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優秀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建構主義作為教育心理學的最新理論對大學物理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關於吧!
篇1
回顧初三物理上學期這段時間,在教學上有很多感觸和想法,具體反思如下:
一、利用課堂教學,打好學生基本功
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初三學生學習物理的實際情況出發,著重把握好“預習指導--匯入新課--講授新課--小結--評閱作業”幾個有機的環節,結合實驗精講概念、定理、定律,做到讓學生在輕鬆、愉快氣氛當中掌握、消化所學知識,力爭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紮紮實實上好每一堂課,認認真真鞏固好每一堂課,使物理教學真正落到實處。在講授新課當中,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精選精講例題、習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課堂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本來很有趣味的物理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二、加強實驗教學,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由於做實驗麻煩,很多老師不願做實驗,然而,物理本身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教學中,應遵循物理教學規律和物理學科的特點,以實驗啟動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學。在演示實驗中,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啟發積極思維,提示物理現象的本質。組織好學生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操作的能力、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
三、研究學生,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素質
學生智力、素質的參差必然導致教學的不統一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兼顧全體學生,難易有度,激勵先進學生,鼓勵後進生。一期來,在培養好尖子生的同時,還利用課餘時間輔導、幫助、鼓勵基礎差的學生趕上先進生,讓差生在老師的激勵、關心下不斷取得進步。、
四、重視德育滲透,培養科學態度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和科學態度教育。介紹科學家的事蹟,介紹歷史上和現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了其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團結協作的作風。
五、積極探求教學改革
著眼於素質教育,為達到最終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針對傳統封閉、固定化的教學模式的弊端,尋求、思考新的更好的教學方法。該期嘗試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教學程式,和諧地展開雙邊活動,教學實踐表明,此教學模式較常規教學更易增強學生的自主自學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該教法的特點是強調教師的指導,學生自主的學習。
篇2
20XX年泰州市高中物理暑期培訓於7月22日在泰州舉行,此次培訓請來了江蘇省金陵中學物理教研組組長徐銳老師,他從自己的教學體會出發,和老師們分享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大家受益匪淺。下面我結合興化市文正實驗學校的學情、教情談談自己接受培訓的心得體會。
新課程理念一直在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其實首先應該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然後再談創新,否則會是一句空話。比如我們在學習平拋運動時,不妨請同學們觀察平拋運動,提出你想提出的問題,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落地的時間與什麼有關呢?是否和初速度成正比?落地速度大小和什麼因素有關?如果在教學研究中發現學生提出的問題與猜想和實際理論分析、實驗操作有巨大差別時,這將激發學生對此類問題深層次的思考,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會大大提高,因為他會覺得這很有趣。當然有些同學提的問題較為簡單、沒有水準,甚至是毫無意義的問題,這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加以引導,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多給學生機會和舞臺,因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要重要得多。
物理學科尤其強調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如果每節課老師都給出大量習題讓學生思考,再拓展、分析,這種純粹的習題分析時間久了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我們教師不妨學著用活動帶動思考。比如在講“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這一節時,可以讓每位學生取出鉛筆、直尺、白紙,在用鉛筆沿直尺畫線的同時讓直尺沿紙面向上移動,看看畫出來的是什麼樣的線。我想全班同學畫出來的線是不一樣的,教師可以選幾種典型的型別,展示給學生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線條呢?這樣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思考,達到師生研討的目的。有些同學畫出的是曲線,其中彎曲的方向會有不同,也會有一些同學畫出的幾乎是直線。實際上鉛筆參與了兩個運動,涉及到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當兩個分運動都是勻速直線運動時,合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一個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另一分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則合運動是曲線運動,並拐向受力的這一方向等等。
實驗教學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我們予以高度重視,我們在講到實驗這部分內容大致步驟是這樣的: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資料處理、注意事項、誤差分析等,這樣按程式來好像就是將考試要考的內容告訴學生,學生學習缺乏源動力,也未必知道為何用這種器材,用此類裝置。比如,高一上學期提到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教師可以先丟擲一個小問題:小車從某一高處沿長木板向下滑動,很顯然運動越來越快,速度逐漸增大,那麼我們能否知道小車運動速度的具體值呢?以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考。也許會有同學提出用捲尺測量長木板的長度,用秒錶計時,然後用公式計算速度。當同學們真正做了實驗後才發現,這樣測時間誤差太大了,實驗理論講得通,但實驗可操作性難度較大。教師藉機引出打點計時器,體會其神奇之處。再接著討論實驗的相關內容,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再比如說,講解螺旋測微器與遊標卡尺時不直接講原理,多提問題。練習本的長度、寬度我們可以用刻度尺測量,尺寸很小的物體如一根銅絲和一個擺球的直徑如何測量呢?從而引出以上兩種精密長度測量儀器。以上所舉兩個例項實際上就是給學生一個問題,一個臺階,讓學生自己走上去,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這點在我們習題教學中同樣重要。
初、高中物理的難度差距較大,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初中大部分已知條件由數字給出條件,而高中卻很多是字母作為已知條件。所以高一的老師在分析例題時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條件由數字給出。比如:一個質點做勻加速直線運動,4s內速度由4m/s增加到8m/s,求這段時間的位移是多少?遇到較為複雜的問題,我們教師要多提幾個小問題,分臺階讓學生自己走上去,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如果教師直接給出答案學生會覺得很累,教師講得也很生硬,兩種方式會取得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在習題教學中要注重問題的延伸,從學生問題出發,思考教學改進的辦法。我們在平時批改作業時會發現學生會計算出紙帶運動的速度為33m/s,這相當於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駛速度,顯然是一個錯誤答案,學生做錯的原因在於學生沒有檢查答案,對33m/s這個速度沒有一個形象的認識,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滲透。提到太陽和地球的質量關係時,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比較,如果太陽是100Kg的大西瓜,地球則是0.3g的小顆粒,這樣給學生一個感性認識。所以,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錯誤某種程度上正是反映老師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以上是我在暑期培訓的一點心得體會,我也會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思考,多實踐。
篇3
本人任教初二物理,在過去的教學中,只是單純的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願望和學習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後,我們普遍感到壓力,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來滿足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師和學生從繁重的教學和學習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更大的個人發展空間。新課程的要求教師能夠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針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調整和創新。以前教材中偏難,偏舊,沒用的東西不少,而現在有用的有價值,有用的內容多了,並且在教學中能給學生留有更多的空間,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經過一學期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1、讓學生自信快樂地學習:初中學生年齡在十三四歲,稚氣未脫,活潑好動,感性認識佔主要地位,課堂上應多用實驗來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樂地學習物理。因而本節課設計以學生提問為起點,學生活動為主線的課堂教學,使課堂成為學生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場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樹立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本節課重點在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全程及科學方法,並將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中,體會物理是有用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思維活躍,能提出許多問題。學生能獨立完成許多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特別是探究開始,教師備課時原計劃通過步步提示讓學生表達出設計實驗的方案,沒想到課堂上學生卻是爭先恐後地想表述,使整個45分鐘的課堂學生情緒高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給教師意想不到的收穫:學生對平面鏡提出了許多教師想不到的問題,例如:為什麼小鏡子能照出很大的像?摩托車旁的鏡是不是平面鏡?課堂上說實話老師有些緊張,總擔心學生提出怪異的問題,教師的智慧和靈活處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本以為學生只能描述如何探究自己的猜想,沒想到有一名學生並不滿足於口頭表述,說:“老師我想邊做邊表述,行嗎?”我趕緊讓他上臺表述,全班同學給予了熱烈的掌聲。之後還有一位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還有一種方法,我先將兩隻手電筒放在等距離的地方,看看像是否在我猜想的那個位置。”***逆向思維!太好了!***場面令我感動。實驗結論的描述時,也有同學大膽質疑:我找到像的位置了,可是為什麼像總會更高或更低些?我動一動玻璃板後,有時又能用不亮的手電筒接到像呢?這位同學對實驗的評估,我在自制教具時並沒有考慮垂直問題***因為玻璃板事先有要求做成垂直支架***,這一來倒在課堂上讓學生給解決了,這讓我深信:學生的細緻可以超出教師!
3、思教學之過:在學生提出問題時,有些問題沒有直接回答,如:***1***為什麼小鏡子能照很大的人的像?***2***摩托車旁的鏡子是不是平面鏡?在問題羅列後又立刻出示演示,雖演示能吸引學生,但可能打斷學生的思路,也許學生能想出比教師更好的方法,課後的學情調查中,一位同學和我交談說:“老師你演示之前,我就猜到用蠟燭可找到像,因為在家我玩過鏡子接火炬遊戲。”看來我低估了學生。由於時間關係,本節課在“二平面鏡成虛像原理、三平面鏡的應用”不敢放得開,約只用了15分鐘,特別對“虛像”這一難點沒有板書,只用多媒體顯示,且多媒體課件製作相對簡略,對學生作圖能力的培養可能不利。對“潛望鏡”能激發學生創造性的也因時間倉促而未能完全分解展示給學生。
4、想教法之變: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教師教育教學觀念要更新,應認識到:使學生學到獲取知識的方法,增強探究未知世界的興趣和能力,以及學生對於科學本質的理解和科學價值的樹立,是與科學知識的學習同等重要的。要從過去過分強調知識的學習中轉變過來,綜合採用多種教學方法,不斷改變教學法手段,充分認識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從一堂灌中退出,課堂應是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像《平面鏡》這樣貼近生活、應用性強的課,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就應當讓學生歷經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提出問題的意識,學會科學辯證地看待問題。一堂課要培養學生什麼,學法的指導應貫穿全程如何讓某一種能力的培養突顯,在課堂中對教材的處理應是有所捨棄、有所加強,若要面面俱到,必將面面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