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肝有什麼原則

  中醫認為, 春氣通肝,肝主春令 。春季人體陽氣旺盛,平日飲食、保健上都應該固護初生之陽氣。所以,順應天時變化,春季養肝正當其時。那麼,如何養肝呢?春季養肝吃什麼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歡迎參閱

  春季養肝原則

  1、肝不宜補 要理肝保肝

  春天心情一定要非常愉快的,在一年四季中間,在春天尤其不要壓抑自己,你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這樣是最理肝氣的。接著,可以配合一些食材把肝氣理一理,比如用玫瑰、檸檬等泡茶,讓肝氣疏通,並且能舒緩壓力,這才叫真正的保肝。

  2、太陽底下按頭頂

  人體有5個穴位,是和陽氣升發關係最密切的:頭頂凹陷處的百會穴、脖子後最高骨頭下凹陷處的大椎穴、位於肚臍下三寸的關元穴、後腰正對肚臍的命門穴和命門兩邊各1.5寸處的腎腧穴。春天,按摩和輕叩這5個穴位,幫助陽氣慢慢地升發出來,對健康最有利。

  命門和腎腧穴都與人的腎臟健康息息相關。每天下午5點到7點,腎經值班的時候按摩它們最好。春天還有一件最好的事情,就是邊晒太陽邊梳頭,或者按摩頭頂的百會穴。在陽光下按摩,能幫助人增加陽氣,把它們引進經絡,滋潤人的五臟。

  3、六點起床做早操

  最好6點天一亮就起床,迎著太陽在公園裡做做早操、散散步,深呼吸以吸收陽氣。推薦動作:雙手上舉,弓腰,摸腳尖,然後屈膝、站立。這節操別看簡單,全身都能鍛鍊到,尤其是腰腹部,可以讓肝臟達到氣血舒張的目的。做完操後,還可以用雙手拍拍肋骨下面,讓全身氣血順暢,增強胃腸消化功能。

  春季如何養肝

  1、保持開朗多微笑

  儘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氣。科學研究發現,快樂可以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細胞。而怒氣不僅傷肝,也是古代養生家最忌諱的一種情緒: “怒氣一發,則氣逆而不順。”動不動就想發脾氣的人,在中醫裡被歸類為“肝火上升”,意指肝管轄範圍的自律神經出了問題,一般會用龍膽瀉肝湯來平熄肝火。

  通過發洩和轉移,也可使怒氣消除,保持精神愉快。新的科學研究顯示,如果經常回味一些好玩的、有趣的事,也會增加腦內啡呔的分泌,使你身心愉悅。

  2、適當注意飲食

  春天肝氣旺盛,相對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飲食上仍以清淡為主。綠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蔬菜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恰巧可以補充冬季的攝取不足。譬如,春天產的菠菜嫩極味美,亦有養血功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春天不需要特別進補,因為氣溫上升,溫補藥反而會加重身體內熱。體質較差的人,一般可選用蓮子、芡實、薏仁、花生、核桃、燕窩、豬肝等平性食物。具多糖類成分的銀耳也有防發炎功效,亦可促進肝臟蛋白質合成。通常氣喘過敏是中醫所說的“氣虛”現象導致,可用黃芪、人蔘***白參***、茯苓燉雞湯飲用,容易上火的人可以改用參須或西洋參。

  3、注意保暖

  儘管天氣回暖,保暖還是很重要。春天因氣候變化大,加上陽光普照,常讓人忽略初春的善變與寒冷。因此衣著最好慢慢減少,不要一下子換上夏季的短袖短褲,寒邪傷肺,容易導致鼻塞、咳嗽、感冒等,尤其中老年人不要急於減穿衣服。

  4、適度鍛鍊

  冬季人體新陳代謝變慢,陽氣下降,春暖花開之時,正好可以重新補充身體的陽氣。起早運動,舒筋活絡也是養護肝臟的方法之一。

  練習氣功,則可以緩和神經肌肉,平衡自律神經系統。試試看最簡單的呼吸調節法:靜靜坐下或站定,全神關注在呼吸調節中,慢慢地,一點一點用鼻子吸氣、吐氣,並重複數次。簡單的深呼吸可以排除體內積熱,讓身體重新獲得能量。

  5、體驗春季新感受

  旅遊是一個方法,找三五好友郊遊踏青,讓歇息已久的精神感官,在自然環境中重新復甦。在美國鄉村,習慣在春天採集新鮮的檸檬,泡成一大壺蜂蜜檸檬汁,作為淨化身體的飲品。檸檬中的類黃酮可以幫助身體減緩過敏反應,防止病毒入侵。也可以買一把甜香的水仙花、風信子回家,將春天的資訊帶入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