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蝸牛吃什麼

  據蝸知網小編所知,白玉蝸牛的食性非常廣泛,通常以青飼料為主,精飼料為輔。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歡。

  食物?

  青飼料指的是各種青綠飼料和多汁飼料。例如:青菜、大白菜、絲瓜葉、油麥菜、萵苣葉、扁豆葉、西瓜葉、冬瓜葉、黃豆葉、棉花葉、芝麻葉、楊槐葉、榆葉、柳葉、紫雲英、水花生、苕子、馬齒莧、蒲公英、地衣等青綠植物葉子;番薯、冬瓜心皮、南瓜、西瓜皮、絲瓜皮、茄子皮、馬鈴薯、胡蘿蔔、扁豆、生梨皮等多汁飼料。

  需要提醒的是,白玉蝸牛不喜歡吃青草、雜草,並且拒絕吃有刺激性味道的蔥、蒜等。

  精飼料指的是各種糠皮飼料、動物性飼料、餅粕飼料、礦物質飼料以及維生素新增劑等飼料或者由其配合而成的飼料;此外也可以直接用仔雞、仔豬的配合飼料。比如:小麥皮、玉米皮、米糠、高粱皮、玉米心、豆皮、小米皮、豆腐渣等糠皮飼料;也可以用黃豆粉、花生餅、芝麻粉、豆餅、去毒後的菜籽餅等餅粕飼料;以及各類水產品、畜禽肉類及殘渣下腳,另外還有魚粉、蠶蛹粉、骨肉粉、蚯蚓粉等動物性飼料;還可以用骨粉、蝦殼粉、貝殼粉、蛋殼粉、石灰粉等礦物質飼料。

  白玉蝸牛養殖中吃什麼?

  白玉蝸牛喜歡食用青綠植物的葉片和多汁青綠菜葉、瓜果、滕本等植物的葉以及少量大米、菜豆餅、米糠等精飼料,飼餵時要把所喂飼料用水噴溼。

  隨著白玉蝸牛的不斷長大,還需要新增適量的鈣質予以增補,補鈣時要留意鈣質食品的使用。在精飼料中,可以新增適量的骨粉等成份,同時,在養殖土的泥土中,可以新增陳舊的熟石灰,使其有大量的鈣質得以增補,特別是種蝸牛,此項尤為重要。

  冬季保溫得當時,蝸牛的食量並不減少,並且適當入步食料質量,做到保溫期間也能正常生長。

  在飼餵時既要做到照顧蝸牛的偏食性,又留意照顧蝸牛的雜食性,不要長期投喂單一飼料,距離一段時間調換一種蝸牛喜食的青綠飼料,做到多種飼料混合配製,堅持隔天清除殘料糞便,將地面打掃乾淨,可以視其情況,隔天投餵食品一次,每百隻種螺每次大約投喂精飼料一兩左右。

  白玉蝸牛,也稱褐雲瑪瑙螺,瑪瑙螺軟體動物。原產於非洲東部。喜歡在陰暗潮溼、疏鬆多腐殖的環境中生活。白玉蝸牛雌雄同體,異體交配。只要溫度、溼度適宜,一年四季均可繁殖。白玉蝸牛綜合利用價值高。

  白玉蝸牛,因其頭、腹、足潔白如玉,故稱為“中華白玉蝸牛”,簡稱“白玉蝸牛”,系中國獨有品種,以人工養殖為主。白玉蝸牛屬陸[1]生貝殼軟體動物,腹足綱,肺螺亞綱,柄眼目;是食用蝸牛中首屈一指的佼佼者,為我國科研部門從野生褐雲瑪瑙螺中變異選育而成,故又稱中華白玉蝸牛,其肉質肥嫩,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膽固醇趨向於零,含有20多種氨基酸。作為食用列為世界四大名菜之首——蝸牛、魚翅、乾貝、鮑魚;世界七種走俏野味之一。在法國有“法式大菜”之譽,在歐美等國聖誕節中,幾乎到了沒有蝸牛不過節的地步。非洲大蝸牛是世界上個體最大的陸生蝸牛,重達800 克,外殼長達20 釐米。非洲大蝸牛有時被人們當做一種食物食用。近來這種蝸牛成了東南亞地區危害最大的農業害蟲之一。

  蝸牛性寒、味鹹、清熱解毒、消腫軟堅、能治多種疾病。蝸牛所含的特效蛋白十分有益於兒童的智力開發。蝸牛肉和卵在醫藥上能治多種疾病。據《本草綱目》記載,蝸牛可配製18種藥方;現代中醫學認為,蝸牛性寒、味鹹,入大腸、肺、腎,具有祛痰、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平喘、軟堅、理疝的功效,主治痔瘡腫痛、喉腫、哮喘、脫水、小兒臍風、爛足、乙腦、風邪驚癲、白喉、流行性腮腺炎、高血壓等症,還可止鼻血、通耳聾。

  白玉蝸牛全身是寶,綜合利用價值高,需求量大,深度加工大有可為。白玉蝸牛肉質肥嫩、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含有20多種氨基酸、低脂肪、膽固醇趨向於零的高階營養品,經常食用可增加營養、增強耐力、提高身體素質,可使面板保持細嫩健美,延緩衰老,益壽延年。

  生活習性:白玉蝸牛和其他蝸牛一樣,喜歡在陰暗潮溼、疏鬆多腐殖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畏光怕熱,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極為敏感,當溼度、溫度不適宜時,蝸牛會將身體縮回殼中並分泌出粘液形成保護膜,封住殼口,以克服不良環境的干擾。當環境適宜後,便會自動溶解保護膜重新開始活動。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注意氣溫和溼度的影響。適宜溫度為16℃~30℃,溼度60%~85%,土壤溼度在40%左右,pH為5~7,當溫度低於15℃,高於35℃時休眠,停止生長和繁殖。

  食性:各種綠色植物及糠麩均可作為白玉蝸牛的食料。一般春天以白菜、青菜、萵苣等闊葉植物飼餵;夏天可喂大量甘蔗、向日葵葉、各種瓜果皮渣等;秋天氣溫低,食量減少,可喂些菜葉、薯片等,白玉蝸牛不吃青草、雜草,拒食有刺激性味道的蔥、韭、蒜。

  分佈:原產地為非洲東部,但目前已經廣泛分佈於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溼熱地區。生活環境為陸地,主要棲息於菜地、農田、果園、公園、橡膠園裡、雜草叢生、樹木蔥鬱、農作物繁茂陰暗潮溼的環境以及腐殖質的土壤裡、枯草堆、洞穴中以及樹枝落葉和石塊下。

  繁殖:白玉蝸牛雌雄同體,異體交配。人工養殖只要溫度、溼度適宜,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從出殼到性成熟一般需6個月時間,交配受精後15~20天即可產卵,把卵產在洞穴內。卵粒綠豆大小,外包一層白色發亮的膜,每次產卵100~200粒,8~15天可孵出幼蝸牛,壽命一般5~6年。

  養殖

  養殖室要陰暗、潮溼。蝸牛喜歡陰暗,並不是不需要陽光,而是避免強光直射。如:樓房、平房、地下室、防空洞等都可養殖。每組佔地1平方米。

  從全國各地蝸牛養殖戶的飼養實踐證明:飼養箱40*50*10cm體積養殖種蝸牛100只左右,一組種蝸牛200只有兩個這樣的木箱即可,或根據實際情況訂做木箱選擇無異味的楊、柳、樺木為最好。也可以用塑料盆、磚池等替代。

  種蝸牛以較細的河沙為好,幼牛可新增富含腐質植而又疏鬆溼潤的菜園土,但要不含害蟲卵,更切忌受化肥、農藥等有害物質的汙染。

  溫度控制在12℃以上即能交配、產卵,15℃~25℃是繁殖的最適宜溫度,溫度低於零上5度高於32度,進入休眠狀態。所以要千方百計保證室內溫度在15度以上,這樣可多產卵,提高經濟效益。

  室內空氣溼度要控制在70%~85%的範圍內,養殖土捏之成團,觸之即散這是30%~40%溼度的標誌。種牛飼養土溼度30%即可。商品牛35%~40%最好。厚度一般為8分米。

  蝸牛是雜食性動物,青飼料:如白菜、生菜、向日葵葉、瓜葉、豆葉、西紅柿、茄子等;多汁飼料:如各種瓜皮,水果塊莖、黃瓜、土豆、胡蘿蔔等。再新增一些精飼料即可。蝸牛食性廣,但食量小,一組種蝸牛一天的食量僅為兩大片白菜葉。種蝸牛兩天喂一次,商品牛一天喂一次。黃昏時投放飼料最佳。

  蝸牛是雌雄同體的低等軟體動物,在種牛性成熟的情況下,異體交配後,不分公母,個個產卵。種牛交配後,10天左右開始打洞造穴產卵,產卵需1~2天時間。將卵團收集起來放到墊有半瓶溼沙土的中進行自然孵化12~15天孵化完畢。

  蝸牛的飼養過程中,管理好幼牛、生長牛,是成功的關鍵。① 要保持飼養箱的清潔衛生。② 要保持合理的密度,防止擁擠,每平米以2000~3000只為宜,並且應隨著蝸牛個體的增長而適時分箱。③ 要控制好溫度溼度,溫度一般控制在12℃~30℃之間,飼養土含水量以40%為宜。④ 要注意通風換氣。