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幼兒園大班教育的隨筆

  大班的孩子調皮,幼師懂得怎麼教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把機會給每一位孩子

  每天早操和戶外活動前的排隊真讓人頭疼。我發出“站隊”的口令後,孩子們就會瘋狂的向站隊的地方衝去。有的孩子連小椅子都顧不上放好,就迅速跑過去,你推我,我擠你.經常會聽到:“老師,他插隊”、“我站在這兒”。站在前面的幾個孩子,有的抱著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著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聲音蓋過他們,或者一一把他們的手拿開,批評他們一頓,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這麼亂可不是事兒,於是著手調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幾個總愛擠的孩子叫到身邊問:“你們為什麼排隊時總愛擠?”“我想當排頭!”“你們為什麼想當排頭呢?”“當排頭多好,當排頭在前走,離老師最近,能幫老師幹活,還能得到表揚……”。我又把經常當排頭的幼兒叫到身邊問:“你們喜歡當排頭嗎?”有的孩子說:“喜歡。”有的孩子說:“有時喜歡,有時不喜歡。”在每次的活動中,每位幼兒都爭著去做,但教師只是選擇幾個平時能力比較強的幼兒擔任。時間長了,能力強的幼兒只能被動的接受,能力弱的只有羨慕的眼光。

  怎樣才能使每一位幼兒得到鍛鍊,又能讓他們互相謙讓著排好隊呢?我決定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一下,聽一聽他們的意見。於是,我說:“那我們一起來想個辦法吧!”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我又來問孩子:“大家都想當排頭,可排頭只能有一個,我們怎麼辦才能讓大家都能當上排頭呢?”陳天賜說:“可以看誰的表現好,就讓誰當排頭。”其他孩子馬上反對:“不行,這樣還是有很多人當不上的。”馬亦心說:“可以輪換著當,今天你當,明天我當。”孩子們爭論不休。最後我們確定“輪流當排頭”。每天選兩名小朋友當排頭。當排頭時要聚精會神。

  新的輪流當排頭建立後,孩子們都很高興,他們再也不去擠著當排頭了。我也總結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我們總是請能力強的孩子幫老師做事,只注重孩子的義務而忽視了孩子的權利,只注重孩子的服從而忽視—了孩子的自主。日久天長,我們就剝奪了能力強的孩子選擇的權利,也剝奪了能力弱的孩子自我鍛鍊、自我發展的權利。孩子們都只是在人生最出的起跑線上,作為教師有必要把鍛鍊的機會分給每個孩子。不是嗎?

  篇2:孩子的愛

  一天在上課時,我忽然感到肚子疼的厲害,汗水從我的臉上留了下來,實在疼的厲害,我蹲了下去,並用手摁著肚子,這時聽到幾個小朋友說老師怎麼了,他們跑到我跟前,柴欣彤小朋友用她的小手給我擦掉汗水,並說:“老師,不要哭,我給你捶一捶。”她的小拳頭在我的背上無力的敲打了起來,還有美婷、梓航等幾個小朋友也在用小拳頭給我捶背,又有幾個小朋友跑出教室告訴大一班的張老師。

  看到孩子們這些舉動時,我的心很感動,因為他們的年齡畢竟太小了,他們只是些四五歲的孩子,此刻,我心中的委屈沒有了,跟孩子們在一起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用愛心打開了孩子心靈的七絃琴,用愛心感染了孩子們純淨的心,使他們在被愛中學會了關愛他人。

  現在,有的人將世態看的有些炎涼,認為現在的人,關心自己的多,關愛他人的少了,如果在路上看到有人受傷,或需要幫助時,也很少有人敢伸出援助的手,因為怕被人訛著。我想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因為世上還是好人多。因為“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一定要當好孩子的啟蒙老師,讓他們邁好人生的第一步,教他們如何做個好人,成為品德高尚的人,這樣他們長大後才會有愛心,才能知道關心、愛護他人,就會像歌曲中唱的那樣:“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篇3:孩子的是與非

  俗語說:“千人千脾氣,萬人萬模樣。”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張不同面孔的幼兒,同時也是穿梭在幾十種不同的性格中。

  柴一聖小朋友是班內一個比較靦腆內向的孩子,一看這個孩子,你會認為他是個安靜乖巧的孩子,但接觸長了會發現,其實不然,也許正是因為他的孤僻,所以總會出現過激行為。孩子集中如廁時,他會趁人不注意,打一下小朋友的頭或拍一下小朋友的背,這時就會有小朋友告他的狀:“老師,柴一聖打我。”追究原因,一聖會很無辜地說:“老師,我沒有打人。”其實,老師明白,這也許是一聖對小朋友表示友好的一種方式,只是有些粗魯罷了,但這樣的行為畢竟是不對的,老師必須對其進行教育引導。讓他學會和小朋友友好相處,體驗和小朋友一起遊戲的快樂。

  說到遊戲,又出現了一聖的有一大危險之處,當一起玩玩具時,他會因為爭搶某一玩具而張口咬人,作為老師,必須保證孩子的在園安全,當發現孩子的這一行為,我們必須及時教育。而面對老師的質問,一聖沒有感到害怕,他會和老師表白,慢悠悠的對老師說:“老師,他搶我的玩具了。”

  其實,老師明白,在一聖的心裡,他並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地方不對,他喜歡這個小朋友所以他會拍他一下,用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他搶我的玩具,所以我咬他一下來維護我的利益。

  在孩子與孩子的交集裡,其實並不存在明明白白的是與非,面對各種性格的幼兒,老師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證每名幼兒的心都不受到傷害,妥善解決孩子存在的偏激行為,保護他那幼小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