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去溼氣排毒的小妙招
溼氣重,人也容易患病。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 中,中醫最怕溼邪。那麼該如何去溼氣排毒呢,下面快看看溼氣的根源來自哪裡和去溼氣排毒的妙招。
溼氣的根源
久坐不運動 現代人工作繁忙,工作8小時內都是對著電腦,回到家後,也是一直坐著看電視,缺乏運動。長期坐著會讓人的腦供血不足,久視傷肝血,腦供氧和營養物質大量減少,就會覺得全身乏力,記憶力下降,失眠多夢,嚴重者還會引發全身肌肉痠痛,頭痛,頭暈等病症。
衣服穿得過少 這點比較好理解,在夏天,總是可以看到很多MM短裙短褲逛街,再加上喜歡喝冷飲吃水果,寒溼便潛藏在身體內。到了冬天的時候,你可以在路上仍然見到很多愛穿很少衣服的人,這樣很容易讓溼邪侵入身體。其實,尤其是在冬季,全身都要注重保暖,洗澡的水不要太冷,洗頭後及時吹乾,夏天也不要一味的貪涼。
睡眠時間不足和睡眠過多 在中醫角度來說,睡眠不夠就是脾虛的症狀,脾虛就容易產生溼邪,有些人睡不夠後,眼袋特別深就表明此人脾虛嚴重。睡眠時間充足了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工作起來也更加有活力。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早晨最好6點以前起床,晚上熬夜傷肝膽,早晨賴床傷脾胃!
吃東西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鹹、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大量喝酒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溼邪,因此酒精儘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這是讓溼毒更加肆虐的關鍵因素。而且酒會調動你身體的元氣,老年人如果少量喝一點也是不錯的。
居住環境不通風 如果長期住在不通風的環境裡,就會導致體內的溼氣加重,所以,每天要定時開窗透氣,特別是遇到南方的雨水潮溼天氣,更加應該注意這些細節。為什麼呢有的人一到下雨陰天就會感到昏沉或者關節痛,一點精神沒有,這是因為外面的溼氣已經把你身體裡面的溼氣給溝出來了!
去溼氣排毒的小妙招
1、多運動
體內的溼氣要排除最好就是通過運動,運動的排汗不僅能夠排毒,更能夠有效地把多餘的溼氣排出來,並且有助於促進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適當進行運動排汗利於除溼氣,多外出晒太陽利於胎兒的發育。
2、注意睡眠
溼氣重的孕婦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證身體有足夠的抵抗力,溼重情況才可以有效緩解。睡前喝杯牛奶,有助於孕婦睡眠。
3、及時就醫
由於孕婦的特殊體質,薏米之類的食物應當小心進食,如果溼氣嚴重的話,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治療。
4、食療祛溼
體內溼氣較重,可以吃些排溼氣的食物如紅豆粥,百合蓮子湯,大棗,銀耳蓮子羹,薑湯水,蔥,大蒜等。
多喝清熱去溼湯
用適量的土茯苓、茯苓、赤小豆、陳皮,加瘦肉或者豬骨煲湯,能夠有效地起到清熱的作用並能夠去溼,這是廣東的傳統去溼湯,適合夏天飲用。
少吃鹽,多健脾
吃東西比較重口味”的朋友往往都比較容易惹來溼氣,因為重口味”會加重對脾胃的負擔,大家在飲食上少吃多鹽食物,並且多吃一些流質和五穀類食物。
注意事項
薏仁是祛溼的良方,但是薏仁會使身體冷虛,虛寒體制不適宜長期服用,所以懷孕婦女及正值經期的婦女應該避免食用。
去溼氣排毒吃什麼中藥
1、去溼中藥方子一
金錢草15、牛膝15、薏苡仁30、山藥15、白朮15、茯苓15、防風10劑。一天一劑,一劑煮2次,早晚空腹用!忌生冷油膩!
2、去溼中藥方子二
山藥15、薏苡仁30、茯苓15、防風10,煮粥!
3、去溼中藥方子三
祛溼最基礎的方劑是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生薑、大棗平時脘腹脹滿、噯氣吞酸、肢體沉重的可以用。另外,參苓白朮也可以健脾祛溼,平時大便溏洩,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可以使用!
去溼氣排毒的中成藥
1、木香順氣丸
【成分】木香、枳殼***制***、陳皮、香附***醋制***、檳榔、蒼朮***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氣化溼,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噁心,噯氣納呆。
2、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黨蔘、白朮***炒***、乾薑、甘草。
【功能主治】溫中健脾。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洩瀉,手足不溫等病症。
3、健脾丸
健脾丸為著名的消食導滯藥,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據明代王肯堂《證治準繩:類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減而成的,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兒消化不良最為常用,此外,還用於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腸炎等。
【成分】黨蔘、白朮***炒***、陳皮、枳實***炒***、山楂***炒***、麥芽***炒***。
【方解】方中用黨蔘、白朮補益脾胃以資運化;山楂、麥芽消食化滯;陳皮、枳實理氣和胃。諸藥合用,補脾益胃,理氣運滯,對於脾虛食積證極為適用。
【功能主治】健脾開胃。用於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
4、參苓白朮丸
【成分】人蔘、白朮、茯苓、山藥、蓮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棗。
【功能主治】補脾胃,益肺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氣健脾,滲溼止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