢食不安,犀牛鳥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蟲和蛆卵,還能為犀牛鳥放哨、報警。所以大犀牛和小小的犀牛鳥成了一對好朋友。

  指導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

  ②第4自然段講了鱷魚和燕千鳥是如何和睦相處的。

  鱷魚的牙縫裡經常塞滿殘渣,牙齒和口腔又痛又癢,鱷魚張開大嘴巴,燕千鳥就飛進鱷魚的嘴巴里,為它剔牙。這樣燕千鳥吃飽了,鱷魚的牙也不痛不癢了。

  指導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

  ③第3自然段講了百舌鳥和金黃鼠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

  春夏之季,百舌鳥到金黃鼠的洞穴裡去產卵,在它的洞穴裡孵化育雛。金黃鼠不但不傷害百舌鳥的卵和雛鳥,而且還替它照看著。一直到小百舌鳥飛出,這一對好朋友才分手。金黃鼠收留百舌鳥,並非有利可圖,只是喜歡聽百舌鳥的歌聲。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

  五、扮演動物,編演課本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從課文中任選一對共棲的動物,自願扮演角色,在小組內編演童話劇。教師巡視指導。

  2.指名在班上展演。

  六、總結、拓展

  1.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犀牛和犀牛鳥、鱷魚和燕千鳥、百舌鳥和金黃鼠之間有趣的共棲現象。在自然界中還有許多有趣的現象,如果你還知道生物的其他有趣現象,說給同學聽。

  2.學生交流蒐集到的其他有趣現象。

  附:板書設計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我是xx。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目標設定,重難點確定,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教學理念7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過程。

  首先,我來說說我的教材分析。《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選讀課文。本文的作者是張曉天,以總分結構形式描繪了犀牛和犀牛鳥,鱷魚和燕千鳥,百舌鳥和黃金鼠三種有趣的動物共棲想象。文章語言生動有趣準確,是典型的說明文,通過列數字,舉例子等方法,激發學生對科普文的興趣。

  說完教材分析,再來說說我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有初步獨立識字能力,對字詞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礎,對說明方法也有一定的掌握,但是在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和感受作品準確,有趣的語言存在一些困難。

  基於這樣的文字解讀和學情認知,我在遵循明確,恰當,全面的原則下,對三維目標進行有機整合,設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認識“鱷,犀,褶”等12個生字,積累“水火不容,寢食不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三對動物,明白共棲現象的情況 3感受作者語言的準確性和趣味性,學習列數字,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和《語文課程標準》3-4年級的教學目標確定本課教學重點為:積累好的四字詞語,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為:

  本課教學我將用一課時完成,並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板塊:

  第一板塊: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首先,出示一組圖片,寄居蟹和海葵,豆蟹和扇貝,鯊魚和嚮導魚,讓同學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即兩者共生,這種現象叫什麼呢?請同學們讀題,讀題後,你有哪些疑問,帶著這些問題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設計意圖】:本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其注意力,從而引導其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對文字的閱讀產生期待感。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自學要求,讓學生帶著要求讀課文,給出自學提示:自由朗讀課文,讀通句子,讀準字音,遇到不懂不會的生字做上標記或藉助工具書解決。

  2本篇課文是按照什麼結構來構成文章的,主要講述了哪幾種動物的共棲現象?本文是典型的總分結構,對四年級學生來說比較簡單,同時也能概括出三種具體的動物共棲想象。這裡,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這種通過舉出幾對動物來說明共棲現象的方法是舉例子的方法。然後,以填空的形式,請同學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緊緊圍繞學字識字、讀通讀順課文、知曉課文大意這三個目標展開。又使得學生讀有方向,保證了識字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學習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第三板塊:層層深入,研讀課文

  語文課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本環節我將運用教師指導法,閱讀法,討論探究法,朗讀法等進行教學。

  1自由朗讀第1自然段,說說什麼是共棲,可以用文中哪兩個詞來解釋,為什麼說這些共棲現象是有趣的?學生抓住“朝夕與共,和睦相處”兩個詞來形容共棲,並抓住重點詞語“奇趣,水火不容,居然”等詞,來感悟共棲現象的有趣。帶著趣味性來有感情地齊讀第1段。

  2接下來,我們看看第一對動物是如何共棲的,同桌互讀第2段,找找描寫犀牛和犀牛鳥的句子。引導學生抓住“身長約5米,高2米,重1噸以上”等幾個具體數字,體會犀牛的龐大,學習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判斷,對比去除約,以上,讓學生更清楚明白的理解語言的準確性,感悟不同,通過豹獅與犀牛的對比,用對比的方法,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引導學生想象犀牛鳥跳來跳去的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3體型相差如此之大的兩種動物,為何會成為朋友?小組討論交流,試用自己的話簡單說明。學生能概括出“犀牛鳥為犀牛捉蟲和放哨”,教師重點引導犀牛對犀牛鳥的作用,提供食物。

  4通過師生對讀第2段,體會作者語言的準確性和趣味性。

  5像這樣抓住動物形象描寫和共棲原因,小組討論交流學習第二對,第三對動物的共棲現象。交流反饋,預設學生找到“···”句子

  6有個小練筆,仿照二三段的寫法,描寫其他動物兩棲是的有趣。

  【設計意圖】:本環節針對學生理解能力有高低,由淺入深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品讀動物形象和兩棲原因的重點語句,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重視學生自己的閱讀體驗,在讀中學,在讀中感悟。

  第四板塊:小結課文,作業鞏固

  1學到這兒,你們有什麼收穫呢,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教師指名回答,並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相關作業。請同學說說這幾段課文中那些詞語是值得我們收藏的,我寫在黑板上,請同學抄寫這些詞語,積累好的詞語。

  3運用列數字和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描寫某種你喜歡的動物或動物現象。

  【設計意圖】:本環節將詞語的積累還主動權與學生,變“老師要我積累”成“我要積累”,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達到以學生為主體的目的。

  第五板塊: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以表格形式重點展現三對動物的共棲原因,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便於學生理解。

  我的課說完了,謝謝各位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