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大學生心理問題複雜多樣,高校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難以滿足大學生的需求,亟需加以解決和提高。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大學生心理問題複雜多樣,高校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難以滿足大學生的需求,亟需加以解決和提高。為此,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人員隊伍建設,增加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推行“大學生心理諮詢人員持證上崗制度”,提高行業准入標準,切實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0***-16-0168-01

  一、引言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礙等原因不惜傷害自己的案例時有發生,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大學生自殺未遂現象也較為普遍,大學生因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人數也不斷增多。

  儘管大學生自殺的數量和其他社會群體比相對較低,但在高校和社會上產生的負面影響較大,也引起社會各界對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高度關注,大學生心理問題複雜多樣,高校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難以滿足大學生的需求,亟需加以解決和提高。

  二、多種因素交錯引發大學生心理問題

  目前,帶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已成為高校一個正在擴大的特殊群體,心理問題的隱蔽性、複雜性和被激化後引發的危險性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困難。學生心理問題輕則表現為迷茫困惑、焦慮多疑、能力恐慌,重則產生心境障礙、精神分裂等病態,最終導致傷人、自殺等極端事件。重慶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劉東剛認為,除了極少數學生因遺傳患有精神疾病外,這些症狀多由就業和學習壓力、家庭和中小學不良影響、情感和普通人際交往受挫、學生間貧富差距拉大等原因引發。

  1、學習、就業成為學生心頭兩座大山。學習壓力,成績優異者易緊張焦慮,學習能力較差者易悲觀失望,兩種情緒都可能引起厭學懼考心理。同時日益嚴重的社會競爭使大學生面臨日趨嚴重的就業壓力,易產生迷茫困惑、焦慮急躁等心理問題。

  2、人際交往不暢導致學生出現心理障礙。大學生活既是集體生活也是更趨於成人社會的開放式交往平臺。在當前以獨生子女為主力軍的大學生隊伍中,不乏一些長期處於家庭溫暖的關懷下、缺乏社會實踐能力及人際交往能力的“溫室花朵”,這一類學生常常由於不能夠及時調整自身狀態,無法融入全新的大學生活,從而產生自卑、敏感、悲觀、抑鬱等心理問題。

  3、情感受挫引發大學生心理危機。不同於高中時期高強度、滿負荷的學習、升學壓力,大學校園裡提倡自律自學、自我約束及自我提高,這樣相對寬鬆的學習環境使得“談戀愛”成為了大學校園的普遍現象。而年輕的學子們在享受青春愛戀的同時也無可避免遭遇各種情感問題。對於情感糾紛的處理方式不當則直接或間接的引發各種心理問題。高校中,因情感受挫導致抑鬱、自殘乃至糾鬥、自殺等行為的事件屢見不鮮。

  4、家庭和中小學的不當教育方式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埋下隱患。當代大學生中有三類比較特殊的家庭:知青家庭的孩子揹負兩代人的壓力,心理負擔特別大,擔心自己讓父母失望;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或重組家庭孩子比較敏感、憂鬱,有可能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貧困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多表現為怯懦自卑和敏感多慮。此外,父母對孩子在學習上過於嚴厲、生活中過度保護,中小學心理諮詢工作缺失,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疏導也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埋下隱患。

  5、學生之間貧富分化加劇使貧困生不公平感和自卑感增加。在一些高校裡,學生公寓按價格不同分為幾個檔次,年收費在千元以上被稱為“豪華”公寓的宿舍裡,每間四人,有衛生間、淋浴設各和單獨的書桌、書架。而收費在幾百元被稱為“貧民窟”的宿舍,8個學生擠在只有十幾平米的房間裡。住在“貧民窟”的學生在外常謊稱自己住在“豪華”公寓,以居住劃分群體的現象正悄然形成。雖然因貧富分化產生心理壓力導致學生自殺的事件極少發生,但校園貧富分化增加學生經濟增加、增強自卑感的現象應給予重視。

  三、“五個不到位”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疲憊不堪”

  近幾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此項工作起步較晚,目前在許多高校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高校,“五個不到位”仍嚴重製約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一是領導認識不到位;許多高校領導並沒有真正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沒有深刻認識到心理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深刻認識到心理素質教育開展的效果如何將直接關係到大學生能否健康成長、全面成才,而只是滿足於本校不發生學生自殺的事件,因而沒能給予此項工作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援。

  二是機構建設不到位;雖然一些重點高校多年來已建立起較完善的學生心理諮詢機構並開展工作,但目前多數高校仍沒有常設機構、常設人員,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諮詢、教學到訓練、干預等都不到位。有的學校連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未開展。

  三是師資力量不到位;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中專職的少,大多數為兼職。許多高校的學生心理諮詢中心教師中只有1至2位專職人員,其餘多由心理學、思想政治課教師甚至團委老師兼任。這些專兼職教師中專業人員較少,水平參差不齊,且缺乏系統、規範的專業培訓,專業化程度不高。面對全校成千上萬的學生,他們很難再有精力主動幫助那些有心理困惑而不願找老師諮詢的學生,只能坐等學生找來。

  四是經費投入不到位;各地高校每年用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經費相差懸殊,最少的只有幾千元,最多的達到幾十萬元。東部發達地區的高校經濟狀況好,撥款就多些;欠發達地區的高校經濟狀況差,資金就少些,而且無法保障。

  五是硬體設施不到位。由於投入的不足,許多高校沒有專門的心理諮詢室和接待室。即使是有,多數也是臨時的,面積狹小,設施簡陋。此外,多數學校還沒有配備專門用於心理測評的計算機、軟體等軟、硬體裝置。

  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告別“戰戰兢兢”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人員隊伍建設,增加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在輔導員培訓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使專職心理健康教師承擔部分輔導員的工作。高校應明確提出用於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均專項經費額度,劃撥專項經費,進一步加大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時,制定人員編制、諮詢場地面積、測試軟體的配備等軟、硬體建設標準。

  2、推行“大學生心理諮詢人員持證上崗制度”,提高行業准入標準。心理諮詢師如果水平不高,要麼會落井下石,耽誤心理治療:要麼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非但沒有解決別人的心理問題,反倒自己有了心理問題”。建議針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的特點,參照醫療行業的做法,制定全國統一的資格認定標準,並舉行全國性統一考試,實行“大學生心理諮詢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同時,也希望國家加強管理和規範,整合有限的資源,促使心理諮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