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柴胡的功效與作用及副作用

  中藥柴胡的功效與作用是很多的,雖然柴胡的長相“不完美”,但是它的作用與功效卻是其他的中藥所不能夠代替的柴胡的種類其實是有很多的,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有關於中藥柴胡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幫到你。

  中藥柴胡的功效與作用

  柴胡,苦辛微寒,具有透表洩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之功,《本草綱目》稱其有治陽熱下陷、平肝膽三焦包絡相火及頭痛、眩暈、婦人熱入血室、經水不調等症。柴胡作為臨床常用中藥,臨床常配伍應用,總結其有疏鬱、升清、散邪、清熱之功。

  疏鬱:柴胡長於疏達肝、胃、膽、三焦之氣機,說:“肝氣不舒暢者此能舒之”,又謂:“善達少陽之木氣,則少陽之氣能疏通胃氣之鬱,而其結氣、飲食、積聚自消化也。”正說明柴胡有疏鬱作用。可治療肝鬱之疾、膽道疾病、月經不調之症。

  升清:柴胡味輕,具昇陽之性,能引中氣升達於上。李東垣雲:“柴胡升也,能引中氣升達於上。”方如補中益氣湯、調中益氣湯、昇陽湯等。常配伍升麻、生口芪等常治療清陽下陷、中氣不升、上氣不足之證。

  散邪:柴胡的散邪作用,已為所重視,創“新方八陣”立方十五,柴胡佔其十三方。均分別體現了柴胡具有寒散、溫散、平散、補散之作用。其寒散配黃芩、生地,溫散配,平散配、生薑,補散配、熟地,均取其有很好的散邪外出功能。

  中藥柴胡的副作用

  一、口服柴胡製劑後可有倦怠、嗜睡、食慾減退、腹脹等。

  二、柴胡注射液肌注或靜滴可致變態反應:主要有過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腫等。臨床表現為:頭暈、乏力、心悸、大汗淋漓、四肢發涼、煩躁不安、呼吸困難、發紺、兩眼痠脹、腹痛、腹瀉、左面頰部見褐色斑塊、周圍微紅、瘙癢及全身有淡紅色的大小不等的風團。嚴重時脈搏細弱、體溫驟降、血壓下降、心率減慢,以及溶血反應,個別患者有意識喪失,甚至心跳停止。

  中藥柴胡的品種

  北柴胡

  特點: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6~15cm,直徑0.3~0.8cm。根頭膨大,頂端殘留3~15個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片狀纖維性,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

  特點:根莖細,圓錐形,頂端有多數細毛狀枯葉纖維,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頭處多具緊密環紋。質稍軟,易折斷,斷面略平坦,不顯纖維性。具敗油氣。

  大葉柴胡

  特點:葉較寬,長圓形或廣披針形,小傘梗細如絲狀。比小總苞長3-4倍。生於林內及灌木叢中。

  狹葉柴胡

  特點:主根多單生,棕紅色或紅褐色;莖基部常被棕紅色或黑棕色纖維狀的葉柄殘基;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7~17cm,寬2~6 mm,有5~7條平行脈;復傘形花序多數;總苞片1~3,條形,傘幅5~13,小總苞片4~6,花梗6~15;雙懸果稜粗而鈍。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