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的功效及作用

  今天我們來談談柴胡的功效與作用知多少?跟小編來學習一下吧

  北柴胡用根,又名硬柴胡、秋柴胡;南柴胡用全草,又名軟柴胡、春柴胡、細柴胡。 味苦,性平。功效: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 主治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耳鳴耳聾,久瀉脫肛。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

  疏散退熱 用於流行性感冒發熱,常與葛根等同用,以透洩表熱。用於寒熱往來,常與黃芩配伍,以和解少陽。

  疏肝解鬱 用於肝鬱氣滯,胸膈滿悶,脅肋脹痛等,如肝炎、膽囊炎、胰腺炎、肋間神經痛等,常與芍藥、香附、鬱金、青皮、枳殼等同用。用於肝鬱氣滯,月經不調,腹脹腹痛等,常與當歸、白芍等同用。

  此外,柴胡用於治療瘧疾,可與黃芩、常山配用;用於治療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可與黨參、黃芪、升麻配用。

  柴胡味苦、性平、氣輕清, 芳香疏洩, 能退熱, 又能疏暢氣機解肝鬱。《本草經》說:“柴胡主心腹腸胃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 概括了柴胡在小柴胡湯中發揮的主要作用, 是退熱的主藥, 黃芩之退熱乃寒能勝熱,柴胡的退熱乃苦以發之, 具疏洩解鬱透達內外之邪的特點, 可不經發汗而病解,如有微汗乃是“上焦得通, 津液得下, 胃氣因和”之故。

  若用量過大, 苦寒疏洩太過則會產生強烈的全身倦怠、白日嗜睡、反應遲鈍、工作效率降低、浮腫、以及便軟、食慾不振、腹脹等胃腸活動障礙症狀。

  食用柴胡的注意事項

  柴胡是常用解表藥。別名地薰、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有和解表裡,疏肝,昇陽之功效。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鬱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垂、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8~1.5錢;或入丸、散。

  解熱生用量宜大,昇陽生用量宜小;疏肝解鬱宜醋炒,陰虛骨蒸宜鱉血炒。

  藥用宜忌

  真陰虧損,肝陽上升者忌服。

  《本草經集註》: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女菀、藜蘆。

  《醫學入門》:元氣下絕,陰火多汗者,誤服必死。

  《本草經疏》:病人虛而氣升者忌之,嘔吐及陰虛火熾炎上者,法所同忌。瘧非少陽經者勿食。[4]

  大葉柴胡***Bupleurum longibrachiatum Turcz. ***的乾燥根莖,表面密生環節,有毒,不可當柴胡用。

  柴胡與皂莢、女莞、藜蘆相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