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

  《我的精神家園》一書話題大多涉及文化狀態與知識分子的命運,除了文人的處境便是人的處境,這類話題自然少不了尷尬與苦澀,但在王小波筆下,即使你踩破了一個詼諧的外殼,打開了"文化"神祕幽黑的洞口,以至偶爾會為痞子之極的語言開懷一笑,但是你絕不會認為王小波是一個痞子。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歡迎大家參閱。

  篇一

  自從跟著集體忙活著讓全國人民都去喝茶的事,我已經很久沒讀書,也沒寫什麼東西了。安古人的說法我早就變俗了,可我老師安慰我說勞動不俗,勞動很雅,只有勞動過讀的書才會被真正吸收。我想讀讀《金瓶梅詞話》不知道會不會吸收的很好,但不能讀馬老的《資本論》,否則老想著找自己的剩餘價值。

  這些混帳玩笑話都是勞動之後讀了王小波雜文“吸收”良好的後遺症。

  五一節匆匆忙忙趕到寧波,沒偷到預料中的閒情,另外幾個城市的人照樣跟蹤操控。即使這樣我居然還是能夠讀完一本隨手抄到的《我的精神家園》,這都要感謝女友無邊無際的加班。

  實際上這本書的名字只是其中一篇小雜文的名字而已,看上去很嚴肅,實際上全不是那麼回事——小波是少有的幽默智慧的作家。一部分雜文是講電影的,一部分雜文是講他在國外的一些片段,一部分雜文談到了關於“尊嚴”的問題。喜歡王小波的原因是他一點也不“文藝腔”,全是俏皮話,你一看就樂了,樂完了你覺得他怪損的,連你也罵了,接著你就反思了。

  現在這書不在我手上,我憑印象記得他說好萊塢電影說的很妙。大概是這樣的觀點:1、美國有好的文藝片。2、美國電影人為了賺錢太能不厭其煩的把一個路數拍爛。就像《鏡花緣》裡有個“直腸國”,吃下去什麼拉出來的還這樣,於是加點作料再吃,反覆吃幾遍拉出來的東西終於像拉出來的了這才完。這不是好萊塢電影嗎?我一想《諸神之戰》不就是吃了《阿凡達》拉出的嗎?我可不做直腸國的食客。

  我原來讀小波的小說,一直覺得他最喜歡的作品應該是奧威爾的《1984》。實際上他熱愛的是王道乾等翻譯家的語言,他喜歡現代文學,無比推崇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還有圖尼埃。他對小說創作的很多感受跟我這樣的普通人很相近,你看過現代文學之後你很害怕,那些語言每一句都是無可挑剔的,但你就是再怎麼有才華,一輩子也就能出一兩個。

  他還很推崇卡爾維諾,卡爾維諾對新千年文學做過演講,他想寫8個講稿,完成5個就死了。現在剩下輕、快、精確、形象、繁複,恰好我的老師最近也在看卡爾維諾的這些講稿,她現在對精確十分著迷,並迫使我也要精確。我下一本要讀的書估計就是這個。

  篇二

  如今,《紅樓夢》已被翻拍了許多回,看看電視上鮮豔的畫面,動人的情節,但總覺得少了一些什麼,不禁讓我夢迴紅樓,重回我的精神家園。

  依稀記得,當我還是小學生時,抱著《紅樓夢》,看著書上的插圖,津津樂道。總認為林黛玉是個傻姑娘,小心眼,猶是討厭。可曾想,現在我讀起《紅樓夢》來,另有一番滋味,如同身臨其境。

  當初我厭煩的林妹妹,現在我不禁打心眼裡喜歡。曾記否,林姑娘隻身進京都時那份膽怯與不安,俏語謔嬌音桃花 黛玉泣殘紅時那份憂愁:“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些隱隱約約浮現腦海,我知道林妹妹乃是美貌與才華的代名詞。她憂鬱,她不開朗,這又如何,人非完美,那溫婉充滿傷感的眼神讓人們訴說她苦難的命運以及他對寶哥哥堅貞不渝的愛戀。又曾記得當生命已經到了盡頭,林妹妹獨守空房,心中充滿了不捨與眷戀,她不得不離開。驚天地,泣鬼神,黛玉香魂依舊。殊不知,當我十年後再次品讀林妹妹時,心中有何觸感,我想有的只是對生命的珍惜,對生活的期待。

  《紅樓夢》亦是如此,我常常用心去斟酌何為精神家園。

  我讀過名著,讀過小說,也讀過傳記,連一些花邊小文章我也瀏覽過,我不知道它們能否建造我的精神家園。我只知道閒來無趣,信手掂來。

  我還記得曾經為了一本書,整日廢寢忘食。我如飢餓似渴的讀著它,於是我的精神世界多了一束陽光,少了一點陰霾。從那一刻起,我打下了家園的地基,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往上建造。

  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園》裡說過:井底之蛙也擁有一片天空,十三歲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園。這個家園裡外觀不美麗,房間不夠多,沒有庭院,沒有苗圃,但可以有無盡的快樂,無盡的幸福。

  我不理解那些文人騷客的精神家園,我也做不到那種爐火純青的境界。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我會有新的看法,就如當時我讀《紅樓夢》一樣。

  回顧十幾年來的讀書生涯,當年的《水滸傳》《繁星·春水》《唐詩三百首》《史記》等等,我仍覺得那麼親切,它們都是我的家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為了更美好的家園,我要不停的加工,如果淪落到屋漏偏逢連夜雨,那就不好了!

  精神家園,我的家園!

  篇三

  我對本文很有感觸。當今社會處於浮躁的氛圍中,精神被物慾所矇蔽,拜金主義已經佔到合情合理更合法的地步。網路充斥著八卦、黃色和暴力。現代社會的美常被視為昔日的醜惡,還美其名曰:審醜視角。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速度的迸發。我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資訊速傳和交通便利把原有的自然享受磨滅。但是我們的工作學習之繁忙不足以被悠緩的享受所抵消,所以出現了卡拉ok,電視,電腦,網路,psp,mp3……甚至連手機都方便我們“及時行樂”,直到再也離不開速食文學,線上視訊,網頁遊戲……曾幾何時我們已經失去了享受的幸福感。

  另一個原因,我認為可以從生理上來闡述。由於現代娛樂設施多以輻射環繞,人的身體機能難免受到影響。輻射的危險度據說可以再來回1米間反覆10萬次後煮熟一顆雞蛋。而人腦作為人身體最脆弱的部分,成為對輻射神經高度敏感的區域。人的心理緊張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源自於輻射的增加。但是反觀越發不能擺脫高階裝置的社會人,文明人,其實不自覺地加速了精神緊繃,導致衰退。

  或許有些駭人聽聞,但是我們必須予以重視,自覺地有意識地讓自己有一定的空間遠離過快發展的新式技術。就好比艾略特所著的《荒原》,如果人類滅亡歸咎於自然的不可抗力,那麼人類的精神毀滅一定是源自人的自殺,而且是上癮般的毒殺。我認為這本書能夠警醒我們青年一代,把握自己的生活,重新獲得幸福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