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育兒知識

  秋冬季節是呼吸道傳染疾病的高發季節,尤其是對於孩子們來說。那麼需要重點防治的傳染病都有哪些呢?預防措施又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期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常見常傳染病

  1. 手足口病

  此病多發生在夏、秋季可散發亦可引起區域性流行。以發熱、口腔潰瘍和手足皰疹為特徵。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內痊癒,併發症不常見,極少病人可併發無菌性或病毒性腦膜炎,其症狀是發熱、頭痛、頸直或背痛。傳染源:手足口病是由柯薩奇病毒***A組16型***和腸道病毒***EV71***等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傳播途徑:通過接觸經糞--口途徑傳播,少數也可能通過呼吸道傳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對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後可獲得免疫力,各年齡組均可感染髮病,但防病實踐中發現,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及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臨床症狀:初始症狀為低熱、食慾減退、不適並常伴咽痛。發熱1-2天后出現口腔潰瘍,開始為紅色小皰疹,然後常變為潰瘍。口腔皰疹常見於舌、牙齦和口腔頰粘膜。1-2天后可見面板斑丘疹,有些為皰疹,皮疹不癢,常見於手掌和足底,也可見於臀部。

  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具有高度的傳染性。流感不同於普通的感冒。本病多發於秋冬季,人群普遍易感。由於流感是病毒性傳染病,因此預防措施非常重要。

  主要預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2.勤洗手。3.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汙染他人。4.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5.每天開窗通風次數,保持室內空氣新鮮。6.在流感高發期,儘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渾濁的場所。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腮腺非化膿性腫脹疼痛,發熱伴咀嚼受阻為特徵,同時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腦膜炎、睪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多發於兒童和青少年。

  傳染源:病人和隱性感染者為傳染源。病人自腮腺腫大前7日至腫大後9日有高度傳染性。

  傳播途徑:主要經飛沫傳播,密切接觸者亦可傳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例多發生在5-15歲人群。患病後可獲得永續性免疫力。

  臨床表現:多數以耳下部腫脹為首發症狀,少數病例有發熱、頭痛、畏寒、肌肉痠痛、食慾不振、全身不適等症狀。1-2日後腮腺逐漸腫大,腫大先從一側開始,區域性面板緊張發亮,表面發紅,發熱38度-40度不等。整個病程10-14日。

  4.水痘

  水痘:是水痘-帶狀皰疹所引起的兒童常見的急性傳染病。水痘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較多。臨床上全身症狀輕微,有發熱及全身性分批出現的皮疹,以斑疹、丘疹及迅速發展的皰疹和結痂為其特徵。

  傳染源:患者是唯一傳染源,傳染性強,發病1-2日至皰疹結痂時,均具有傳染性。皮疹全部結痂脫落後無傳染性。

  傳播途徑:以呼吸道飛沫和直接接觸為主要傳播途徑。

  易感人群:人群對水痘普遍易感,一次發病可終身有較高免疫力。

  臨床表現:以發熱、頭痛、無力及上呼吸道炎症表現,持續1天左右。起病後數小時或1-2日出現皮疹。皮疹首見於軀幹和頭部,紅斑疹迅速發展為丘疹,數小時後又變為皰疹,呈橢圓形,周圍有紅暈,形如露水珠滴,後渾濁,皰疹常伴有瘙癢。皮疹呈向心分佈以軀幹為多,四肢較少,手掌及足底更少。水痘為自限性疾病,10日左右自愈。極少數人可以併發水痘腦炎、水痘肺炎等併發症。

  :防治寶寶感冒的幾款食物

  母乳

  母乳不僅是孩子體格和智力發育的最佳食品。而且具有防止感冒的功效。

  富含維生素A食物

  兒科學家提出,冬春季節兒童體內缺乏VA是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一大誘因。

  富含VA的食物有胡蘿蔔、莧菜、菠菜、南瓜、紅黃色水果、動物肝、奶類等。必要時可口服VA製劑,嬰兒每日用量為1500-3000單位,兒童每日用量為3000-5000單位。

  富含鋅的食物

  鋅元素是不少病毒的“剋星”。在感冒高發季節多吃些富含鋅的食品有助於機體抵抗感冒病毒,因為能直接抑制病毒增殖。

  肉類、海產品和家禽含鋅最為豐富。此外,各種豆類、硬果類以及各種種子亦是較好的含鋅食品,可供選用。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VC有間接地促進抗體合成、增強免疫的作用。

  各類新鮮綠葉蔬菜和各種水果都是補充VC的好食品。

  富含鐵質的食物

  體內缺乏鐵質,可引起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生成受損,免疫功能降低,難以對抗感冒病毒。

  一般來說,動物性食物含鐵的吸收、利用率,是植物性食物的三倍。動物性食物中的鐵,稱為血紅素鐵,可從肝臟、豬肉、牛肉、生蠔、蚌等獲得。通常顏色愈紅,含鐵量愈高。而且,鐵質在小腸中被吸收、利用時,不易受其他食物影響。“一天一種瘦紅肉就可以補足鐵質”。其實,一般人只要每天的一餐中,有吃到一種瘦紅肉,就可以補足鐵質,而且也不會攝取過多的脂肪。植物性食物中的鐵,則稱為非血紅素鐵。例如,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番薯葉,以及榖類和豆類如黃豆、紅豆。通常顏色愈深,含鐵量愈高。“蘋果、葡萄乾顏色深,含鐵量不一定高”。另外,特別要提醒的是,一般人常認為蘋果、葡萄乾富含鐵質。其實,每100公克的蘋果或葡萄乾所含的鐵量都在0.5毫克以下,算不上鐵質的優良來源。促進鐵吸收的因子補充鐵質,除了選擇鐵質吸收率高的食物,在進餐同時,也應儘可能搭配促進鐵吸收的維生素C,或使用鐵鍋烹調。

  :怎樣帶寶寶晒太陽更好

  一天晒一小時,維D就足夠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嬰幼兒期常見的營養缺乏症,一般人以為佝僂病是“缺鈣”,這是錯誤的,應為缺乏維生素D。嬰幼兒期生長髮育旺盛,骨骼的生長髮育迅速,需要足量的維生素D才能維持正常的骨骼發育,當維生素D缺乏時,即可引起本病。

  研究發現,將嬰兒每天晒太陽1小時,可產生400國際單位維生素D,就已經能滿足嬰兒每天對維生素D的全部需要了。看來,陽光是最好的維生素D“活化劑”,孩子滿月後,家長即可常抱孩子出戶外晒太陽。

  怎樣晒太陽更補呢?

  別看現在涼風習習,帶著孩子晒太陽,還是得選擇恰當的時間和方式。

  一、6~9點,9~10點,16~17點,想晒隨時晒

  秋冬季臭氧層出現季節性薄弱,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加強,因此要注意選擇晒太陽的時段。有三個時間段比較適合晒太陽:第一階段為上午6~9時,這時的陽光以溫暖柔和的紅外線占上峰,紫外線相對薄弱。紅外線溫度較高,對人體主要起溫熱作用,可使身體發熱,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第二、三階段分別是上午9~10時,和下午4~5時,這兩個時間段的照射特點是紫外線中的A光束成分較多,是儲備體內“陽光維生素”——維生素D的大好時間;同時還可以促進腸道鈣、磷的吸收,增強體質,有利於促進骨骼正常鈣化。

  二、戴頂帶沿帽,為眼睛防晒

  每次晒太陽的時間長短隨嬰兒年齡大小而定,要循序漸進,可由十幾分鍾逐漸增加至1~2小時為宜,或每次15~30分鐘,每天數次。也可晒一會兒、到蔭涼處休息一會兒。此外,給寶寶戴一頂帶帽沿的小帽子還是有必要的,能保護視網膜,特別是年齡特別小的寶寶,毛髮較稀疏,而且頭顱骨骨板薄,對陽光中紫外線抵抗能力較差。

  三、要晒太陽就別“防晒”

  有的媽媽怕寶寶感冒,給孩子戴著帽子、手套和口罩,殊不知這樣晒太陽很難達到目的。給寶寶晒太陽應根據當時的氣溫條件,儘可能地暴露面板。晒太陽時要注意摘掉圍巾和手套,儘量將面板暴露在外,讓陽光與面板親密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