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養生操的相關做法

  經絡學作為我國傳統的醫學,彙集了中國傳統的按摩、推拿、鍼灸的理念,研製出了這套保健操,那麼有哪些呢?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一下經絡養生操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經絡養生操的第一節:腹部運動

  1、腹式呼吸

  所謂的腹部呼吸,就是用肚子呼吸,吸氣肚子鼓起來,吐氣肚子憋下去。或者是用鼻子呼氣都可以。

  要領:雙手上下疊於下腹前,兩眼微閉,意守下丹田,胸不動,不停頓,不憋氣,不提氣。每天早、午、晚3次,每次5-20分鐘,每分鐘呼吸4-6次。睡在床上更好做。

  2、拍小腹部

  拍小腹,九十九。可以幫助燃燒腹部脂肪,達到減肥的效果。

  要領:將五指相互併攏,手掌伸直,從你的腹部左側做順時針方向,按照圓圈拍打,同時也要做向下蹲的動作。每天堅持做兩次,早晚最好,每次做11個9呼。

  作用:人體的腹部有9條重要的經絡經過,還有關元、氣海等重要穴位,可以說腹部是人體元氣的大海、生命動力的寶藏。腹式運動可以培固人體元氣、提高免疫力,對於高血壓、糖尿病、便祕、失眠、免疫力低下等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功效。

  經絡養生操的第二節:下蹲運動

  分:高蹲、半蹲、全蹲、直起直蹲,是最好的全身有氧養生運動。

  要領:上身直立,雙手向前伸直,雙腿彎曲向下蹲,然後起立。每個動作做2-4個8呼。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50下。

  作用:下蹲運動本來就是一中全身心的運動,這樣的目的有利於疏通全身的氣血,對於加強足六經與督脈具有很好的效果。對於糖尿病、便祕、免疫力低下者都有很好的預防以及治療作用。

  經絡養生操的第三節:拍打膽經

  膽經位於大腿外側、褲子的正中線,從腰部直到腳腕部。

  要領:雙手向兩側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腕力空掌用力拍打到腳腕,伴隨下蹲動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6個8呼。

  作用:《黃帝內經》中記載: “十一髒皆取決於膽”之說,也就是說所有臟腑功能的強弱,都要取決於膽腑。膽經是十二經子午流注的起端,是保證全身氣血執行暢通的關鍵,所以經常拍打膽經可以充盈全身氣血,從而調養全身臟腑,對氣血虧損、長期失眠、體質虛弱者有很好的治療功效。

  經絡養生操的第四節:手抓運動

  分4個動作:貓抓、嬰兒抓、鷹抓、數手。連起來做效果更好。

  要領:上身直立、不能向前傾,手指用力,伴隨下蹲動作。貓抓、嬰兒抓、鷹抓每個做2-4個8呼;數手每個動作做3次,8-18個9呼。每天2次,早、晚各做一次。

  作用:《黃帝內經》指出:“心主神明,主血脈”。常言也道:“十指連心”。手抓運動是通過鍛鍊手部六條經絡,增益人體大腦、心腦功能,對預防和調理老年痴呆、心腦血管疾病有極大的功效。此外對肩、肘、關節的各種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經絡養生操的第五節:拍打四要穴

  從人體的十四條經絡的400多個穴位中,選出最重要的六***養生穴位。每個穴位每次6-8個8呼。每天拍2次,早、晚各一次。

  第1穴:膻中穴

  位於兩個乳頭連線的中間點,正中心的心窩處。任脈上的要穴。

  要領:雙手合十向前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手腕的慣性彈打,伴隨下蹲動作;

  作用:對感冒、哮喘、氣短、心悸等肺經、心臟疾病都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第2穴:大椎穴

  大椎穴位於頸部後面中間的第七節頸椎處、低頭時凸起的部位。督脈上的要穴。

  要領:雙手交叉向上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手腕的慣性彈打,伴隨下蹲動作;

  作用:對頸椎病、肩骨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防療作用,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要穴。

  第3穴:內關穴

  位於手腕橫紋下3個手指、兩條筋中間。心包經上的要穴。

  要領:沿著手臂內側中線的心包經,一直拍到肩膀,伴隨下蹲動作。

  作用:防治各種心臟疾病,增強心肺功能,是自古以來治療心臟疾病的首選要穴。

  第4穴:合谷穴

  位於大拇指根部和食指根部的中間位置。大腸經上的要穴。

  要領:沿手臂外側中線的大腸經拍到肩膀,伴隨下蹲動作。

  作用:合谷穴防治腦中風、老人痴呆症有很好的效果,是治療頭、面部疾病的第一要穴。可防治各種腸胃疾病、大腸炎和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