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節氣要怎麼養生

  氣溫升高降水多,做好穀雨養生對順利過渡到夏季有重要意義。那麼,穀雨節氣養生法是怎樣的?下面就由小編為您詳細介紹。

  穀雨節氣養生法

  1、穀雨節氣養生要清潔家居好睡眠

  穀雨到來,暮春到了,萬物生長漸旺,天氣也漸熱。中午氣溫較高,但早晚氣溫仍較低,因此時陽氣漸長,陰氣漸消,要早睡早起,不要過度出汗,以調養髒氣。舒適的室內環境比戶外自然環境對過敏症更不利,這看來似乎不合情理。但是紡織品的傢俱,枕頭,地毯,密閉的窗戶,還有溫暖、潮溼的空間,就像在家裡放了一顆顆過敏的***。因此,你首先要做的事是把家裡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徹底清查一遍,看看哪裡是致敏原聚集的地方,然後把它們清洗乾淨。

  2、穀雨節氣養生要舒暢情致防氣鬱

  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對於肝臟的保健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語說“萬病由氣生”,肝主氣,如果出現易煩躁、愛發脾氣等現象,都與肝氣有關。穀雨養生在情志、運動方面也如清明一樣,保持心情舒暢、心胸寬廣,聽音樂、釣魚、春遊、太極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憂愁焦慮,甚至動肝火。

  3、穀雨養生重在護肝健脾除溼

  穀雨有“雨水生百穀”之意,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這個時節降雨明顯增多,空氣的溼度逐漸加大,要通過人體內部調節使內環境與外環境的變化相適應。此時人體肝臟處於極其旺盛的狀態,要避免補肝過度,調養應以柔肝為主。同時也要健脾除溼,身體各部機能達到平衡。

  打太極拳養護肝氣,穀雨節氣,氣溫迅速回升,降水增加,溼熱交加,除了早睡早起、平心靜氣以養肝外,可選擇靜中有動的運動如太極拳等,運動時不宜出汗過多,以免陽氣外洩。平日要堅持加強體育鍛煉,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出汗量,運用物理方法排除體內溼熱之氣,與外界達到平衡。

  穀雨節氣的氣候特徵

  穀雨節氣後降雨增多,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茁壯成長。穀雨時節的南方地區,“楊花落儘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這時,南方的氣溫升高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氣溫,除了華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外,已達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華南東部常會有一、二天出現30℃以上的高溫,使人開始有炎熱之感。

  低海拔河谷地帶業以進入夏季。華南春季氣溫較高的氣候特點,有利於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適宜紅苕栽插的溫度為18℃至22℃,這時已能滿足。華南老旱區的經驗證明,紅苕在穀雨後早栽,能夠在伏旱前使藤葉封廂,增強抗旱能力,獲得高產穩產。

  穀雨節的天氣諺語大部分圍繞有雨無雨這個中心,如“穀雨陰沉沉,立夏雨淋淋”、“穀雨下雨,四十五日無干土”等等。還有穀雨節氣如氣溫偏高,陰雨頻繁,會使三麥病蟲害發生和流行。

  老人要重視穀雨養生

  穀雨期間的疾病預防,重在祛溼。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選擇食用祛溼效果良好的食物,這類食物包括赤豆、薏仁、山藥、冬瓜、藕、海帶、竹筍、鯽魚、豆芽等。另外,要堅持加強體育鍛煉,擴大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出汗量,運用物理方法排除體內的溼熱之氣,以與外界達到平衡。

  按照中醫“春養肝”的觀點,穀雨期間要抓緊時機調理肝血。陽氣向外且旺盛,陰氣潛伏,應早睡早起,以平衡陰陽,有利於養護髒氣。在飲食方面,要多吃性平或微涼、味甘淡的食物,以防春火滋生,同時要忌大辛、大熱及海腥類的發物,不吃過膩、過酸及煎炸食品,如辣椒、羊肉、海蝦、肥肉、烏梅等,以免火上澆油。“春養肝”應適當進食蔬菜,在眾多蔬菜中,菠菜、莧菜、韭菜等當推“養肝”佳蔬。菠菜性涼味甘,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等作用,可利五臟、活血脈、止煩渴助消化。莧菜則富含維生素,且鐵質多,常吃能補血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